趕不上就淘汰!「綠色工具機」洗牌賽,台灣吃得到大餅嗎?

過去,工具機產業拚的是價格和效率,但如今,淨零碳排改寫遊戲規則,客戶不只要設備聰明,還要夠綠!究竟,這場「綠色工具機」洗牌大戰,台灣怎麼打贏?

來到工具機大廠、東台精機高雄路科一廠,裡頭機械聲隆隆作響,黑手們正在傳統產線上,緊鑼密鼓地加工組裝。

不過,工廠另一頭卻有幕奇特景象,只見軟體工程師敲打電腦,透過軟體預先模擬加工、校準,確保產品一上機就精準到位,避免瑕疵又節能;機旁螢幕,則是即時監控製程的耗電、排碳狀況。如果擔心太耗能,還可將機台切為低碳模式。

「現在客戶不只看效率、性價比,還要看碳排放,」東台董事長嚴瑞雄解釋,淨零碳排來勢洶洶,對工具機是壓力也是轉機,跟不上的業者會逐漸淘汰,但即早轉型反倒能搶下新大餅。


圖/東台董事長嚴瑞雄。陳之俊攝

吃到這塊「零碳」新大餅有多重要?工研院產科國際所副組長熊治民直言,如今工具機產業邁入成熟期,全球每年產值都穩定落在800∼900億美元,未來再成長空間也有限,「今天誰多吃一口,其他廠商就要少吃一口,這是很殘酷的,競爭只會愈來愈激烈。」

零碳背後,是工具機廠的洗牌戰,同時,也是台灣身為全球第五大工具機出口國,務必把握轉型的關鍵戰役。

不趕上就淘汰,工具機的零碳商機

全球冷卻機龍頭、哈伯精機董事長許文憲記憶猶新,其實歐美並非第一次用永續「開鍘」工具機,早在多年前,就陸續管制了加工用的切削油、冷卻機冷媒等,這波淨零碳排,同樣會衝擊產業。

從全球角度來看,目前有兩方推力,正敦促工具機走向「綠色工具機」。

熊志民觀察,首先各國針對2050年淨零碳排制定法規,歐盟更直接拍板2023年將開徵碳關稅,這對出口導向的工具機產業,無疑是一大挑戰。

其次,許多國際品牌迫於永續壓力,開始要求供應鏈提前碳中和。嚴瑞雄觀察,其中又以電子業、汽車業最積極,其中,蘋果甚至明定2030年前,供應鏈和產品都要邁向碳中和,更帶動供應鏈動起來。

儘管,生產一台工具機本身排碳不多,但是工具機賣到客戶手上、運作時卻相對耗電排碳,自然不可能在這場零碳賽局中置身事外。

工研院智慧機械科技中心副組長麥朝創透露,全球工具機龍頭DMG MORI目前布局最快,不只機台納入各種節能、智慧設計,還結合軟體服務,甚至已推出了全球首批碳中和工具機。

「所以一定要趕緊跟上,不是你想不想做的問題,而是未來客戶要不要你?會不會被同業擠掉、退出市場?」許文憲說。


圖/全球冷卻機龍頭、哈伯精機董事長許文憲。黃菁慧攝

不過換個角度看危機,也帶來商機。

熊志民透露,如果工具機擺脫以往賣單機的思惟,納入智慧製造、節能減碳,提供整線整廠的解決方案,不但能跳脫價格戰,還能趁機甩開競爭對手,「好比10台單機只能賣2000萬台幣,但當你10台整合成完整解決方案,可能可以賣到5000萬。」

近年,東台便不再拚單機價格,反倒是賣機台時,順便將減碳、智慧製造的解方,通通包成「套餐」,果然一舉賣出高價和好利潤。「工具機的餅就這麼大,你先轉型,餅就挖大一點;如果對手跟不上退出,餅就更大,」嚴瑞雄說。

麥朝創也認為,淨零碳排勢必帶動工具機產業洗牌戰,沒準備的廠商會逐漸淘汰:「現在要開始準備,不然等到落日條款公布就來不及了,至少浪潮來了,你要先準備好一半。」

綠色工具機,從這四大關鍵檢視

對工具機廠來說,綠色工具機是轉型契機。對用設備的產業客戶來說,綠色工具機則是減碳一大利器。要檢視工具機夠不夠綠?可從四大面向觀察:

一、避免過度設計、結構輕量:機械公會祕書長許文通解釋,設備結構愈重、運作所消耗的電力愈大。若將機體改用輕量材質打造,可能原本3kw的功率,便可降到1.5kw,達到減碳。

二、零組件改良:許文憲舉例,廠商採用更高效率、節能的零組件,也有助減碳。像哈伯冷卻機近年已捨棄傳統的AC(交流)馬達,改用更高效率又節能的DC(直流)馬達。

三、智慧製造、數位模擬:工研院智慧機械科技中心組長羅佐良表示,透過數位模擬、AI,導入智慧製造,可提升機台效率和精度,進而達到節能。為此,工研院也開發機械雲服務,類似工具機版Android平台,只要透過機上盒,便能讓所有軟體與機台相容,一解過去機台規格與軟體不合的困境。

四、產品碳足跡:若未來歐盟開徵碳關稅,工具機本身的碳足跡也很關鍵。羅佐良表示,目前DMG MORI已開始進行機台碳盤查、採用可回收材料、投資綠電,以降低產品碳足跡。國內,包括台中精機、東台等業者,也紛紛在工廠屋頂鋪上太陽能板。

