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先布局電池循環 創揚要當儲能鋼鐵人
2025年,台灣將迎來首波車用電池汰役潮,這些電池該如何再利用?電池管理專家創揚,十多年前即開始布局能源儲存與轉換,面對蓄勢待發的能源大戰,創揚自詡儲能「鋼鐵人」!
一座如假包換的高壓電塔,竟藏身台北市中心。電塔旁是一整排儲能櫃,桌上的電腦,正記錄著電池能量流轉的大數據。
這裡是台科大模擬台灣電力傳輸與轉換的實驗室,儲能櫃則是創揚總經理李泰安領著團隊,嘗試以汰役電池模擬實境,再應用於家戶儲能的可行性。
隨著再生能源與分散式電網成趨勢,未來,這一排用來調度能源的儲能櫃,將成為你我生活的日常。
李泰安形容:「我們無法預測,未來,能源將從哪裡來?唯一能確定的是,不論從哪裡來,永遠需要儲存與轉換。」
「就像鋼鐵人胸口那座反應爐,小小一顆,卻是驅動鋼鐵人最關鍵的動力能源。」「創揚也一樣,我們的核心就是能源儲存與轉換。」
細數創揚代表作。今年北台灣最大、容量達7MWh的AFC案場,就是創揚經手的。2020年,協助台電打造金門智慧電網管理系統,以及裝置容量達1MW/1.2MWh的龍井儲能示範案場。
從電池管理起手,布局能源轉換
2003年,創揚創立的起手式,就是能源儲存與轉換時最關鍵的一環——電池管理。
那是3C產品風起雲湧的時代。MP3、平板等,各種產品不斷問世。趨勢浪潮也將電池產業推上浪頭,催生新一代霸主。例如,氣走鴻海的比亞迪、橫空出世的寧德時代。
創揚也搭上電池浪潮,進口電芯來台組裝,替客戶量身打造電池管理系統。創揚的客戶遍及電子五哥,舉凡需要搭載二次電池(可充放電)的3C產品,幾乎都有創揚的角色。
甚至,台灣交通運具電氣化與儲能浪潮剛興起時,創揚也推了關鍵的一把。例如,光寶動力儲能,以及轉投資的愛之船、電動車等。
「我們很早就上車了,」李泰安透露,搭上「早班車」,創揚順勢布局車用動力電池與儲能。
2011年,中國大陸拍板,全面發展新能源車。十二五規劃中的七大戰略新興產業,「節能減碳」與「新能源車」就占了二項。不少台商參戰電動車圈地與卡位,李泰安也在台商號召下,開啟了一趟中國電動車的奇幻之旅。
2013年,李泰安被延攬到中國,原打算開發電池新應用。沒想到,當年7月,「中國《551號文》一出台,補貼力道大到打造一輛電動車,根本不需要成本,領完補貼,還擁有車輛。」
鎖定電動巴士,李泰安號召關鍵台廠,電池供應鏈中,電解液、負極材料、組裝廠、馬達廠、電源充電樁業者等,打算組聯盟打群架。
電動車領補貼遭棄置,掀生態浩劫
雖然聯盟沒組成,但那幾年,李泰安在中國大陸賣電動巴士,「幾乎一年賺一個股本,」他透露,補貼亂象,也讓中國造了一堆跑不動的電動車,領完補貼後,遭棄置的電池,更掀起另一場生態浩劫。
同一時期,日本在經歷2011年311大地震後,核災陰影與缺電恐慌,加速了日本能源轉型、電業自由化,與家戶儲能需求興起。
尤其對超商等零售業者而言,一停電,冷凍、冷藏食品就得報廢,更急需儲能系統緊急救援。創揚副總經理吳秉恆透露,當時日本流通業者,輾轉透過三菱與三井不動產,找上創揚,希望在台灣打造家戶儲能產品供應鏈。「不少台灣的電芯、模組廠,因此受惠,」李泰安回憶當時。
2018年,隨著中國大陸報廢電池愈來愈多,規格不一的鋰電池如何回收利用與處理,成了迫切危機。
眼看報廢電池即將氾濫成災,2018年,中國大陸決定強制規範電池回收制度,除了要求車廠要負起回收責任,電池廠也得嚴守19種電芯標準規格生產。
李泰安透露,其實,台灣市面上早已充斥梯次電池,「光華商場低於500元的充電寶,大部分是車用電池汰役後,拆解電芯再利用。」
電池梯次利用對創揚而言並不陌生。吳秉恆回憶,裕隆前董事長嚴凱泰,生前就已意識到汰役電池的問題,積極想建構車用鋰電池循環生態圈,「也好幾次找我們去討論研究。」
李泰安強調,電池梯次利用,是因車用電池退役後,受限容量衰退與安全考量,一定得降階使用。關鍵在,電池一出廠,如何有效追蹤與管理每顆電池的旅程,以及使用情況。
創揚早有準備,「我們只回收創揚賣出去的電池,每個電池我們都有資料,免費替客戶回收,再以資料庫裡的資料去判讀電池健康與再利用的安全性。」
全球趨勢,都將跟進限制廢電池進出口。很快的,2025年,台灣將迎來首波車用電池汰役潮,我們準備好了嗎?
