鏟子超人,為使命奔赴花蓮/丁倩

丁倩
清晨的光復車站,
雨靴與鐵鏟,是最樸素的行囊。
一班又一班列車,
滿載無私的身影,
像潮汐般湧向滿目瘡痍的大地。
他們沒有披風,
只有沾滿泥漿的雙手;
沒有響亮頭銜,
卻被人親切稱作「鏟子超人」。
滿身汗珠與泥痕,
正是守護家園的勳章。
鏟起的不只是土石,
更是居民壓在心頭的重擔;
清除的不只是淤泥,
更掃去災後瀰漫的無助。
每一次揮動,都盛載著溫情;
每一道足印,都刻下溫柔的力量。
有人是青年學子,放下書本換上戰靴;
有人是平凡家長,攜妻帶子並肩奮力;
有人出身企業團隊,
卻在泥濘中化作最純粹的志工。
他們的名字,
未必出現在新聞標題,
卻深深烙印在這片土地的心上。
車廂座椅染上了泥漬,
台鐵職員卻說:
「這是最溫暖的印記。」
是啊,那些灰黃的土痕,
是台灣堅韌的象徵,
是希望萌芽的種子。
總統的叮嚀,
成了他們心底的囑託:
守護他人之際,
也要珍重自身的安康。
因為重建的旅途,
仍將遙遠而艱險。
然而,當成千上萬的「鏟子超人」
再一次踏上返程,
我們便深知,
這片土地終將挺身而起。
台灣最可貴的,
不是鋼筋與磚瓦,
而是這股自發的行動力,
這份溫暖且堅毅的心魂!
(圖翻攝網路)
- 記者:好報
- 更多生活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