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救城市競爭力〉22縣市動起來,搶回「消失中的青年」
今年為縣市首長選舉年,也是2000年以後出生的首投族,第一次參與的首長選舉,因此,「青年議題」一時成為城市治理的顯學。隨著2022《遠見》縣市長施政滿意度調查公布,《遠見》也帶您一同審視各縣市如何挽回「消失中的青年」,進而為城市競爭力注入新血。
全台人口自2019年達到頂峰後開始急轉直下,不僅經濟難再坐享人口紅利,竟也衝擊到全台22縣市的城市治理!以下三則新聞,便道出最經典的殘酷現實。
一、台北市恐怕再也沒有第三位副市長!
隨著台北市人口嚴重外流,民政局預估今年5、6月將跌破250萬,據《地方制度法》規定,若是人口低於250萬,副市長和副祕書長名額將由三位減到兩位,現任北市副市長彭振聲、蔡炳坤和黃珊珊恐將面臨被裁員危機。
然而,誰被裁員事小,在人口流失下,引發的不僅是市政府官員減少,更恐讓首都被分配到的資源,隨之縮水。
二、議員與立委縮水!地方心聲被消音?
然而,人口減損,不只副市長被消失,連議員席次都自動縮水。拿今年即將選出的台北市議員為例,松山信義跟士林北投選區,就悄悄各縮減一席。但其實,這樣的窘境,早在2018年的立委選舉就初露跡象,當年,高雄與屏東立委就各減少一席。
隨著議員或立委的員額減少,影響所及,是地方民意的話語權間接削減,亦即,人民的心聲漸被消音!
三、彰化縣爭取升格直轄市「自動失效」?
更諷刺的是,人口的消失,讓去年積極爭取升格為直轄市的彰化縣,因為今年4月人口跌破125萬人的改制門檻,慘遭駁回。
全台人口自2019年達到頂峰後開始急轉直下,不僅經濟難再坐享人口紅利,竟也衝擊到全台22縣市的城市治理!以下三則新聞,便道出最經典的殘酷現實。
一、台北市恐怕再也沒有第三位副市長!
隨著台北市人口嚴重外流,民政局預估今年5、6月將跌破250萬,據《地方制度法》規定,若是人口低於250萬,副市長和副祕書長名額將由三位減到兩位,現任北市副市長彭振聲、蔡炳坤和黃珊珊恐將面臨被裁員危機。
然而,誰被裁員事小,在人口流失下,引發的不僅是市政府官員減少,更恐讓首都被分配到的資源,隨之縮水。
二、議員與立委縮水!地方心聲被消音?
然而,人口減損,不只副市長被消失,連議員席次都自動縮水。拿今年即將選出的台北市議員為例,松山信義跟士林北投選區,就悄悄各縮減一席。但其實,這樣的窘境,早在2018年的立委選舉就初露跡象,當年,高雄與屏東立委就各減少一席。
隨著議員或立委的員額減少,影響所及,是地方民意的話語權間接削減,亦即,人民的心聲漸被消音!
三、彰化縣爭取升格直轄市「自動失效」?
更諷刺的是,人口的消失,讓去年積極爭取升格為直轄市的彰化縣,因為今年4月人口跌破125萬人的改制門檻,慘遭駁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