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肺鏈威脅升溫!10歲女童竟重症敗血症 「血清型3」易突破性感染 家長應留意「這症狀」
隨著近期氣溫下降,秋冬呼吸道疾病開始活躍,肺炎鏈球菌的威脅也悄然升高。新竹馬偕兒童醫院兒童感染科主任林千裕提醒,肺炎鏈球菌是肺炎的重要致病因子,每年造成全球逾百萬人死亡,「血清型3」更是其中容易導致突破性感染的高危險型別,千萬不可輕忽。
11月12日是一年一度的「世界肺炎日」,今年主題「Child Survival (守護兒童生存)」呼籲全球對兒童肺炎預防的關注。林千裕提醒,5歲以下孩童與嬰幼兒是肺炎鏈球菌感染的高危險族群,家長應特別注意孩子的疫苗接種與健康狀況。
發燒超過3天是警訊!10歲女童連燒1週釀敗血症,肺鏈重症風險不可輕忽
林千裕指出,臨床上,肺炎鏈球菌引發的重症個案並不少見。他分享近期曾收治一名10歲女童,發燒一週後因關節痠痛等症狀就醫,檢查發現中耳已化膿,確診肺炎鏈球菌感染,最後甚至由嚴重中耳炎演變為敗血症,住院近一個月;過去也曾遇過2-3例併發肺膿瘍的孩童重症個案,其中更有1例不幸併發腦炎病逝,顯見肺炎鏈球菌的重症風險不容小覷。
「孩子免疫系統尚未成熟,發燒是感冒後的常見症狀,但通常2到3天就會退燒;若持續超過3天,就要警覺細菌可能已趁孩子感冒時入侵,造成第二波感染,務必及早就醫。」林千裕強調,越早發現與治療,越能降低重症風險。
每五位孩童就有一位帶有肺炎鏈球菌!醫示警:「免疫負債」下的肺鏈疫情回潮
而除了個別重症案例,社區中的肺炎鏈球菌疫情也在升溫。根據衛福部統計,截至9月底,侵襲性肺炎鏈球菌感染症確診數已較去年同期增加近10%,新冠及流感疫情也呈現上升趨勢。林千裕解釋,新冠疫情間因嚴密防護使得呼吸道疾病大幅減少,但隨著解封,「免疫負債」效應開始浮現,導致今年呼吸道疾病高峰比往年更早到來,肺炎鏈球菌疫情也隨之增加。
他提醒,肺炎鏈球菌其實並不罕見,幼兒園健康兒童約五分之一都在鼻腔中帶有此菌,平時可能與身體和平共存,但一旦孩子感冒,細菌就可能入侵,造成中耳炎、肺炎等繼發性感染,甚至透過飛沫或接觸傳染給其他孩子,防不勝防。
突破性感染風險高,疫苗保護下的隱形威脅:「血清型3」知多少
Q:孩子已打過疫苗,還可能感染肺炎鏈球菌嗎?
林千裕說明,肺炎鏈球菌有超過百種血清型,雖然疫苗能有效壓制部分型別,但其他型別仍可能引發感染。「血清型3」便是其中具威脅的型別之一,即使打過疫苗,仍可能出現突破性感染。
Q:「血清型3」為何特別危險?
「血清型3」的外層莢膜厚,使免疫系統難以對其產生抗體,從過去的7價到目前公費的13價疫苗,對其保護效果都始終不好,在肺炎鏈球菌引發的重症中,「血清型3」仍占約一成之多。
Q:「血清型3」感染後有多嚴重?
林千裕提醒,「血清型3」致病力高,感染後除常見的中耳炎、肺炎外,還容易併發肺膿瘍、腦膜炎等重症,甚至危及生命。
值得注意的是,香港、日本、韓國等熱門旅遊地區的「血清型3」流行比例偏高,隨著後疫情時代的旅遊回溫,病毒可能無形中隨著人潮被帶回台灣,進而對免疫力較低的嬰幼兒造成危險。
如何鞏固孩子健康防護?6個月追加關鍵一針:肺鏈疫苗該怎麼打?
了解「血清型3」的威脅後,家長最關心的問題即為:如何幫孩子建立更完整的防護?林千裕強調,落實疫苗接種是影響孩子健康的關鍵之一,針對家長面對疫苗的常見疑問,也進行以下說明:
Q:目前台灣嬰幼兒疫苗接種政策為何?
●公費接種政策:「2+1」方案,讓寶寶分別於出生後2個月、4個月、以及12-15個月時接種1劑13價疫苗。
●自費接種方案:「3+1」方案,除公費疫苗外,讓寶寶在6個月時追加接種1劑。
有研究指出,若1歲前就完成3劑接種,保護力可從約85%提升至90%以上,因此,建議家長可在寶寶6個月時自費追加一劑疫苗,填補公費疫苗空窗期、鞏固防護力。
Q:疫苗種類多,該如何選擇?不同疫苗可以混打嗎?
目前台灣嬰幼兒肺炎鏈球菌疫苗分為以下幾種:
●PCV13:目前主要公費、涵蓋13種型別。
●PCV15:涵蓋15種型別、可與PCV13交替接種。
●PCV20:涵蓋20種型別,目前尚無針對兒童的替換性試驗資料。
林千裕指出,家長選擇疫苗時,除價數外,也應考量疫苗針對「血清型3」等高危險型別能夠產生的免疫效果。另外,臨床研究顯示,PCV15與PCV13可交替使用;但尚無針對PCV20與PCV13替換的嬰幼兒試驗。建議家長與醫師充分討論,依孩子健康狀況選擇最合適的接種方案。
守護孩子健康,從落實接種與健康警覺開始
「每個孩子都是寶,防護力越完整,越能降低重症機率。」林千裕強調,少子化時代,降低孩子感染重症風險是社會與家庭應共同關注的議題。面對秋冬肺炎威脅,家長應留意孩子發燒狀況、掌握接種時程、確實完成接種,不僅保護自己,更是守護家人和社區呼吸健康的重要行動。
1歲前完成3劑接種,可將保護力提升至90%以上。建議家長可在孩子6個月時自費追加一劑疫苗,鞏固防護力。
【延伸閱讀】
研究:逆轉糖尿病仍會「傷心」!周建安醫師:留意糖尿病前期5大警訊
橋本氏甲狀腺炎恐併失智症,判斷力降!周宗翰中醫師:4要訣改善橋本氏甲狀腺炎
不只有瘦瘦針,還有「瘦瘦菜」!高敏敏營養師:地瓜葉4大營養好處
資料來源:華人健康網
https://www.top1health.com/Article/248/97245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華人健康網
https://www.top1health.com
- 記者:華人健康網
- 更多健康新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