台灣能吃到餅嗎?兩大關卡要過

熊治民分析,要搶進綠色製造商機,資金投資、人才、時間、試驗場域,四者缺一不可。

台灣最大利基在於供應鏈,不光工具機供應鏈完整、可精準掌握各環節,下游的應用產業也很完善。再好比台灣本土有大量科技業和傳產業,就成了工具機要研發綠色機台、試驗練兵的絕佳場域。

此外,國內還有強大的資通訊產業,對於發展智慧製造、機聯網、節能軟體服務等,都有一定優勢。

但另一方面,資金和人才卻是台灣的軟肋。麥朝創指出,台灣許多零組件廠規模小、資源少,未必願意投資轉型綠色製造,得靠大廠「以大帶小」,加上政府、學研單位輔導支持,才有機會。

人才方面,羅佐良則擔憂,台灣軟體人才多被半導體業搶走,工具機要轉型,恐怕面臨人才荒,建議業者必須透過和學校產學合作、認養計畫,及早因應。

目前,國內已有廠商超前部署,搶進工具機的「綠色製造」商機。

東台〉賣綠色套餐突圍

「這套是我們主推的,已經有客戶單獨來買,連上2000台設備,」東台協理曾文鵬一邊解說,手卻不是指向工具機,反倒指向一旁的產線管理系統。只見上頭,所有產線數據一覽無遺,客戶還可從中優化效率,節能減碳。

這是近年嚴瑞雄常掛在嘴邊的「賣套餐」,過去工具機賣單機獲利有限,現在把感測器、智慧製造、大數據拉進來,不但提高附加價值,還能開創新市場。如今,連原本只是配餐的軟體服務,都夯到吸引客戶上門單獨選購。

「我們做設備,隨時要帶望遠鏡看趨勢和商機,」嚴瑞雄說,早在15年前,東台就在學研單位輔導下,開始投資能源管理、節能;近年他又從客戶聽聞歐洲減碳趨勢,於是便趕緊在菜單中,多賣一道「低碳」套餐。

東台推動綠色製造轉型,共有三大方向:

(一)廠務減碳。東台發言人嚴璐透露,15年前東台為了接軌國際,開始尋求國內法人、學校輔導認證ISO,並導入能源管裡系統。不過她笑說,「當時只考量成本節流,還沒想到減碳。」

但也因為這段布局,東台才能即早抓出工廠最大耗電及排碳源:空調及空壓系統,並逐年投資,替換節能設備,首先便降低了工具機的產品碳排。

(二)低碳產品設計。由於東台外購不少零組件,所以靠自己減碳不夠,還得拉上游供應鏈一起轉型。於是2019年,東台先挑一款機台試做碳盤查,一來先熟悉供應鏈盤查流程,二來也趁機累積knowhow,以便日後納入套餐,提供客戶、上游供應商碳盤查解方。

嚴璐透露,現在東台上游供應商,大多缺乏減碳觀念,如何輔導他們碳盤查、減碳會是一大挑戰;但反過來說,也潛藏減碳顧問服務的新商機。這會需要政府一同來協助輔導,提供補助。

(三)智慧製造減碳。過去五年,東台積極發展智慧製造、機聯網系統,如今也成了替客戶減碳的一大助力。

曾文鵬解釋,好比東台過去開發許多機邊軟體來監控機台效率。現在,則可因應減碳,在軟體中額外加入用電監控、碳排換算等功能,幫客戶精準掌握碳排。如果客戶嫌碳排太高,還可點擊,切換成低碳節能模式。

不僅如此,近年東台還研發「數位雙胞」技術,透過電腦中的雙胞胎模型,模擬實體加工情境、加以調校,確保上機後精準加工、零瑕疵。「以前可能做三次才有好成品,現在一次到位,節能又不浪費。」曾文鵬說。

面對未來,東台期望當智慧製造、低碳解方的「工業醫生」。惟挑戰在於,如何招募足夠軟體人才深化智慧製造,以及,如何要串聯更多異業減碳伙伴,才能開發出全面的低碳解方。

哈伯〉攜手供應鏈轉型

「我們2017年到歐洲就被收稅了,你不提早幾年布局,怎麼做生意?」許文憲說。由於哈伯生產冷卻機,過去使用不少含氟冷媒,所以比同業都更早碰到永續壓力。

許文憲記得,2015年幾家客戶開始要求哈伯減少冷媒、碳排。當時他便研判永續浪潮勢不可擋,展開轉型,包括研發自然熱對流技術取代冷媒、導入機聯網提高效能等,盡可能改善機台環保。

然而,轉型半路卻卡關了,因為哈伯冷卻機的馬達、壓縮機都來自外購,無法自行研發改良;同時,這些供應商又多是中小企業,壓根不懂永續,也無資源開發節能產品,紛紛拒絕開發新品。

儘管碰壁,許文憲並未淘汰供應商,反倒阿莎力提議,不如由哈伯幫忙出資買模具、輔導開發節能新品,同時,供應商則允諾獨家供應哈伯,若日後要供應其他業者,則需另收權利金。

「這是我跟日本人學的,他們跟供應商買貨,就會當成公司生產一環,不會隨便淘汰,反而是要找出問題來解決。」許文憲說。

運動員出身的他,以400公尺接力賽比喻台灣工具機轉型,上下游供應鏈,就像接力的前棒後棒,誰跑快一步、慢一秒,恐怕都會掉棒,必須相互合作、完美配合,才能掌握輸贏的關鍵剎那。

台灣工具機產業以中小企業為主,未來除了靠政府輔導,更要循以大帶小的「打群架」模式,合作接棒、一同轉型,才有望搶下全球綠色製造商機。

【本文摘自遠見雜誌05月號;更多文章請上遠見雜誌官網:https://www.gvm.com.tw/】
【立即購買遠見雜誌05月號:https://bit.ly/3LD0XtG】

前期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