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沒有贏家

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這是睿智的年華,也是愚蠢的歲月;這是信仰的紀元,亦是懷疑的朝代;這是璀璨季度,還是至暗時節;這是希望之春,抑或絕望之冬;我們或將應有盡有,我們或將一無所有;我們直上天際,我們沒入地獄⋯⋯!

163年前,英國文豪狄更斯在他的巨著《雙城記》中,一開頭便以極端的口吻,控訴在階級鮮明、對峙頻仍的「法國大革命」時期,那個被權勢者宰制,被價值錯亂而傷的社會。

即便歷經後世的演繹,這句家喻戶曉的名言,有了各方的解讀與詮釋。但若將狄更斯當時筆下「戰事未息、顛沛流離」的世局,對比於今日歹戲拖棚、後座力發酵的俄烏之戰,不但有著令人發麻的即視感,更將當今美俄強權,挾正義之旗、徇一己之私,卻枉顧後世的心態,挖苦得拳拳到位、無顏以對。

好比《雙城記》的另一句名言:「在這命途多舛、眾聲雜遝世局裡,未知的將來,總在政客的詮釋下,以及話語權的魔術中,用最極端的語彙,許諾他最好、咀咒他最壞。」字字句句都將世人對於「戰後到底會迎向曙光,還是墮入風霜?」的矛盾和徬徨,彰顯無遺。

也就是說,亂世當頭,每個握有話語權的領袖人物,都會充當智者、未卜先知,預言著自己甜美的終場,並強調對手結局的悲慘,以洗腦群眾,讓怨念被升級、討伐被合理,更將戰爭予以正義化。但殊不知,歷史的經驗告訴我們,「戰爭的代價」恐怕不是「勝利的果實」足以回補的。


圖/烏俄開戰已超過2個月,目前尚無結束跡象。資料照片

拿現下的俄烏之戰來說,事實上,當原本的閃電戰挺進了第三個月,正義都還沒實現,早已先換來世局的疲倦。這難免令人反思,當被列強高舉的公平正義,超越全民的安寧、普世的價值時,最終換來的,其實是蒼生的流離。

誠如我們創辦人高希均教授念茲在茲的一句話:「戰爭沒有贏家、和平沒有輸家!」從現下局勢的流轉看來,簡直一語中的。

先遑論眾所周知的,因俄烏開戰下來,經濟制裁、運輸中斷、供應斷鏈所導致全球性的通膨、產業的停滯,恐怕沒人想得到,這場戰爭,將醞釀一場自二戰以來人們前所未見的糧食危機。

這絕非危言聳聽!由於俄烏兩國向來有「世界麵包籃」的美譽,負責供應全球逾億噸的民生物資,然而目前這片沃土正飽受催殘,農民都已經自顧不暇、匍匐求生了,根本無力生產。因此,聯合國就警告,烏俄糧倉一旦失能,恐讓全球營養不良的人數暴增到800-1300萬人。

至於西方聯盟齊一心志的「經濟制裁」,更是「傷敵一千、自損八百」的兩面刃。

雖說俄羅斯的暴行,罪無可赦,「制裁」早已天經地義、不容質疑,但在被制裁的俄國飽受教訓之際,各國其實也難以全身而退。

誠如美國財政部部長葉倫在參加G20財長會議時所說:「歐洲禁止俄羅斯能源可能損害全球經濟。」果真,德國央行也接著警告:「禁運俄羅斯天然氣,會讓德國今年GDP重挫5個百分點。」

更諷刺的是,制裁,對於事主「烏克蘭」來說,非但不是你輸我贏的零和遊戲,該國也將因為少了俄國天然氣管線過境烏克蘭的高額運費,而飽受衝擊。也就是說,當制裁「既是金主亦是敵人」的俄羅斯,烏克蘭也會被流彈波及、尷尬至極。

但無論如何,這次的戰爭,任何的損失,都比不上地球所受的傷害。因為,隨著戰事讓全球的能源供應生態大洗牌,甚至斷鏈,致使各國的能源政策,一反先前對於「節能減碳」的承諾,紛紛走向回頭路。

