仁寶、和碩5G網通新品齊發,原來是向這兆元產業看齊?
近期智慧城市展,電子大廠和碩打破低調作風,推出多款5G電信設備,無獨有偶,仁寶也不落人後,推出多款新品。但電信設備向來非台灣大型電子廠主力產品,為何這些大廠近年要力拚網通?原來是劍指這個商機。
「你看,這個是可以手拉著跑的,這個甚至可以直接扛在肩上,現場就建構強大的通訊能力,」和碩董事長童子賢現身智慧城市展,指著一個行李箱、一個工具箱這麼說。
圖/和碩董事長童子賢。毛凱恩攝
原來,這是和碩最新推出的小型5G設備,不若以往需要一整個機櫃,強調機動性,也較便宜。童子賢強調,這些設備甚至可以接受衛星訊號,而能在戰爭、天災或通訊品質不佳處,也能分享訊號給鄰近設備。
圖/本次和碩推出兩款可移動式一體式機箱,此機台為公事包狀的20公斤機箱。張智傑攝
「近期俄烏戰事摧毀很多基建,但通訊沒甚麼影響,正是因為現在的通訊,不像以往要拉一堆線了,」童子賢解釋,5G作為最新的無線通訊技術,帶給世界的影響,不只是「手機用起來變順」,而是各類設備互聯,「如果成功帶動,會對台灣產值有很大影響。」
圖/本次和碩推出兩款可移動式一體式機箱,此機台為行李箱狀的65公斤機箱。張智傑攝
而筆電代工大廠仁寶,也推出5G網通新品,包括分別可應用於室內、室外的5G小基站。
仁寶2020年以來陸續推出5G小基站、通訊模組、無線網路分享器等,仁寶業務一處總監張尹奕指出,早期仁寶代工手機,已累積超過20年的通訊技術,目前將技術加值為模組、產品,主力進攻智慧工廠等工業用5G通訊商機。
圖/仁寶5G小基站。張智傑攝
除了手機之外,網通及電信設備,向來不是大型電子代工廠的營收主力,但為何這些網通產品,能讓這些大廠打破過往的低調,紛紛大秀新品?原來,背後劍指的是5G的系統整合商機。
攻高門檻網通系統,台廠等到好時機
業內人士指出,台灣電子廠過去從事的多是個位數毛利率的手機、消費性網通設備(WiFi分享器等)代工,反觀電信設備整合系統的毛利,則可達三至四成。如何打進高毛利的設備市場,成為台灣電子業積極備戰的業務。
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資深產業分析師徐子明點出,儘管電信設備與台灣代工廠的製造技術相通,但5G對通訊品質、產品穩定性要求極高,更要有良好的軟體協助運作,門檻相對高。
此外,徐子明表示,電信設備廠商(如華為、愛立信、諾基亞等)與各電信商合作已久,除非有特別理由,否則電信設備商很少遭電信商替換。此外,電信設備廠商更在各種國際通訊組織中擔任要職,能主導產品規格並配合自家研發能量,相對後進者掌握先發優勢。
不過,這個遊戲規則,在5G逐步發展時被「開放式電信架構」打破了,台廠也順勢迎來兩個轉機,因而近年力拚網通產業。
轉機1:電信商不願被「綁架」,成為新進設備業者商機。
所謂的開放式電信架構,是指電信營運商只要購買符合規範的設備,再利用雲端系統或軟體便可建立終端的接取網路系統,可不再侷限設備供應商必須「只能找一家」的限制。
舉個例子,可以採用A公司設計的核心網路、B公司提供的天線和基地台,再找C公司提供的網路交換器,以及D公司提供的路由器等網路串接設備,當然,最關鍵是系統整合商的軟硬整合能力。
徐子明指出,5G時代來臨,但頻譜費用與基地台建置成本都大幅提升,造成電信商開始想引入更多供應商業者競爭,來降低成本,因此也給了台廠發展的機會。
一位電子大廠高階主管也指出,儘管傳統設備業者的解決方案比較完整,但部分新進業者的解決方案,價格僅有傳統業者的六至七成,「讓電信設備市場的結構改變了,只差這些(新進)業者如何逐步拉高系統的穩定性與完整度。」
轉機2:去中化浪潮,陸廠跌倒台廠吃飽。
根據市場研究機構Trendforce資料,2021年中國大陸與歐洲電信設備商仍占據全球逾70%市占率,前三大業者分別為中國大陸華為30%、瑞典愛立信23%、芬蘭諾基亞20%。
儘管華為仍有龐大中國大陸市場支撐,但在非中市場,則遭遇美國等國制裁,「讓出」了不少市場。
像是美國聯邦通訊委員會去年(2021)7月表決19億美元補助計畫,協助美國廠商汰換華為、中興等陸廠設備,而歐洲各國也有封殺與補貼措施。
一名電子大廠主管指出,往前看,中美對峙讓台廠擁有發展網通設備系統整合的機會,而往後看,現在產品也還沒進入成熟期,仍有較高毛利,所以現在或許是台廠發展網通設備「最好的時機」。
