銘福把廢車墳場 變成貴金屬重生寶地
每年近3兆台的報廢車,其實都是「黑金」!尤其車用電池回收,台灣也有一級玩家,銘福集團的獨門技術,讓國際刮目相看。瞄準全球城市礦山,台灣蓄勢待發!
天然資源稀缺、沒有礦藏的台灣,如何能提煉出車用電池最需要的貴金屬?
關鍵就在城市礦山。
在國境之南的高雄,有一座日本人來取經,澳洲政府也想複製的城市礦山。
礦山位於高雄仁武,是銘福集團占地超過兩公頃的園區,也是台灣車輛生命週期最後一段旅程必經地。
截至2021年10月底,台灣有79萬輛汽機車報廢,其中約三成來到這裡。這裡不是車輛墳場,而是價值再創的重生之地。
報廢車一進來,從引擎、輪胎、電池到車體,平均十分鐘就能完全拆解,其中九成能回收再利用,連車體都能煉鋼;僅一成是無法再利用的塑料垃圾,最後進入焚化爐燃燒,或掩埋。
拆卸後的廢電池,就進入下一階段——電池回收再生廠。分類後,經過物理或化學冶煉,最後提煉還原出有價金屬,例如鐵、鉛,或是目前市場稀缺、極其珍貴的鋰與鎳等貴金屬。
台灣有280家廢車回收廠,但僅有四家處理廠,銘福是其中最大的一家,還是唯一擁有鋰電池處理執照的。銘福集團旗下綠化環保總經理室主任蔡家璋開玩笑說,別小看這些廢車,部分零件或原料很值錢,甚至得編號鎖起來,以免遭竊。
在ESG浪潮與電池原料稀缺的推波助瀾下,連特斯拉前技術長也看上循環經濟,創立紅木材料公司搶進鋰電池回收商機,是美國當紅的獨角獸之一。
天然資源稀缺、沒有礦藏的台灣,如何能提煉出車用電池最需要的貴金屬?
關鍵就在城市礦山。
在國境之南的高雄,有一座日本人來取經,澳洲政府也想複製的城市礦山。
礦山位於高雄仁武,是銘福集團占地超過兩公頃的園區,也是台灣車輛生命週期最後一段旅程必經地。
截至2021年10月底,台灣有79萬輛汽機車報廢,其中約三成來到這裡。這裡不是車輛墳場,而是價值再創的重生之地。
報廢車一進來,從引擎、輪胎、電池到車體,平均十分鐘就能完全拆解,其中九成能回收再利用,連車體都能煉鋼;僅一成是無法再利用的塑料垃圾,最後進入焚化爐燃燒,或掩埋。
拆卸後的廢電池,就進入下一階段——電池回收再生廠。分類後,經過物理或化學冶煉,最後提煉還原出有價金屬,例如鐵、鉛,或是目前市場稀缺、極其珍貴的鋰與鎳等貴金屬。
台灣有280家廢車回收廠,但僅有四家處理廠,銘福是其中最大的一家,還是唯一擁有鋰電池處理執照的。銘福集團旗下綠化環保總經理室主任蔡家璋開玩笑說,別小看這些廢車,部分零件或原料很值錢,甚至得編號鎖起來,以免遭竊。
在ESG浪潮與電池原料稀缺的推波助瀾下,連特斯拉前技術長也看上循環經濟,創立紅木材料公司搶進鋰電池回收商機,是美國當紅的獨角獸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