以美國來說,拜登一上任,為了落實減碳,曾迅雷不及掩耳地宣布暫停美國聯邦土地進行油氣開採,孰料一年兩個月後,眼見戰事讓能源短缺,竟就將禁令解除了。

而剛走過福島核災的日本,也宣布重新擁抱核能。雖說這次所推動的是比現有「核裂變發電」更安全的「核融合發電」,但日本的改弦易轍,卻也凸顯了人類的理想,終將妥協於戰爭的無奈。

此外,預計在五月就職的韓國總統尹錫悅也預先表明,文在寅政府2030年溫室氣體減排40%,以及在2050年實現碳中和的目標,新政府將不會繼續。同時,曾被韓國人視為毒蛇猛獸的核電,則悄悄回到了選項之中。

誠如德國前總理梅克爾所言:「萬事莫如氣候變遷來得急!畢竟我們這一代領導人,無權剝奪下一代人的生存機會。」「氣候正義高於所有的正義,因為老天爺沒辦法跟你妥協的。」只希望上述各國所使出的戰時權宜之計,切莫成為因噎廢食的惡政。

所幸,人性的溫情總是在至暗的時刻,綻放其至亮的光芒,愈是晦暗的戰壕地窖,愈能淬煉人性本善的頑強。

幾個月的戰事,雖然因為人性的自私,弄得全球元氣大傷,卻也因為幾起溫馨故事,讓眾生重拾對人性的信任。

隨著戰爭開打,烏克蘭政府要求國內18-60歲男性共赴國難,不准離境,一名男子為讓小孩逃離戰火,委託一名陌生女性將小孩帶到匈牙利與媽媽會合,這名陌生女性不負所托,成功在匈牙利邊境幫孩童找到母親,三人見面時,激動地相擁而泣。

而烏克蘭許多城市,自從開戰以來,整座城沒有了萬家燈火。但每逢清晨第一道光升起時,烏克蘭的鐵路網仍然在城市間穿梭。

這群鐵路員工,即便在俄軍的轟炸下,已死傷累累,卻堅守崗位,不使用手機或視訊,用的是蘇聯時代連結站際間的的閉路電話系統,不在同一個地點久留,時刻表前一晚才擬定,如此才能躲過俄軍的襲擊,成功將民眾送離烽火之地。

至於曾在敘利亞內戰中拯救超過10萬人,一度傳言可能獲得諾貝爾和平獎的敘利亞救援組織「白盔」,近來則在敘利亞一棟被炸毀的建築物中,拍攝戰地中治療傷患的影帶,期待把多年來的救援經驗,傳承給烏克蘭救難隊,讓他們也能及時拯救生命。

另外在烏克蘭另一頭,悠揚提琴聲,迴盪在第二大城哈爾科夫地窖中。數周前俄軍狂轟濫炸,小提琴家維拉和家人、鄰居共12人,躲入公寓地下室,她每每在炸彈落下時,就為小孩演奏搖籃曲,更舉辦多場線上音樂會,給國人加油打氣,讓全球動人,許多人稱她為「地窖裡的提琴手」。

123家企業共襄盛舉,公益DNA深植企業

本期《遠見》的封面故事〈解密鴻海雙E方程式〉即是配合每年五月《CSR暨ESG》企業社會責任獎,找出鴻海、遠東、台泥⋯⋯等企業,為社會為地球默默付出的動人故事。值得一提的是,進入第十八屆的《CSR暨ESG》獎,共有123企業、228參賽件數角逐桂冠,顯見「公益」早已植入企業DNA。

誠如《雙城記》為愛從容走上斷頭台的雪尼.卡爾登最後告白:「我現下所為,美過從前,我所享安息,甜於往昔。」即便戰火無情,就算世間無法永遠承平,但只要人間有愛,願意付出,對峙將是暫時的極端,熱血才是永續的基因。

【本文摘自遠見雜誌05月號;更多文章請上遠見雜誌官網:https://www.gvm.com.tw/】
【立即購買遠見雜誌05月號:https://bit.ly/3LD0XtG】

前期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