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烊千璽金雞獎史上最年輕影帝!《小小的我》飾演腦性麻痺少年 從銀幕角色看見真實人生

易烊千璽金雞獎史上最年輕影帝!《小小的我》飾演腦性麻痺少年 從銀幕角色看見真實人生

【NOW健康 辰蘊如/台中報導】易烊千璽在電影《小小的我》中飾演腦性麻痺少年,以細膩演技呈現患者面對身體限制時的掙扎與堅韌,這份真摯表演讓他成為金雞獎史上最年輕影帝。當鎂光燈聚焦在這位24歲演員身上時,也讓更多人開始關注腦性麻痺這個疾病。這是一種發生在大腦發育未成熟階段的非進行性腦部病變,當控制動作的腦細胞受損,就會導致肢體運動功能出現障礙。


早產是最大風險 三分之一智能正常


兒童過敏免疫風濕科鄔碧瑜醫師解釋造成腦性麻痺的原因橫跨懷孕、生產到出生後的各個階段。早產本身就是最常見的單一成因,此外孕期的感染、藥物影響、胎盤功能異常,生產時的缺氧、難產、臍帶繞頸,以及新生兒時期的腦炎、嚴重黃疸或頭部外傷都可能引發腦部損傷。


值得注意的是,仍有相當比例的病例找不到明確原因。根據肌肉表現的不同,痙攣型患者約占6成,其特徵是肌肉張力過高、反射亢進,抱起時雙腿可能像剪刀般交叉;手足徐動型患者則會出現無法控制的緩慢擺動;另有少數屬於運動失調型,主要表現為平衡感差、動作不協調。


許多人誤以為腦性麻痺等同智能障礙,但事實上約有1/4患者智力發展正常甚至優異。鄔碧瑜醫師強調這個疾病確實常伴隨其他疾病,像是癲癇、語言表達困難,視覺方面最常見斜視,聽力障礙也會影響溝通能力;故當嬰兒時期出現餵食困難、吸吮無力、肢體動作不對稱、肌肉張力異常、發展遲緩或哭聲異常等狀況,家長應該提高警覺盡早就醫,不過有些症狀在孩子歲數越大後才會逐漸明顯,因此持續觀察孩子的發展里程碑相當重要。


把握黃金期治療 積極面對就有希望


腦性麻痺目前無法完全治癒,但透過整合性治療能大幅改善生活品質。治療的部分多半有醫療團隊齊心合作,通常會結合小兒神經科、復健科、骨科等專科醫師,搭配物理治療師改善肌肉張力與動作協調,職能治療師訓練日常自理能力,語言治療師協助溝通表達。早期療育的時機決定了治療成效。鄔碧瑜醫師指出現在已能在嬰兒5個月大前就檢測出腦性麻痺,幼兒期的大腦具有高度可塑性,及早給予適當刺激和訓練能活化腦細胞、開發潛能。


腦麻的治療是一場長期抗戰,家庭的參與非常重要,而照顧者需要學習正確的抱持和餵食技巧,在日常生活中給予孩子多元感官刺激,鼓勵他們嘗試與互動。鄔碧瑜醫師提醒雖然過程充滿挑戰,但就像易烊千璽在領獎台上所說的「道阻且長」,透過醫療團隊與家庭的攜手努力,腦性麻痺患者同樣能發揮潛能,活出屬於自己的精彩人生。


# 首圖來源/Freepik


更多NOW健康報導
▸樂齡生活被「漏尿」困住 單一切口可調式吊帶手術有解
▸兒童近視加速眼球拉長!高度近視風險增 醫給解方預防


NOW健康:FB │ IG │ Threads │ YT │ 官方LINE │ 醫級邦 │ 健康安妞 Podcast
❤溫馨提醒:歡迎轉傳「原始文章連結」分享,未經授權,請勿複製圖文轉貼本文。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健康新聞
人氣健康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