進軍5G開放式架構,有希望但也有挑戰
甚至,這兩個轉機,不禁讓人聯想到伺服器產業發展至今、產值破兆的成功軌跡。
台廠在約20年前開始為戴爾(Dell)、HPE(前身為HP企業產品部門)等品牌代工伺服器,使台廠逐步累積伺服器相關技術。
而約10年前,Google、Meta(前身為Facebook)、亞馬遜等雲端業者,開始擴大向台廠直接訂購伺服器,跳過中間的品牌商,讓台廠的供應鏈地位及獲利都提升,造就台灣伺服器產業如今破兆元產值的地位。
而如今5G開放式架構,也可望仿效過去伺服器的經驗,跳過電信設備品牌,直接出貨給電信商或有需求的業者(如智慧工廠)的模式。
一名業者指出,這確實是發生中的趨勢,也是台廠的機會。不過,也要考量到與伺服器產業發展軌跡的不同:傳統電信設備商仍擁有自己的工廠,來製造核心的網通設備,並不如伺服器品牌業者,全交給台廠代工,僅有鴻海等少數台廠有代工到電信設備商的產品,而有練兵機會。
徐子明認為,確實台廠潛在的5G開放式架構商機不小,但仍有幾個門檻需要跨過。
第一,站對技術。目前已有十多家台廠加入的開放架構聯盟(O-RAN與TIP)所制定規格,一旦能變成國際標準,才會對台廠更有利。
第二,軟體實力需要補齊。開發軟體需要長期投資人力,營收也相對低,因此過去台廠相對不願投資。不過,有軟體支持整體的訊號收發穩定、快速、設備互聯與支援,是解決方案中必不可少的一環。
第三,實際進入場域,需時間磨合技術。目前電信商僅主要開放幾種場景給新進業者嘗試,多為人口較少的地方、落後的技術(如4G)、企業用途。而後者,如智慧工廠的5G專網,會是傳統電信設備商力有未逮、而台廠可著重的商機。不過,現場會有許多問題需要磨合,例如與各廠牌手機、設備串聯與測試等。
第四,商業模式與過往不同。台灣電子廠商模式以規模化製造為主,不過在智慧工廠等5G專網等場域,因每個場域都不同,所以是少量多樣的商模。徐子明指出,如廣達等業者,便將旗下網通相關部門拆分出去,專門服務不同場域的客戶,商業模式也不相同。
【本文摘自遠見雜誌05月號;更多文章請上遠見雜誌官網:https://www.gvm.com.tw/】
【立即購買遠見雜誌05月號:https://bit.ly/3LD0XtG】
「你看,這個是可以手拉著跑的,這個甚至可以直接扛在肩上,現場就建構強大的通訊能力,」和碩董事長童子賢現身智慧城市展,指著一個行李箱、一個工具箱這麼說。
圖/和碩董事長童子賢。毛凱恩攝
原來,這是和碩最新推出的小型5G設備,不若以往需要一整個機櫃,強調機動性,也較便宜。童子賢強調,這些設備甚至可以接受衛星訊號,而能在戰爭、天災或通訊品質不佳處,也能分享訊號給鄰近設備。
圖/本次和碩推出兩款可移動式一體式機箱,此機台為公事包狀的20公斤機箱。張智傑攝
「近期俄烏戰事摧毀很多基建,但通訊沒甚麼影響,正是因為現在的通訊,不像以往要拉一堆線了,」童子賢解釋,5G作為最新的無線通訊技術,帶給世界的影響,不只是「手機用起來變順」,而是各類設備互聯,「如果成功帶動,會對台灣產值有很大影響。」
圖/本次和碩推出兩款可移動式一體式機箱,此機台為行李箱狀的65公斤機箱。張智傑攝
而筆電代工大廠仁寶,也推出5G網通新品,包括分別可應用於室內、室外的5G小基站。
仁寶2020年以來陸續推出5G小基站、通訊模組、無線網路分享器等,仁寶業務一處總監張尹奕指出,早期仁寶代工手機,已累積超過20年的通訊技術,目前將技術加值為模組、產品,主力進攻智慧工廠等工業用5G通訊商機。
圖/仁寶5G小基站。張智傑攝
除了手機之外,網通及電信設備,向來不是大型電子代工廠的營收主力,但為何這些網通產品,能讓這些大廠打破過往的低調,紛紛大秀新品?原來,背後劍指的是5G的系統整合商機。
攻高門檻網通系統,台廠等到好時機
業內人士指出,台灣電子廠過去從事的多是個位數毛利率的手機、消費性網通設備(WiFi分享器等)代工,反觀電信設備整合系統的毛利,則可達三至四成。如何打進高毛利的設備市場,成為台灣電子業積極備戰的業務。
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資深產業分析師徐子明點出,儘管電信設備與台灣代工廠的製造技術相通,但5G對通訊品質、產品穩定性要求極高,更要有良好的軟體協助運作,門檻相對高。
