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門戶大開 農民看不到未來
不公平競爭現象加劇 消費者安全也更沒保障
中國農產品走私猖獗,未來一旦棄守管制項目,台灣農民將何去何從?
中國農產品走私猖獗,未來一旦棄守管制項目,台灣農民將何去何從?隨著政府提出將與中國簽署ECFA,許多農民一聽到「可能會開放中國農產品進口」的消息,都已經「挫咧等!」甚至有農民站出來向政府大聲怒吼:「我們不想被犧牲!」
馬英九總統於競選期間曾允諾「不進一步開放中國農產品進口」,言猶在耳,難道又要跳票了嗎?雖然馬總統數次重申「堅持管制中國830項農產品,立場不會改變」,但農民不免擔憂,萬一這次又是「說一套做一套」,農民的權益,誰來把關?
台灣農業產學聯盟名譽理事長吳明敏對ECFA對台灣農業的衝擊素有研究,他也經常與農民們會晤,聆聽他們的心聲。
吳明敏手上拿著一堆資料,開宗明義表示:「對中國進行管制的農產品,未來一旦棄守,教這些農民何去何從!」憂心台灣農民未來的心情完全寫在臉上。
吳明敏表示,馬總統曾說,兩岸三通後,農產品外銷會增加20%,農漁民收益也會增加10%至15%,但事實上,「來的卻比去的多」。他翻著已準備好的資料說著,根據財政部海關進出口資料統計,2008年台灣對中國農產品貿易逆差2.82億美元(約95億元台幣),缺口不僅未見改善,甚至還有擴大趨勢,不禁令人質疑,簽署ECFA,是對台灣有利?還是對中國有利?
中國不應是 灣農業的主菜
吳明敏說,中國不應該是台灣的主菜,台灣未來主力範疇應放在日本、美國與歐洲等其他市場才對。他舉台灣與福建主要農產品批發價格為例說明,據4月份統計數據顯示,台灣稻米每公斤36.7元台幣,福建稻米則每公斤13.5元台幣;台灣落花生每公斤54.8元台幣,福建落花生每公斤9.4元台幣;而茶葉價格差別更是誇張,台灣茶葉每公斤1050元台幣,福建茶葉每公斤480元台幣等。這樣低廉的價格,不禁讓人擔憂,一旦開放中國農產品進口,台灣農民的未來將是怎麼樣的風景?難道期待政府救濟?
敏感性農品走私猖獗
雲林縣北港鎮農會花生產銷班蔡培興說,馬政府一再強調,兩岸簽署協議後,管制中國的830項農產品不會開放,也不會新增農產品開放項目,但事實上,中國農產品早已透過各種管道,大舉入台。
據了解,光是去年由金門進口的中國花生數量就高達541公噸,幾乎是關稅配額300公噸的2倍,導致花生價格及銷售數量,嚴重受到影響。
心情滿是無奈的蔡培興說,中國花生以「走後門」的方式入台,讓人防不勝防,許多農民是苦不堪言,畢竟中國花生價格「殺很大」,進口商只顧有利可圖,根本不顧本地農民的生計。現今又說要簽署兩岸協議,花生農們紛紛表示:「根本就是要我們等死嘛!」
事實上,根據行政院農委會沒入銷毀走私農產品的統計顯示,大部分走私農產品是以有關稅配額限制、且限制中國地區進口的敏感 農產品為居多,例如花生、菇類、茶葉、大蒜和稻米等共42項;吳明敏指出,這些敏感 農產品雖然在禁止進口名單之中,但走私依然猖獗,這與農產品價格低廉有很大關聯,如先前所提到,我國種植落花生的成本可能是中國的5至6倍,倘若開放中國花生進口,那麼花生農就只有等待「失業」的命運,跟農委會宣導文宣上寫著「ㄟ擱發」再造農業新春天,形成強烈的對比,格外諷刺。
