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編輯的話:一個生日的里程碑:80歲了 (4 年前)
紐約時報撰寫養生專欄45年的Jane E. Brody,最近發表這篇80歲生日感言,摘譯如下: 當我的一個五十多歲的女性朋友知道,我將年滿80歲時,她說,「現在80歲是新60歲(the new 60),你替我們大家立下一個偉… 詳全文
尋找巨龍:三十年,五千杖 (4 年前)
舉手之勞,給老人一杖之力 生病後,常到住家附近爬山,偶爾看到有些老人撐著綠色竹杖登高。 心裏很好奇,這些新鮮竹杖究竟從何而來?登山客不可能從家裏帶這種柺杖,也不可能自己就地取材,那需要砍伐削竹… 詳全文
錢復專欄:談自殺問題 (4 年前)
珍惜生命 近年媒體減少了自殺的報導,這並非自殺率降低了,而是媒體已經意識到,自殺具有高度的「傳染性」。 導致自殺的原因很多,但終究是一個錯誤的選擇。因為自殺不但浪費了一條寶貴的生命,更讓親友痛… 詳全文
從「清冠一號」探討疫情下的個人防疫重點 (4 年前)
提昇身心免疫力的「三不五多」防疫祕訣 五月中以後,臺灣的疫情持續嚴峻,現在一到下午兩點,幾乎每個臺灣人都會打開中央疫情指揮中心的直播,關心最新的疫情數字。增加幾百人確診,死亡人數數十名,這樣… 詳全文
〈大自然的野味&野趣〉兩個和尚抬水喝 (4 年前)
圖說:●秋冬地上蚯蚓不如春夏多,只有多吃漿果草莓 我知道,牠們心裏都在默默唱著一句─「我不是一隻被人囚禁的鳥,我沒有忘掉天有多高。」 說起「求偶」這檔事,雌性選擇雄性,大自然中絕大部分的動物似… 詳全文
紐約時報新視界:保持社交距離不孤單 (4 年前)
專家提供的兩劑「抗焦慮疫苗」 非必要不外出、非必要不群聚─這是標準的防疫守則,但明顯違背了人性。 人是社會動物,多數人天生喜歡和他人建立關係,人際關係可以消弭壓力和焦慮帶來的有害生理效應,反過… 詳全文
費文書房:橘子的季節 (4 年前)
小時候想吃橘子,得等秋冬盛產季,並且是大年節拜拜時。 我愛吃橘子,年柑、椪柑、海梨,甜的好滋味,酸的滋味好。總是吃完自己的,看弟弟妹妹或鄰居小孩還沒吃,或正在吃,就好心好意說,我來幫你做一朵… 詳全文
標竿集:一位老阿婆和一隻狗 (4 年前)
視動物為親人 在打工的地方,於一處半山腰的一處社區警衛亭旁,以前曾有一隻狗在這裏逗留。人們叫牠為「小黑」,黑色的狗。 小黑幼小的時候,曾經有位熱心飼養動物的管理員,細心照顧,會把吃剩的飯菜,留… 詳全文
講義書摘:看企鵝的日子 (4 年前)
圖說:●全球企鵝種類共18種,而帝王企鵝通常要到威德海上的雪丘島才能看見。牠們是群居性動物,每當惡劣天候來臨,牠們會擠在一起,防風禦寒,以獲得最大的保護(圖片:聯經出版提供) 跟著探險家的腳步,呼… 詳全文
享受吧,一個人的打掃時光 (4 年前)
把掃除當作是關愛自己、照顧家人的一種方式 很 多人不喜歡打掃,並非是討厭做這件事,而是帶著錯誤的想法或觀念,進而影響行動力。試著改變過往打掃時的心態與觀念,你會開始享受家事帶來的美好。 找到… 詳全文
錢復專欄:談青少年問題 (4 年前)
過度自由、過度放任,導致諸多青少年亂象 舊時社會禁忌多,大至敏感政治問題,小自男女同學交往,家長、老師都不許我們逾越雷池一步。當今有心理學家、教育學家提出,教管不利於兒童心理發展。我對此說法…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