此外,徐子明表示,電信設備廠商(如華為、愛立信、諾基亞等)與各電信商合作已久,除非有特別理由,否則電信設備商很少遭電信商替換。此外,電信設備廠商更在各種國際通訊組織中擔任要職,能主導產品規格並配合自家研發能量,相對後進者掌握先發優勢。
不過,這個遊戲規則,在5G逐步發展時被「開放式電信架構」打破了,台廠也順勢迎來兩個轉機,因而近年力拚網通產業。
轉機1:電信商不願被「綁架」,成為新進設備業者商機。
所謂的開放式電信架構,是指電信營運商只要購買符合規範的設備,再利用雲端系統或軟體便可建立終端的接取網路系統,可不再侷限設備供應商必須「只能找一家」的限制。
舉個例子,可以採用A公司設計的核心網路、B公司提供的天線和基地台,再找C公司提供的網路交換器,以及D公司提供的路由器等網路串接設備,當然,最關鍵是系統整合商的軟硬整合能力。
徐子明指出,5G時代來臨,但頻譜費用與基地台建置成本都大幅提升,造成電信商開始想引入更多供應商業者競爭,來降低成本,因此也給了台廠發展的機會。
一位電子大廠高階主管也指出,儘管傳統設備業者的解決方案比較完整,但部分新進業者的解決方案,價格僅有傳統業者的六至七成,「讓電信設備市場的結構改變了,只差這些(新進)業者如何逐步拉高系統的穩定性與完整度。」
轉機2:去中化浪潮,陸廠跌倒台廠吃飽。
根據市場研究機構Trendforce資料,2021年中國大陸與歐洲電信設備商仍占據全球逾70%市占率,前三大業者分別為中國大陸華為30%、瑞典愛立信23%、芬蘭諾基亞20%。
儘管華為仍有龐大中國大陸市場支撐,但在非中市場,則遭遇美國等國制裁,「讓出」了不少市場。
像是美國聯邦通訊委員會去年(2021)7月表決19億美元補助計畫,協助美國廠商汰換華為、中興等陸廠設備,而歐洲各國也有封殺與補貼措施。
一名電子大廠主管指出,往前看,中美對峙讓台廠擁有發展網通設備系統整合的機會,而往後看,現在產品也還沒進入成熟期,仍有較高毛利,所以現在或許是台廠發展網通設備「最好的時機」。
進軍5G開放式架構,有希望但也有挑戰
甚至,這兩個轉機,不禁讓人聯想到伺服器產業發展至今、產值破兆的成功軌跡。
台廠在約20年前開始為戴爾(Dell)、HPE(前身為HP企業產品部門)等品牌代工伺服器,使台廠逐步累積伺服器相關技術。
而約10年前,Google、Meta(前身為Facebook)、亞馬遜等雲端業者,開始擴大向台廠直接訂購伺服器,跳過中間的品牌商,讓台廠的供應鏈地位及獲利都提升,造就台灣伺服器產業如今破兆元產值的地位。
而如今5G開放式架構,也可望仿效過去伺服器的經驗,跳過電信設備品牌,直接出貨給電信商或有需求的業者(如智慧工廠)的模式。
一名業者指出,這確實是發生中的趨勢,也是台廠的機會。不過,也要考量到與伺服器產業發展軌跡的不同:傳統電信設備商仍擁有自己的工廠,來製造核心的網通設備,並不如伺服器品牌業者,全交給台廠代工,僅有鴻海等少數台廠有代工到電信設備商的產品,而有練兵機會。
徐子明認為,確實台廠潛在的5G開放式架構商機不小,但仍有幾個門檻需要跨過。
第一,站對技術。目前已有十多家台廠加入的開放架構聯盟(O-RAN與TIP)所制定規格,一旦能變成國際標準,才會對台廠更有利。
第二,軟體實力需要補齊。開發軟體需要長期投資人力,營收也相對低,因此過去台廠相對不願投資。不過,有軟體支持整體的訊號收發穩定、快速、設備互聯與支援,是解決方案中必不可少的一環。
第三,實際進入場域,需時間磨合技術。目前電信商僅主要開放幾種場景給新進業者嘗試,多為人口較少的地方、落後的技術(如4G)、企業用途。而後者,如智慧工廠的5G專網,會是傳統電信設備商力有未逮、而台廠可著重的商機。不過,現場會有許多問題需要磨合,例如與各廠牌手機、設備串聯與測試等。
第四,商業模式與過往不同。台灣電子廠商模式以規模化製造為主,不過在智慧工廠等5G專網等場域,因每個場域都不同,所以是少量多樣的商模。徐子明指出,如廣達等業者,便將旗下網通相關部門拆分出去,專門服務不同場域的客戶,商業模式也不相同。
【本文摘自遠見雜誌05月號;更多文章請上遠見雜誌官網:https://www.gvm.com.tw/】
【立即購買遠見雜誌05月號:https://bit.ly/3LD0Xt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