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老派.時尚」,日子活得更有滋味

科技,讓人們生活在方便之餘,卻也變得急促。或許是出於對速度的反動,每隔一段時間,「老派」就會呼聲重起,成為顯學。

十年前,當即時通訊、社群網站風行時,一篇經典文章〈老派約會之必要〉曾掀起話題⋯⋯

「帶我出門,用老派的方式約我,在我拒絕你兩次之後,第三次我會點頭。

不要MSN敲我,不要臉書留言,禁止用What's App臨時問我等下是否有空。

我們要散步,要走很長很長的路。只有在散步的時候我們真正的談話,老派的談話。

我們今晚因為相愛而懂得狡猾,老派的。」

作者李維菁用四句話,勾勒起在通訊軟體問世前,人際交流怎麼以一種看似沒有效率、卻更有溫度,宛如慢燉細熬的方式,由淺入深地交流、交心。

事隔十年,去年一本《老派少女購物路線》再次轟動文壇,不僅拿下2021台灣文學金典獎、Openbook好書獎,至今依然高掛誠品書店的暢銷榜上。

這一次,作者洪愛珠寫的是日常中的飲食。

隨著外婆、母親的離世,洪愛珠寫下自己熟悉的市場小吃、家常料理,看似介紹美食美味的文字,卻蘊含著對於食物的人生回味,以及令自己感動的生活滋味。書中,舉凡食材的採購、料理的方法,以及米苔目、滷肉、粽子等再耳熟能詳也不過的老派食物,儘管樸實無華,卻情緒滿棚。

一味追逐潮流,最後會失去自我

正如洪愛珠接受Openbook官網採訪時所言,「這本書絕大部分想要反映的就是老派價值。我是七年級,不管是跟我同齡的人或現在的年輕人都講求自我實現,但我一直不認為年輕跟老絕對對立,背離老價值也不代表就是進步。」

她強調,當所有人都追逐著全球化、現代化,最後只會愈追愈焦慮、愈追愈迷惑,變相把自己怎麼過生活的選擇權,交給別人來決定。「其實自己做菜的過程,可以從『想吃什麼』,一直過渡到『想過什麼樣的日子』,選擇握在自己手中,人也才不會被規格化。」


圖/人手一機的數位時代,手寫傳統紙本手帳,依然具備刺激思考、宜情放鬆的優點。吳姿穎提供

在2020年疫情席捲全球後,面對世間的不確定性,很多人開始反思,到底想要什麼樣的生活?怎樣才是自己的最適生活節奏?讓怎麼擺脫「別人口中的應該」,找回「自己的想要」?

老派並不老,是選擇自己想要的生活

這種停下來檢視自己人生的「慢思考」,再次帶動「老派意識」的興起,慢一點、悠閒一點、多感受一點,把日子活得更有滋有味,成為生活風格中的「老派.時尚」。


圖/「自然通風,台北周公館」老屋新生,透過電腦模擬空氣對流,創造舒適宜人的空間。台北市都市更新處、意點創異股份有限公司提供、原間影像工作室朱逸文攝

這裡談的「時尚」,不是三五好友穿著復古的旗袍、唐裝,去條通巷道、老街景點拍復古紀念寫真,而是如何有意識地做出有意義的選擇。就算這個選擇在外人眼中看起來可能有點「老派」,卻是一個人如何把自己的生活,活成屬於自己最自在的「時尚」。

老派並不老,而是傳統生活智慧的再發現!本期「好享生活」,選擇「老派.吃」「老派.居」「老派.寫」三個生活主題,透過「真食手作」「老屋新生」「手帳筆記」,看見老派專家們,怎麼用慢一點的步伐,找到更自在的自己。



【本文摘自遠見雜誌06月號;更多文章請上遠見雜誌官網:https://www.gvm.com.tw/】
【立即購買遠見雜誌06月號:https://bit.ly/3pLGgm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