香菇農民促訂品質標章
台灣菇類發展協會理事長陳宗明也跳出來指稱,香菇也是農產品走私名單上的主角,由於中國香菇一公斤才兩、三 元,台灣本土產的香菇一公斤就要600至800元,相比之下,教台灣菇農如何立足。從去年端午節本土香菇就已嚴重滯銷,今年也不例外,菇農不禁大嘆:「快要活不下去!」
因此,陳宗明憂心忡忡表示,馬政府一旦開放中國香菇進口,恐怕影響菇價,菇農生計將受到另一波挑戰;現在新社菇農已聯合鄰近地區農民組成「山城農民反ECFA自救會」,向政府相關單位抗議,表達他們反對的立場。
陳宗明說,台灣的香菇品質優、香味足、口感佳,其價值絕對高過於中國香菇,除此之外,台灣香菇研究發展協會為了區別台灣產香菇和進口香菇,並在維護消費者權益下,也特製訂台灣香菇標章,不但品質掛保證,也是對消費者安全負責。
中國茶葉魚目混珠 灣茶農苦不堪言
竹崎鄉農會總幹事黃金山也為茶農發聲,他表示,未經開放進口的中國低價茶也早已充斥市面,而國內茶葉價格根本無法跟劣質低價的中國茶葉競爭;根據統計,去年台灣來自各國的茶葉總進口量約25000多公噸,但都以魚目混珠,摻雜在台灣茶中出售,同時還貼上台灣茶的標籤,對於此行徑,黃金山痛批:「真是惡質!」
令人更氣憤的是,中國茶葉所含的農藥殘留量是高得嚇死人;以現行台灣茶葉農藥檢測標準是限制在0.1ppm以下,而中國的農藥殘留量標準卻是台灣10倍以上,儘管如此,我國政府仍然開放中國茶葉進口,對台灣茶農來說,相當不公平!畢竟走私品逃避關稅等稅負課徵,在市場上形成不公平競爭。相對地,台灣人的健康也同樣受到威脅。
直率的黃金山強調:「兩岸若要推 農產品交易協議前,其遊戲規則必須事先講明白,且理當跟農民充分溝通,由人民自己做決定,不然受苦的都是咱們農民!」
他指出,台灣茶葉品質佳,像是堪稱「世界第一等」好茶的「阿里山高山茶」不僅深受台灣消費者好評,在日本等地也都有極高的評價,因此,他認為政府應協助茶農進軍國際,而不是只顧著跟中國套關係、打交道,讓台灣農民喪失其他國際競爭力。
籲政府訂立公平遊戲規則
另外,專門負責竹崎鄉農會茶葉行銷包裝的翁天川也感慨說,台灣茶農面臨的重要問題就是很多市售茶葉,產地標示不實,造成國內消費者難以辨別,即便國內茶葉品質管制嚴謹,也會因為「一粒老鼠屎,壞了一鍋粥」。
更可怕的是,近年來「阿里山高山茶」闖出名號,因此也有很多中國「山寨版」,所以現在「阿里山高山茶」在竹崎鄉農會背書及把關下,統一對外行銷,以杜絕中國出現幾可亂真的劣質仿冒品,嚴重影響茶農信譽與生計。這時,翁天川也呼籲消費者要認清竹崎鄉農會的包裝及logo,才是有身分證的高山茶,也才是經過茶廠師傅嚴格 製及認證過,品質才有保證。
此時,黃金山依然怒氣未消的說:「要簽ECFA,也要以公平競爭、公平對待為原則,政府應該拿出魄力,不要再這樣亂玩下去,不然產業必定會被玩完!」
吳明敏也說,台灣品牌被「山寨化」已是既定的事實,政府應加以把關、嚴格防範並取締,否則像中國製的黑心農產品在全球不斷被揭發,許多「台灣品種產地中國」的農產品被山寨化,這種「以台灣為名的山寨農產品」終有一天會把台灣的優質形象和高市場價值毀於一旦,值得重視。
