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藝文 人氣藝文

錢復專欄:平凡其實是最幸福的事 (7 年前)

多數人喜歡不凡,鮮少有人希望自己「平凡」,其實平凡並非壞事。 例如一個班級中,不可能每個人都優秀,多數人都是很普通的,社會亦是如此。當我們羨慕傑出者時,殊不知他得面對比我們更激烈的競爭和壓力… 詳全文

蘇格蘭斯佩河畔的威士忌酒徑

蘇格蘭斯佩河畔的威士忌酒徑 (7 年前)

圖說:●威士忌酒庫中的古老橡木桶 任何人走過一趟威士忌酒徑,就有如走過一趟生命之徑 我是威士忌酒迷。但如果有人要問我迷不迷紅白葡萄酒,那我只好說我通常把葡萄酒當成佐餐的某種飲料,而不是酒。用英… 詳全文

發刊詞:對讀者的真心話 (7 年前)

講義告訴讀者:人生有許多方向,每個人都必須找到適合自己且正確的方向,跌倒並不可怕,如何站起來、克服困難才是最重要。講義透過真實故事,鼓勵失敗者走出傷心、自我反省,用正向態度站起來。 黃婉瓊 肝… 詳全文

食育,真正的感官科學教育

食育,真正的感官科學教育 (7 年前)

帶孩子打開廚房的大門 非常樂見地球村已有將近二十個國家的教育單位,重視孩子的生活教育並創立了「感官食育」的實踐單位。除了邀請專業的教育學家在國際演講平臺TED TALK上奉獻所學,也直接進入校園宣導… 詳全文

紐約時報新視界:實驗室黑猩猩退休安老

紐約時報新視界:實驗室黑猩猩退休安老 (7 年前)

The New York Times All Texts and Photos Provided by The New York Times Syndicate Used with Permission 講義開闢「紐約時報新視界」這個專輯,收錄世界上最有影響力的新聞機構——紐約時報近日特別精… 詳全文

標竿集:大鑽戒星空 (7 年前)

比起鑽戒,我更喜歡我們一起看的這片星空 我偶然在臉書上看到前男友要結婚了,不僅買了個大鑽戒,還租了臺直升機在溫哥華的夕陽下向女友求婚。在那張雙手緊握的照片上,有著一顆超大克拉的鑽石。 我跟老公… 詳全文

我的公益行動:來自各地的家人 (7 年前)

落實文化融合的最佳方式 近年來,臺灣的新移民人口增加許多,不似過往管道封閉且資訊薄弱,政府亦納入政策考量,舉辦有關新移民相關的節日活動,增加學校的語言文化教育,為的是打通不同文化之間的藩籬,… 詳全文

茶道教我的幸福 (7 年前)

看似束縛的茶道中,存在無限自由 每 周六下午,我總會步行十分鐘左右,走到一幢入口處擺放著一個八角金盤盆栽、相當古樸的民宅。當它的大門「嘎啦」一聲拉開時,可以看到已用水拂拭過的潔淨玄關,聞到… 詳全文

總編輯的話:水與鹽 (7 年前)

專家說,你每天必須喝八大杯水,而且少吃鹽,愈少愈好。 但近年來有些醫師說,缺鹽是許多疾病的原因,例如高血壓、糖尿病……等。 本期講義有一篇日本醫師的文章,破解吃鹽迷思(頁135)。我要介紹伊… 詳全文

尋路

尋路 (7 年前)

就算我找得到那間土地公廟,我還能認得出通往阿嬤家的方向嗎? 這趟旅行,最後一個景點在臺中霧峰,吃完午餐之後,準備一路驅車往北,朝家的方向駛去。 看著省道上的路牌,草屯的指標掛在路邊,我突然想起… 詳全文

紐約時報新視界:非洲原始部落,傳統文化瀕危

紐約時報新視界:非洲原始部落,傳統文化瀕危 (7 年前)

The New York Times All Texts and Photos Provided by The New York Times Syndicate Used with Permission 講義開闢「紐約時報新視界」這個專輯,收錄世界上最有影響力的新聞機構——紐約時報近日特別精… 詳全文

木英姨媽

木英姨媽 (7 年前)

沒有任何一種言語,足夠去顯現表達那種深情凝視 二○○六年在廣州一所大學客座,離開前,因為要再去看木英姨,沒來得及去看洪秀全故居。 她住養老院,早些時初次去探視時,坐在輪椅捧著我的手不放,眼角有… 詳全文

發刊詞:講義正能量 (7 年前)

我從以前就是講義讀者。講義的選文言簡意賅,散發著正向能量,是一本很溫潤的雜誌,跟我的性格很相合。 盧銘世 藝術家,從事社區藝術營造 詳全文

當心打開的時候:管他大伯還是叔公

當心打開的時候:管他大伯還是叔公 (7 年前)

說起「屁」,小孩比大人更好奇,只要說出這個「神祕」字眼,大半小孩都會笑得東倒西歪,也許愈是禁忌的東西愈是吸引人。 所以,古今中外都會聽到類似的兒歌童諺,大家不約而同玩著相近的遊戲,幾個小朋友… 詳全文

慢飛天使的一片天 (7 年前)

一間充滿愛的館子,看見身障生的不平凡 偌大的餐館裏,擺著一張張華麗的餐桌、燈飾,一旁有落地窗,窗明几淨。如果沒仔細看,不會知道這是一間充滿愛的館子。 這家館子裏雇用的是一群身心障礙的朋友,有的… 詳全文

錢復專欄:談經典 (7 年前)

