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窺瑞典、芬蘭、波蘭世紀抉擇下的紅利與利息

自從2月24日,普丁在莫斯科黎明時分,無預警地向全世界放送了一支「對烏克蘭宣戰」的直播影片後,短短100天內,早已造成一個世界的混亂、兩個國家的災難、全球多個運作體系(如運輸、生產、糧食……)的癱瘓。

可怕的是,這顆猶如看不見的核彈,更帶著前所未有的輻射效應,將許多既存已久的政治DNA予以突變。雖然,不到煙硝散盡,誰也無法預言,這樣的改變與擾動,會是僵局的解套?還是硬生生地把和平判了無期徒刑?但至少,都在在變異著世界的格局。

無論如何,這場戰爭,不但激活了一個組織(北約)的運作引擎、激化了兩個陣營(東西方)的對立情節、激起了三個鄰國(瑞典、芬蘭及波蘭)的世紀抉擇。

其中,5月15日,過去75 年來都堅持軍事不結盟的芬蘭,居然打破潛規則,申請加入北約。接著,走了210多年永久中立道路的瑞典,竟也緊隨其後、排隊註冊。

芬蘭過去長期被沙俄吞併,1917年俄羅斯十月革命後才獨立,蘇聯時期,蘇芬之間的冬季戰爭後,為換得蘇聯不入侵,只好在1948年雙方的友好條約中,承諾要「永久中立」。說穿了,芬蘭的中立,是冷戰時期東西方陣營割據之下的被動選項。

而瑞典則自1812年拿破崙戰爭結束後,就選擇這條長達210年的不偏不倚中庸之道,與芬蘭的暗藏機鋒的中立主義最大不同的是,瑞典純然是意識形態的選擇。

儘管,過去這兩國埋藏在歷史脈絡裏的中立思維,並不相同,但會作出同樣的決策,其來有自。他們都因為眼看著俄羅斯進逼烏克蘭而警鈴大作,決定放棄堅守已久的立場與信仰。

只不過,先不論抉擇的對錯,隨著兩國體質的轉變,都重繪了歐洲安全版圖了。而對瑞典和芬蘭而言,在坐享生命共同體的政治紅利時,更有著難以賒帳的國際負債。

畢竟,向來快意恩仇的普丁,一但察覺,自己非但無法完成「分裂歐洲」的美夢,又得眼巴巴地看著俄國與敵對陣營多了1300公里(俄芬邊界長度)的戰壕時,最後若作出落子無回的背水一戰,並不令人意外。

同樣作出歷史性抉擇的還有波蘭。繼5月22日,一場由波蘭總統杜達在基輔慷慨激昂的挺烏演講後,隔幾天又再度出手,宣布中斷與俄羅斯長達30年的天然氣供應協議,讓俄羅斯總統發言人斯科夫跳腳直說:「波蘭太瘋狂!」

然而在俄國人眼中,不按牌理出牌的波蘭,會願意充當烏克蘭的石敢當,也是有跡可循。

事實上,距離台灣8000多公里,面積是台灣八倍大的波蘭,地勢平緩,Poland(波蘭)即是斯拉夫語中的平原。但如此萬里無雲的環境,並沒讓他不惹塵埃。他曾三度遭到瓜分、兩度亡國,甚至在19世紀滅亡了123年,在歷史上留白,復國之後,又成為蘇聯的衛星國,於是他有個極盡諷刺、美麗與哀愁的代稱——上帝的遊樂場。

其中,在二戰時期,德國納粹在波蘭建立了舉世喪膽的「奧斯威辛集中營」。走入這座有「滅絕營」之稱的場域,至今仍能從昏暗的毒氣室裡,牆上的斑駁與刻痕,嗅出當年囚犯咽下最後一口氣時的驚愕與恐懼,甚至從陷落的階梯上,都還能感受到百萬具遺體在人世間的最後重量。

只能說,飽受命運玩弄的波蘭,讓史冊中每一個最殘酷的字句都顯得太過仁慈,每一個最充滿恨意的語彙,都不夠堅決。但他之所以被稱為「歐洲不死鳥」,在於其總能在數度被亡國後,又能屢屢復國的堅靭情節。

當初,在納粹德軍的鐵蹄下,波蘭首都華沙九成的建築被毀,連建於16世紀,有歐洲最美城堡的皇宮都成斷垣殘圯。但隨著30萬名流亡海外的波蘭人義不容辭回國投入重建,憑藉老照片、油畫與腦海裡的記憶,只花了5 年,就讓華沙古城,300年前的一磚一瓦,原地重現。

於是,當鄰國烏克蘭遭逢入侵,立即敲響波蘭人的警鐘,他們自發性投入救援安頓難民,深怕一但烏克蘭挺不住的話,自己將成為下一個受害者。

他們深知,在沒有天然屏障的國度裏,突破圍困的最佳武器,就是「靠自己」。

事實上,波蘭人才輩出,像是在浪漫時期最偉大的作曲家蕭邦,受到世人敬仰的前天主教教宗若望保祿二世,以及諾貝爾獎第一位女科學家居禮夫人,都是流著波蘭血液的名人。而500年前,天文學家哥白尼就曾經挑戰保守的主流體制,提出天體運行論,成為轉動地球的人,更是波蘭後世子孫征服全世界的表率。

只不過,在詭譎多變的國際賭局裏,波蘭的抉擇,恐也一如瑞典、芬蘭,得評估看不見的後座力,並儲備好對抗風險的籌碼。

盤點資源、掌握優勢,逆境也能突圍

看看他國波蘭想想台灣,本期的封面故事〈電池循環新黑金〉即是描繪在全球進入能源生死戰、國際間搶奪電池稀缺礦產時,不受老天眷顧,又有大國夾殺的台灣,如何借鏡瑞典、芬蘭以及波蘭,盤點資源、利用時機、掌握優勢的經驗,逆轉局勢,享受紅利。

但也從這三國可能承受的風險,讓我們意會到,站在產業和政治抉擇當口的台灣,或許可以如同瑞典一樣,是精於盤算的現實主義者;像芬蘭一樣,是洞察一切的出世智者,也可以像波蘭一樣,是勇敢無畏的理想主義者,但卻都不能忽略隱藏在賽局中的負債和利息。

而這,得端看決策者能否與時俱進,靈活修正了。



【本文摘自遠見雜誌06月號;更多文章請上遠見雜誌官網:https://www.gvm.com.tw/】
【立即購買遠見雜誌06月號:https://bit.ly/3pLGgm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