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治失眠竟開「睡前吞23顆藥」 精神醫學會看不下去發聲了!


醫治失眠竟開「睡前吞23顆藥」 精神醫學會看不下去發聲了!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網路流傳一張失眠患者的處方箋,南部竟有診所醫師開立「睡前一口氣吃23顆藥」的自費安眠藥物處方,每個月自費高達新台幣4000元,引發醫界譁然。台灣精神醫學會今(13)日也發聲,強調鎮靜安眠藥若效果越來越差,必須服用更高量才能入眠,是病情改變的警訊,更應該和專科醫師合 作,找出新的病因。且若需服藥,也應先落實非藥物治療方式後,再使用「最低有效劑量」的藥物。


台灣精神醫學會理事長王仁邦表示,此新聞事件雖為個案,詳情也需經衛生主管機關調查後方能澄清,但新聞事件所顯示,以及所引起的相關評論,仍是呈現台灣社會對睡眠障礙合理診療的高度需求,以及當前針對此病症的醫療不滿足。


王仁邦不諱言,睡眠障礙,特別是其中最常見的失眠症,不管從各種不同的社區與族群的盛行率調查,以及一年一年水漲船高的鎮靜安眠藥物處方,乃至琳瑯滿目的睡眠相關保健營養補充品,都顯現以失眠為首的睡眠障礙,已經是不可忽視的醫療議題。


王仁邦說,一直以來,睡眠障礙被認為是症狀而非疾病,是輕症而非重症,故常被病患、家屬以及醫藥專業輕忽。然而近代醫學的發展,再再顯現睡眠障礙是影響健康的重 要因素之一,更與許多疾病,特別是精神心理疾患有密切關聯。睡眠障礙的肇因多元,看似單純的失眠背後,往往潛藏複雜的生理心理因素。因此若持續時間過長或已經明顯影響日常生活功能,應該就診專科評估治療。


台灣精神醫學會強調,若鎮靜安眠藥效果越來越差,必須服用更高量才能入眠,也是病情改變的警訊,更應該和專科醫師合作,找出新的病因。


王仁邦說,目前國內包括精神醫學專科,神經內科專科,以及睡眠醫學專科等,均有進階的睡眠醫學專業養成課程,能針對較嚴重的睡眠障礙病患提供 醫療服務。而專業的醫師,不僅提供適當的藥物治療,也會結合包括失眠認知行 為心理治療等非藥物治療,有效且安全地處置睡眠障礙,使病患恢復身心健康。 而更重要地,是病患與家屬的正確認知與積極配合,若僅一味希望藉由高量強效 的藥物來治療睡眠障礙,但在認知行為上無法配合醫囑作生活環境以及壓力的調 整,也很難有治療成效,甚至造成藥物依賴與不當使用的後果。


照片來源:示意照/翻攝自Pexels


《更多CNEWS匯流新聞網報導》


看病前必查!「狼醫查詢平台」正式上線 姓名、執業縣市全揭露


現身罷團活動挨轟 林靜儀:公民互相情緒支援是必要的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健康新聞
人氣健康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