經過時間淬鍊的古文 所謂經典文章、書籍,無論中外,都經過了時間的考驗淬鍊,即使過了幾個世紀,仍被人們閱讀或研究,足證它們對人類有極大的意義和啟發。 中華文化淵遠流長,經典作品無數,特別是春秋戰… 詳全文

我的公益行動 海歸:關於垃圾 (7 年前)

垃圾其實沒有消失,只是變成了全世界人類共同承擔的責任 那天我在一個「無人島」的沙灘上踩到一個破掉的玻璃酒瓶。當時我並不是赤腳,但玻璃瓶是直立破碎的,直接穿過拖鞋,戳進腳底,幸好傷口不大,但當… 詳全文

總編輯的話:藍寶地 (7 年前)

2005年11月號的國家地理雜誌的封面故事,是由文字記者Dan Buettner和攝影記者David McLain合作的專輯:「長壽的祕訣」,是該雜誌有史以來最暢銷的版本之一。 這兩人在國家地理雜誌和蓋洛普公司的贊助下,… 詳全文

標竿集:改變世代影響的覺察力 (7 年前)

她說:「所有的傷害就到我這裏為止,我不要再傳遞下去。」 幾年前,婆婆的辱罵和巴掌讓不堪長期虐待的阿姨奪門而出。吵吵鬧鬧的家庭鬧劇不是第一次,但這次阿姨再也沒有回家。 阿姨這些年吃了不少苦,情緒… 詳全文

發刊詞:不簡單的講義 (7 年前)

講義是一本「不簡單的講義」,透過人物故事報導,讓讀者看到人性的真善美,替社會帶來更多溫暖。 王良傑 化石採集家,臺南市自然史暨化石研究協會理事長 詳全文

紐約時報新視界:泰姬瑪哈陵「敷臉」重現皎潔原貌

紐約時報新視界:泰姬瑪哈陵「敷臉」重現皎潔原貌 (7 年前)

The New York Times All Texts and Photos Provided by The New York Times Syndicate Used with Permission 講義開闢「紐約時報新視界」這個專輯,收錄世界上最有影響力的新聞機構——紐約時報近日特別精… 詳全文

我的老照片:從鹿橋家到琦君家

我的老照片:從鹿橋家到琦君家 (7 年前)

溫厚謙和的鹿橋與琦君,讓人如沐春風 鹿橋家的景點 四十年前,筆者就讀美國密蘇里州聖路易的華盛頓大學,獲悉《未央歌》作者鹿橋,就住在附近。 鹿橋原名吳訥孫,英文名Nelson Wu,我該怎麼稱呼他?在美國… 詳全文

國家地理新鮮聞:地表最冷的角落

國家地理新鮮聞:地表最冷的角落 (7 年前)

美國國家地理學會(National Geographic Society)已有130年歷史,對人類知識和心智的影響及貢獻,是無遠弗屆的。這個學會也是目前世界上組織最大的非營利組織。 除了雜誌和電視頻道之外,這個學會也提供… 詳全文

醫師音樂室 (7 年前)

改善臺東音樂環境的「回響樂團」 踏入醫院,撲鼻而來的不是濃濃消毒水味,是愉悅心情的咖啡香。耳畔響起的是輕鬆的卡農D大調,消弭了些許的嘈雜和病痛的呻吟。注目的不是醫護人員那帶有距離感的白袍,而是… 詳全文

當心打開的時候:為什麼不現在說出來

當心打開的時候:為什麼不現在說出來 (7 年前)

有些時候,我會禁不住想像自己有一天終於離開了這塵世…… 脫離肉軀之後的「我」,一旁看著家人為我的後事在忙碌,神色哀戚。也聽見幾位親戚朋友跟我說了最後一次「再見」後,忍不住也會說說我這個人,… 詳全文

走進菩提迦耶

走進菩提迦耶 (7 年前)

謝旺霖,二○○四年獲得雲門舞集「流浪者計畫」贊助,騎單車穿越滇藏高原。十年前,完成處女作《轉山》(遠流出版),榮獲講義第五屆「年度最佳旅遊作家獎」、文建會「尋找心中的聖山」散文首獎……等,臺… 詳全文

總編輯的話:醫學與養生 (7 年前)

這位婦產科醫師Jen Gunter,近日在紐約時報發表一篇專文*,探討醫學和養生之間的種種。 Gunter醫師說,養生(Wellness)和醫學(Medicine)是不一樣的。醫學是指減少死亡和疾病,以及增長壽命的科學。 養… 詳全文

標竿集:微笑的力量 (7 年前)

笑了,才得到快樂 記得國中時期,教務主任是位總帶著燦爛笑臉的老師,雖然已想不起他的名字,但那個笑臉卻能第一時間浮現我的腦海。 當時學校為雙導師機制,國一升國二時,副導師因病離職,在校方無法快速… 詳全文

無盡的愛,我的看護團

無盡的愛,我的看護團 (7 年前)

陳寧,今年26歲,曾任空服員,為2015年夏天發生八仙塵燃事件的傷者。當時她的燒傷面積高達58%,住院71天,兩度病危。她親手寫下新書《15度的勇敢》(寶瓶文化出版)敘述這900天的種種歷程,包含無數次手術… 詳全文

錢復專欄:談用路安全 (7 年前)

不遵守用路規則,不但造成自身危險,更危及他人 人類過去出門得翻山越嶺,隨著文明的進步造橋鋪路,交通工具也應運而生,從牛車、馬車到人力車、汽車。除了馬路、公路,鐵路也快速發展,替我們帶來了極大…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