---
創揚
成立:2003年
創辦人兼總經理:李泰安
主要業務:鋰電池管理系統、儲能系統、充換電站整合方案
策略股東:士林電機、台灣波律
年營收:約7億
【本文摘自遠見雜誌06月號;更多文章請上遠見雜誌官網:https://www.gvm.com.tw/】
【立即購買遠見雜誌06月號:https://bit.ly/3pLGgmD】
一座如假包換的高壓電塔,竟藏身台北市中心。電塔旁是一整排儲能櫃,桌上的電腦,正記錄著電池能量流轉的大數據。
這裡是台科大模擬台灣電力傳輸與轉換的實驗室,儲能櫃則是創揚總經理李泰安領著團隊,嘗試以汰役電池模擬實境,再應用於家戶儲能的可行性。
隨著再生能源與分散式電網成趨勢,未來,這一排用來調度能源的儲能櫃,將成為你我生活的日常。
李泰安形容:「我們無法預測,未來,能源將從哪裡來?唯一能確定的是,不論從哪裡來,永遠需要儲存與轉換。」
「就像鋼鐵人胸口那座反應爐,小小一顆,卻是驅動鋼鐵人最關鍵的動力能源。」「創揚也一樣,我們的核心就是能源儲存與轉換。」
細數創揚代表作。今年北台灣最大、容量達7MWh的AFC案場,就是創揚經手的。2020年,協助台電打造金門智慧電網管理系統,以及裝置容量達1MW/1.2MWh的龍井儲能示範案場。
從電池管理起手,布局能源轉換
2003年,創揚創立的起手式,就是能源儲存與轉換時最關鍵的一環——電池管理。
那是3C產品風起雲湧的時代。MP3、平板等,各種產品不斷問世。趨勢浪潮也將電池產業推上浪頭,催生新一代霸主。例如,氣走鴻海的比亞迪、橫空出世的寧德時代。
創揚也搭上電池浪潮,進口電芯來台組裝,替客戶量身打造電池管理系統。創揚的客戶遍及電子五哥,舉凡需要搭載二次電池(可充放電)的3C產品,幾乎都有創揚的角色。
甚至,台灣交通運具電氣化與儲能浪潮剛興起時,創揚也推了關鍵的一把。例如,光寶動力儲能,以及轉投資的愛之船、電動車等。
「我們很早就上車了,」李泰安透露,搭上「早班車」,創揚順勢布局車用動力電池與儲能。
2011年,中國大陸拍板,全面發展新能源車。十二五規劃中的七大戰略新興產業,「節能減碳」與「新能源車」就占了二項。不少台商參戰電動車圈地與卡位,李泰安也在台商號召下,開啟了一趟中國電動車的奇幻之旅。
2013年,李泰安被延攬到中國,原打算開發電池新應用。沒想到,當年7月,「中國《551號文》一出台,補貼力道大到打造一輛電動車,根本不需要成本,領完補貼,還擁有車輛。」
鎖定電動巴士,李泰安號召關鍵台廠,電池供應鏈中,電解液、負極材料、組裝廠、馬達廠、電源充電樁業者等,打算組聯盟打群架。
電動車領補貼遭棄置,掀生態浩劫
雖然聯盟沒組成,但那幾年,李泰安在中國大陸賣電動巴士,「幾乎一年賺一個股本,」他透露,補貼亂象,也讓中國造了一堆跑不動的電動車,領完補貼後,遭棄置的電池,更掀起另一場生態浩劫。
同一時期,日本在經歷2011年311大地震後,核災陰影與缺電恐慌,加速了日本能源轉型、電業自由化,與家戶儲能需求興起。
尤其對超商等零售業者而言,一停電,冷凍、冷藏食品就得報廢,更急需儲能系統緊急救援。創揚副總經理吳秉恆透露,當時日本流通業者,輾轉透過三菱與三井不動產,找上創揚,希望在台灣打造家戶儲能產品供應鏈。「不少台灣的電芯、模組廠,因此受惠,」李泰安回憶當時。
2018年,隨著中國大陸報廢電池愈來愈多,規格不一的鋰電池如何回收利用與處理,成了迫切危機。
眼看報廢電池即將氾濫成災,2018年,中國大陸決定強制規範電池回收制度,除了要求車廠要負起回收責任,電池廠也得嚴守19種電芯標準規格生產。
李泰安透露,其實,台灣市面上早已充斥梯次電池,「光華商場低於500元的充電寶,大部分是車用電池汰役後,拆解電芯再利用。」
電池梯次利用對創揚而言並不陌生。吳秉恆回憶,裕隆前董事長嚴凱泰,生前就已意識到汰役電池的問題,積極想建構車用鋰電池循環生態圈,「也好幾次找我們去討論研究。」
李泰安強調,電池梯次利用,是因車用電池退役後,受限容量衰退與安全考量,一定得降階使用。關鍵在,電池一出廠,如何有效追蹤與管理每顆電池的旅程,以及使用情況。
創揚早有準備,「我們只回收創揚賣出去的電池,每個電池我們都有資料,免費替客戶回收,再以資料庫裡的資料去判讀電池健康與再利用的安全性。」
全球趨勢,都將跟進限制廢電池進出口。很快的,2025年,台灣將迎來首波車用電池汰役潮,我們準備好了嗎?
---
創揚
成立:2003年
創辦人兼總經理:李泰安
主要業務:鋰電池管理系統、儲能系統、充換電站整合方案
策略股東:士林電機、台灣波律
年營收:約7億
【本文摘自遠見雜誌06月號;更多文章請上遠見雜誌官網:https://www.gvm.com.tw/】
【立即購買遠見雜誌06月號:https://bit.ly/3pLGgm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