農業科技外流 令人擔憂
其次,令人更擔憂的就是「農業科技外流」的問題,吳明敏譴責的說,台灣許多敏感農業科技不斷被中國無償取得,政府非但置之不理,還扮演協助者的角色,像現在引起軒然大波的前農委會主委孫明賢擔任中國「台灣農民創業園」名譽顧問一事,吳明敏認為,政府應要有防範機制、政策和作為。
他拿出一份研究報告說明,近年來台商到中國進行農業投資,不但提供所需的生產、管理技術及資本外,對國內農業發展產生直接的衝擊。根據研究顯示,1992-2007年,台灣與中國在日本、美國及韓國市場重要農產品的競爭狀況,發現台灣多數的農產品皆被中國農產品所取代。譬如,烏龍茶、黑珍珠蓮霧、王冠蜜棗、金煌芒果、鳳梨釋迦、龍膽石斑、蝴蝶蘭等族繁不及備載。
以日本市場為例,1990年開放探親之初,台灣是日本的第二大食品和 植物產品進口國,總值3370億日圓;2008年僅剩930億日圓。日本市場原本是全球化之後台灣農業的出路,如今大勢已去。更糟的是,有些農產品甚至透過第三國回銷台灣,不禁令人搖頭嘆息。
吳明敏強調,台灣農業技術一流,若將生產技術和資金通通引進中國,政府也不用再指望台灣農產品能銷至中國,咱們台灣的農業恐怕將是被犧牲的一群!
事實上,台灣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農業面臨關稅降低、市場開放等衝擊,農業生產的生存空間已越來越狹窄,加上農產品受到進口的衝擊,價格不斷下跌,這些辛苦的農民又能怎樣,即使上街抗議,又能有多少善意回應?
今天ECFA對台灣產業及經濟影響到底有多大,執政黨是否真正詳細的做過評估?政府口口聲聲說,推 ECFA目的是在「顧民生,保工作」,試問真的如此嗎?誰敢站出來保證農民不會被犧牲?
【更多精采內容請看《Taiwan News國際財經.文化月刊》7月號-第387期】
中國農產品走私猖獗,未來一旦棄守管制項目,台灣農民將何去何從?
中國農產品走私猖獗,未來一旦棄守管制項目,台灣農民將何去何從?隨著政府提出將與中國簽署ECFA,許多農民一聽到「可能會開放中國農產品進口」的消息,都已經「挫咧等!」甚至有農民站出來向政府大聲怒吼:「我們不想被犧牲!」
馬英九總統於競選期間曾允諾「不進一步開放中國農產品進口」,言猶在耳,難道又要跳票了嗎?雖然馬總統數次重申「堅持管制中國830項農產品,立場不會改變」,但農民不免擔憂,萬一這次又是「說一套做一套」,農民的權益,誰來把關?
台灣農業產學聯盟名譽理事長吳明敏對ECFA對台灣農業的衝擊素有研究,他也經常與農民們會晤,聆聽他們的心聲。
吳明敏手上拿著一堆資料,開宗明義表示:「對中國進行管制的農產品,未來一旦棄守,教這些農民何去何從!」憂心台灣農民未來的心情完全寫在臉上。
吳明敏表示,馬總統曾說,兩岸三通後,農產品外銷會增加20%,農漁民收益也會增加10%至15%,但事實上,「來的卻比去的多」。他翻著已準備好的資料說著,根據財政部海關進出口資料統計,2008年台灣對中國農產品貿易逆差2.82億美元(約95億元台幣),缺口不僅未見改善,甚至還有擴大趨勢,不禁令人質疑,簽署ECFA,是對台灣有利?還是對中國有利?
