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立峰:在Google,沒有意見就不要來開會!
回憶在Google台灣時率領全台的超級人才,簡立峰最強調知識的「共創」,也就是「協作」的力量。但台灣有不善表達、仰賴老闆做決定的被動文化,Google如何帶領團隊進行最好的發揮?

2020年1月,Google台灣第一位員工、時任台灣董事總經理的簡立峰,57歲宣布退休,離開了服務近15年的 Google。這15年內,Google台灣從一人成長為3,000人,成為亞太區不可或缺的研發基地。
許多人好奇,退休兩年多來,簡立峰都在忙什麼?3月初他上《哈佛商業評論》繁體中文版的Podcast頻道《請聽,哈佛管理學!》(podcasts.apple.com/tw/podcast/34-5-%E6%A5%8A%E7%91%AA%E5%88%A9-%E7%B0%A1%E7%AB%8B%E5%B3%B0-%E5%9C%A8google%E4%B8%80%E7%BE%A4%E4%BA%BA%E5%90%B5%E6%9E%B6-%E7%82%BA%E4%BD%95%E7%9C%8B%E4%B8%8D%E5%87%BA%E4%BE%86%E8%AA%B0%E6%98%AF%E8%80%81%E9%97%86-%E5%93%88%E4%BD%9B%E4%BA%BA%E7%89%A9%E9%9D%A2%E5%B0%8D%E9%9D%A2/id1577152234?i=1000553691536)時笑說:「我希望我太太不要太意外,因為退休這兩年,我到底在做什麼事情,最不清楚的大概就是我太太。」
這兩年多來,他把個人行事曆幾乎「交給別人」,被動安排他的時間。想跟他見面的人,主要透過e-mail聯絡,完全不使用Line、臉書等社群媒體。「所有的見面都不是自己主動安排,有點隨遇而安,相信緣份,」他說。
簡立峰職涯第一個15年,在台大與中央研究院從事研究;第二個15年在Google;現在進入第三個階段,儘管被動安排時間,但仍有重心,就是希望幫台灣新創公司「出海」,打進國際市場。
只當創業家的教練
他觀察,台灣工程師在全世界是有實力的,一些東南亞獨角獸,甚至把研發放在台灣。但過去十幾年來的台灣新創,真正能做大規模的卻鳳毛麟角。
新冠疫情期間,他接受國發會委託,審查七百多家新創公司的紓困案時也發現,台灣大部分新創公司,並沒有把台灣以外的市場當成第一市場,而是想著先在台灣成功,再走到海外。但數位經濟大概需要5,000萬人口的市場,台灣才2,300多萬人,實在太小,如果不出海,很難成功。
因此,他退休後給自己訂一個目標,希望幫助台灣數位領域的創業家成功出海。如果能有愈來愈多像2021年到日本成功上市的沛星Appier,不僅證明台灣年輕人優秀,也能給台灣帶來新動能,成功轉型為數位經濟。
簡立峰也設了一個很特別的教練模式。

2020年1月,Google台灣第一位員工、時任台灣董事總經理的簡立峰,57歲宣布退休,離開了服務近15年的 Google。這15年內,Google台灣從一人成長為3,000人,成為亞太區不可或缺的研發基地。
許多人好奇,退休兩年多來,簡立峰都在忙什麼?3月初他上《哈佛商業評論》繁體中文版的Podcast頻道《請聽,哈佛管理學!》(podcasts.apple.com/tw/podcast/34-5-%E6%A5%8A%E7%91%AA%E5%88%A9-%E7%B0%A1%E7%AB%8B%E5%B3%B0-%E5%9C%A8google%E4%B8%80%E7%BE%A4%E4%BA%BA%E5%90%B5%E6%9E%B6-%E7%82%BA%E4%BD%95%E7%9C%8B%E4%B8%8D%E5%87%BA%E4%BE%86%E8%AA%B0%E6%98%AF%E8%80%81%E9%97%86-%E5%93%88%E4%BD%9B%E4%BA%BA%E7%89%A9%E9%9D%A2%E5%B0%8D%E9%9D%A2/id1577152234?i=1000553691536)時笑說:「我希望我太太不要太意外,因為退休這兩年,我到底在做什麼事情,最不清楚的大概就是我太太。」
這兩年多來,他把個人行事曆幾乎「交給別人」,被動安排他的時間。想跟他見面的人,主要透過e-mail聯絡,完全不使用Line、臉書等社群媒體。「所有的見面都不是自己主動安排,有點隨遇而安,相信緣份,」他說。
簡立峰職涯第一個15年,在台大與中央研究院從事研究;第二個15年在Google;現在進入第三個階段,儘管被動安排時間,但仍有重心,就是希望幫台灣新創公司「出海」,打進國際市場。
只當創業家的教練
他觀察,台灣工程師在全世界是有實力的,一些東南亞獨角獸,甚至把研發放在台灣。但過去十幾年來的台灣新創,真正能做大規模的卻鳳毛麟角。
新冠疫情期間,他接受國發會委託,審查七百多家新創公司的紓困案時也發現,台灣大部分新創公司,並沒有把台灣以外的市場當成第一市場,而是想著先在台灣成功,再走到海外。但數位經濟大概需要5,000萬人口的市場,台灣才2,300多萬人,實在太小,如果不出海,很難成功。
因此,他退休後給自己訂一個目標,希望幫助台灣數位領域的創業家成功出海。如果能有愈來愈多像2021年到日本成功上市的沛星Appier,不僅證明台灣年輕人優秀,也能給台灣帶來新動能,成功轉型為數位經濟。
簡立峰也設了一個很特別的教練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