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學運何以致此地步?

三月太陽花學運,學生以占領國會和行政院方式,引發社會大眾關注,最後三三○以警方公布的二十萬人上凱道,達到最高潮。非法占領公署的學運為何可以得到支持?在總統馬英九回應部分訴求後,仍無法解決。其實搞到這種局面,不是學運有多強,而是九月政爭造成的破口,讓學運趁虛而入。

九月政爭之後,馬英九和立法院長王金平的關係降到冰點,三月十七日學運開始,十八日占領國會,同時間王金平和馬英九也在等黨籍官司的結果,但其實學運發展的情勢已經勢如破竹,在攻占立法院的當天,立法院警衛在王金平默許下,是要排除學生,所以當天晚上有三波攻堅行動。

但是以立法院警衛的實力,不足以達到柔性驅離的標準,將可能演變成三月二十三日行政院的結果,於是王金平曾請求內政部支援,但遭到高層的拒絕,於是造成國會驅離不成。後來輿論更加支持學生,使得驅離動作越來越困難,國民黨黨團、府院態度強硬,王金平也只能袖手旁觀。

後續事態越發嚴重,三月二十三日當天早上馬英九的記者會,再度火上加油,讓學生激進派開始躁進,終於引發晚間學生進攻行政院的事件。本來局勢可能逆轉,讓學生失去正當性,未料,由於驅離時,警方處理手法不當,再讓學生有理由待在國會,並且稍後宣布將在三三○上凱道直接嗆聲,局勢非常緊張。

馬英九經過內部的討論,在三月二十九日回應了監督條例立法並可與服貿同時審查,也可由行政院研辦公民憲政會議,只是不退回服貿,等於部分答應了學生的條件。其實這樣的回應與當年前總統李登輝也只答應野百合四項訴求中的一項相似,就是國會全面改選。

在這種情況下,只要能由王金平宣布將監督條例列入朝野協商第一案,即可用議事技巧處理兩案先後順序,不必由總統親手管到立法的細節,國會部分自然可以順勢讓學生退出,可惜因為馬英九和王金平關係分裂,黨政和立法之間有了破口,學生才能繼續趁虛而入,持續未散。此事應該給國民黨從上到下深刻的警惕吧。

【完整內容請見《卓越》月刊2014年4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