中國不應是 灣農業的主菜
吳明敏說,中國不應該是台灣的主菜,台灣未來主力範疇應放在日本、美國與歐洲等其他市場才對。他舉台灣與福建主要農產品批發價格為例說明,據4月份統計數據顯示,台灣稻米每公斤36.7元台幣,福建稻米則每公斤13.5元台幣;台灣落花生每公斤54.8元台幣,福建落花生每公斤9.4元台幣;而茶葉價格差別更是誇張,台灣茶葉每公斤1050元台幣,福建茶葉每公斤480元台幣等。這樣低廉的價格,不禁讓人擔憂,一旦開放中國農產品進口,台灣農民的未來將是怎麼樣的風景?難道期待政府救濟?
敏感性農品走私猖獗
雲林縣北港鎮農會花生產銷班蔡培興說,馬政府一再強調,兩岸簽署協議後,管制中國的830項農產品不會開放,也不會新增農產品開放項目,但事實上,中國農產品早已透過各種管道,大舉入台。
據了解,光是去年由金門進口的中國花生數量就高達541公噸,幾乎是關稅配額300公噸的2倍,導致花生價格及銷售數量,嚴重受到影響。
心情滿是無奈的蔡培興說,中國花生以「走後門」的方式入台,讓人防不勝防,許多農民是苦不堪言,畢竟中國花生價格「殺很大」,進口商只顧有利可圖,根本不顧本地農民的生計。現今又說要簽署兩岸協議,花生農們紛紛表示:「根本就是要我們等死嘛!」
事實上,根據行政院農委會沒入銷毀走私農產品的統計顯示,大部分走私農產品是以有關稅配額限制、且限制中國地區進口的敏感 農產品為居多,例如花生、菇類、茶葉、大蒜和稻米等共42項;吳明敏指出,這些敏感 農產品雖然在禁止進口名單之中,但走私依然猖獗,這與農產品價格低廉有很大關聯,如先前所提到,我國種植落花生的成本可能是中國的5至6倍,倘若開放中國花生進口,那麼花生農就只有等待「失業」的命運,跟農委會宣導文宣上寫著「ㄟ擱發」再造農業新春天,形成強烈的對比,格外諷刺。
香菇農民促訂品質標章
台灣菇類發展協會理事長陳宗明也跳出來指稱,香菇也是農產品走私名單上的主角,由於中國香菇一公斤才兩、三 元,台灣本土產的香菇一公斤就要600至800元,相比之下,教台灣菇農如何立足。從去年端午節本土香菇就已嚴重滯銷,今年也不例外,菇農不禁大嘆:「快要活不下去!」
因此,陳宗明憂心忡忡表示,馬政府一旦開放中國香菇進口,恐怕影響菇價,菇農生計將受到另一波挑戰;現在新社菇農已聯合鄰近地區農民組成「山城農民反ECFA自救會」,向政府相關單位抗議,表達他們反對的立場。
陳宗明說,台灣的香菇品質優、香味足、口感佳,其價值絕對高過於中國香菇,除此之外,台灣香菇研究發展協會為了區別台灣產香菇和進口香菇,並在維護消費者權益下,也特製訂台灣香菇標章,不但品質掛保證,也是對消費者安全負責。
中國茶葉魚目混珠 灣茶農苦不堪言
竹崎鄉農會總幹事黃金山也為茶農發聲,他表示,未經開放進口的中國低價茶也早已充斥市面,而國內茶葉價格根本無法跟劣質低價的中國茶葉競爭;根據統計,去年台灣來自各國的茶葉總進口量約25000多公噸,但都以魚目混珠,摻雜在台灣茶中出售,同時還貼上台灣茶的標籤,對於此行徑,黃金山痛批:「真是惡質!」
令人更氣憤的是,中國茶葉所含的農藥殘留量是高得嚇死人;以現行台灣茶葉農藥檢測標準是限制在0.1ppm以下,而中國的農藥殘留量標準卻是台灣10倍以上,儘管如此,我國政府仍然開放中國茶葉進口,對台灣茶農來說,相當不公平!畢竟走私品逃避關稅等稅負課徵,在市場上形成不公平競爭。相對地,台灣人的健康也同樣受到威脅。
