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步維艱的緬甸之花 翁山蘇姬


大家都說,翁山蘇姬(Aung San Suu Kyi)是點燃民主火把的緬甸之花、緬甸未來的希望!而就在上個月八號,由她所領導的「全國民主聯盟」以逾八○%的選票,大敗軍方「聯邦團結發展黨」。但,翁山蘇姬能憑藉這股氣勢,面對未來緬甸軍政府的槍桿子暗潮與始終迴避的人權議題嗎?

「請用你們的自由來促成我們的自由。」
一九九一年震撼世界的這句話,來自替母親代領諾貝爾和平獎的亞歷山大‧阿里斯轉述,而其母正是當時被緬甸政府軟禁、備受國際同情的非暴力民主鬥士─翁山蘇姬。
這位人權家,從走上街頭到幽禁,再從幽禁處走向政治,一步步帶領緬甸往民主邁進。如今,當她敲響了掌權的鐘聲,深埋緬甸土壤裡的宗教、族群,甚至是同志議題,也開始浮出水面,等待她的斡旋。

她是和平獎得主

卻對國內人權默不吭聲

有意思的是,這位代表民主與自由的緬甸之花,似乎在政治權力與人權的拔河中選擇向政治妥協。
獲釋後的翁山蘇姬,由於離開實際政治圈已久,獲得「權力」成為她出線後的首要目標。她除了重新拿起全國民主聯盟(以下簡稱全民盟)的執鞭,也奔走國際,與美國總統歐巴馬、國務卿希拉蕊見面,更飛往泰國、挪威、英國、瑞士、法國、義大利等國交流,獲頒無數個榮譽學位,影響力與國際知名度繼續水漲船高。
在外交上,除與西方強權握手,翁山蘇姬也不忘回抱鄰國中國大陸,尋求邊界與經濟安定。的確,政治外交有一定的斡旋方式,但當外界睜大眼睛,期待她與中國大陸領導人習近平會晤,將會聲援因人權議題而被拘捕的異議份子時,翁山蘇姬卻選擇緊閉雙唇,走個過場,而這番情景,看在國內外媒體與支持群眾眼中,極度刺眼,「為政治戰略犧牲民主堅持」、「換了位置就換了腦袋」的嘲諷標籤也一句句不停往她身上張貼。
此外,緬甸國內問題也不少。當地種族衝突本來就不間斷,以佛教徒為大宗的緬甸,排斥外來宗教時有所聞,更有激進佛教份子攻擊穆斯林的現象發生。其中,信仰穆斯林的少數民族羅興亞人(Rohingya)傷亡十足慘重,從歧視到剝奪醫療資源,甚至連所居的房子和維生的漁船都被摧毀,約有十四萬的羅興亞人被迫流亡難民營,更有八十萬的羅興亞人沒有投票權,基本人權的平等不斷地被社會打壓。
翁山蘇姬二○一二年當選國會議員後,她並未對羅興亞人的遭遇有所發言,反而默不作聲,僅是反覆強調非暴力、法治的承諾,放任不理性的暴力壓迫持續。這對以「人權」受害者身分備受敬重的翁山蘇姬而言,非屬常理,也不符合當初極力為民發聲的「媽媽蘇」形象。
而近年來,在國際上逐漸成為顯學的同性及女權議題,在緬甸似乎不存在,但實際上,以父權為主的緬甸社會,對於LGBT(Lesbian,Gay, Bisexual,Transgender)族群和婦女參政是徹底忽視的,政府甚至還會逮捕同性戀者。而翁山蘇姬的出現,是否能為弱勢族群創造發聲平台?這點,似乎並未在她的言論中聽出玄機。

她曾被軟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