直率的黃金山強調:「兩岸若要推 農產品交易協議前,其遊戲規則必須事先講明白,且理當跟農民充分溝通,由人民自己做決定,不然受苦的都是咱們農民!」
他指出,台灣茶葉品質佳,像是堪稱「世界第一等」好茶的「阿里山高山茶」不僅深受台灣消費者好評,在日本等地也都有極高的評價,因此,他認為政府應協助茶農進軍國際,而不是只顧著跟中國套關係、打交道,讓台灣農民喪失其他國際競爭力。
籲政府訂立公平遊戲規則
另外,專門負責竹崎鄉農會茶葉行銷包裝的翁天川也感慨說,台灣茶農面臨的重要問題就是很多市售茶葉,產地標示不實,造成國內消費者難以辨別,即便國內茶葉品質管制嚴謹,也會因為「一粒老鼠屎,壞了一鍋粥」。
更可怕的是,近年來「阿里山高山茶」闖出名號,因此也有很多中國「山寨版」,所以現在「阿里山高山茶」在竹崎鄉農會背書及把關下,統一對外行銷,以杜絕中國出現幾可亂真的劣質仿冒品,嚴重影響茶農信譽與生計。這時,翁天川也呼籲消費者要認清竹崎鄉農會的包裝及logo,才是有身分證的高山茶,也才是經過茶廠師傅嚴格 製及認證過,品質才有保證。
此時,黃金山依然怒氣未消的說:「要簽ECFA,也要以公平競爭、公平對待為原則,政府應該拿出魄力,不要再這樣亂玩下去,不然產業必定會被玩完!」
吳明敏也說,台灣品牌被「山寨化」已是既定的事實,政府應加以把關、嚴格防範並取締,否則像中國製的黑心農產品在全球不斷被揭發,許多「台灣品種產地中國」的農產品被山寨化,這種「以台灣為名的山寨農產品」終有一天會把台灣的優質形象和高市場價值毀於一旦,值得重視。
農業科技外流 令人擔憂
其次,令人更擔憂的就是「農業科技外流」的問題,吳明敏譴責的說,台灣許多敏感農業科技不斷被中國無償取得,政府非但置之不理,還扮演協助者的角色,像現在引起軒然大波的前農委會主委孫明賢擔任中國「台灣農民創業園」名譽顧問一事,吳明敏認為,政府應要有防範機制、政策和作為。
他拿出一份研究報告說明,近年來台商到中國進行農業投資,不但提供所需的生產、管理技術及資本外,對國內農業發展產生直接的衝擊。根據研究顯示,1992-2007年,台灣與中國在日本、美國及韓國市場重要農產品的競爭狀況,發現台灣多數的農產品皆被中國農產品所取代。譬如,烏龍茶、黑珍珠蓮霧、王冠蜜棗、金煌芒果、鳳梨釋迦、龍膽石斑、蝴蝶蘭等族繁不及備載。
以日本市場為例,1990年開放探親之初,台灣是日本的第二大食品和 植物產品進口國,總值3370億日圓;2008年僅剩930億日圓。日本市場原本是全球化之後台灣農業的出路,如今大勢已去。更糟的是,有些農產品甚至透過第三國回銷台灣,不禁令人搖頭嘆息。
吳明敏強調,台灣農業技術一流,若將生產技術和資金通通引進中國,政府也不用再指望台灣農產品能銷至中國,咱們台灣的農業恐怕將是被犧牲的一群!
事實上,台灣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農業面臨關稅降低、市場開放等衝擊,農業生產的生存空間已越來越狹窄,加上農產品受到進口的衝擊,價格不斷下跌,這些辛苦的農民又能怎樣,即使上街抗議,又能有多少善意回應?
今天ECFA對台灣產業及經濟影響到底有多大,執政黨是否真正詳細的做過評估?政府口口聲聲說,推 ECFA目的是在「顧民生,保工作」,試問真的如此嗎?誰敢站出來保證農民不會被犧牲?
【更多精采內容請看《Taiwan News國際財經.文化月刊》7月號-第38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