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動脈高壓5大症狀中了嗎?醫:「這些」是高風險族群,新藥「逆轉」血管新紀元

高血壓不僅可能會造成動脈硬化,形成「高血壓性心臟病」;高血壓也會發生在肺循環,造成「肺高壓」。因此,肺部也有高血壓,令人擔心的是有比高血壓恐怖嗎?治的好嗎?一旦走路容易喘、咳嗽好不了,或運動時呼吸困難,或下肢腫,以及容易頭暈等症狀,要小心可能是有「心臟的癌症」之稱的「肺動脈高壓」找上門了!


肺動脈高壓5大症狀中了嗎?醫:「這些」是高風險族群,新藥「逆轉」血管新紀元

肺動脈高壓的成因

肺動脈高壓是因為肺動脈內皮細胞功能失調,造成血管收縮與舒張功能失衡,加上平滑肌細胞異常增生,使血管變得窄、厚且不規則,導致肺動脈血壓升高,心臟必須很努力才能將血液送出;當肺動脈壓力越來越高,心臟負荷就會越來越沉重,最後造成右心室肥大、衰竭,甚至死亡。

成大醫院副院長許志新醫師指出,肺動脈高壓是罕見疾病,每百萬人僅15至50人罹患的罕見疾病,若未治療,平均存活期僅約2.8年。

肺動脈高壓的5大症狀

患者初期症狀如疲倦、心悸、運動後喘氣等,常被誤認為一般心肺疾病,從出現症狀到確診,平均要兩年。肺動脈高壓症狀歸納為口訣「喘、咳、血、腫、暈」,具體表現為呼吸困難、咳嗽、咳血、下肢水腫、暈厥或昏厥。但是,這些症狀也常被誤以為是疲勞、慢性阻塞性肺病、心臟病等常見疾病的症狀,因所導致延誤治療時機。

肺動脈高壓的診斷

目前臨床診斷肺動脈高壓包括:「右心導管檢查」能夠直接測量右心壓力、心輸出量,以及肺動脈壓力和阻力。如果有疑似相關症狀,應積極接受檢查,以早診斷、早治療。尤其,高風險族群不可輕忽。

肺動脈高壓的高風險族群

除了罕見的原發性肺動脈高壓外,許志新副院長也提醒,肺動脈高壓相關高風險族群還包括:基因相關、結締組織疾病(如紅斑性狼瘡、硬皮症、乾燥症)、先天性心臟病、HIV病毒感染、肝臟引起的門脈高壓、寄生蟲感染,以及某些藥物(如安非他命、古柯鹼)等。


肺動脈高壓5大症狀中了嗎?醫:「這些」是高風險族群,新藥「逆轉」血管新紀元

除了罕見的原發性肺動脈高壓外,許志新副院長也提醒,肺動脈高壓相關高風險族群還包括:基因相關、結締組織疾病(如紅斑性狼瘡、硬皮症、乾燥症)、先天性心臟病、HIV病毒感染、肝臟引起的門脈高壓、寄生蟲感染,以及某些藥物(如安非他命、古柯鹼)等。

成大醫院肺高壓團隊讓愛延續20年

雖然肺動脈高壓屬於罕見疾病,但是不代表可以忽視。早在2005年,許志新醫師著手成立成大醫院肺高壓照護團隊並闢設「肺高壓特別門診」,結合各職類投入此罕病照護。肺高壓團隊已經照護百位病友,讓愛延續20年,他說:「即使只有一位病人,我們也有責任給他最完整的治療」。並創立「心衰肺高壓照護LINE平台」,提供回診提醒、營養建議與健康紀錄功能,24小時回覆病友訊息,成為全台唯一能「線上陪伴」的罕病照護團隊。這份持續的投入,讓成大肺高壓團隊榮獲NHQA國家醫療品質獎與SNQ國家品質標章,並成為亞洲少數具完整臨床經驗的肺高壓中心。

「我只想陪兒子長大、照顧父親到老。」41歲的羽君在懷孕時,因突發狀況被送醫,原以為是孕期併發症,沒想到竟被診斷為罕見疾病──原發性肺動脈高壓(PAH)。她歷經引產、呼吸衰竭、從危險期時期使用幫浦輸藥的治療過程到轉成口服用藥治療,與病魔共存的每一天,都像是在和時間賽跑。

「不求享受人生,只希望能活得久一點,還有氣力擁抱及陪伴我愛的人。」這份與時間賽跑的心聲,也正是成大醫院肺高壓團隊20年來不懈守護的初衷。

肺高壓治療新藥「逆轉」血管新紀元

儘管近年治療藥物持續進步,許志新副院長指出:「傳統治療只能擴張血管、減少阻力,但無法真正阻止血管持續增生。」肺高壓的核心問題是血管壁不斷增生、纖維化,導致肺循環壓力升高與右心衰竭。

最新研發的活性素訊號抑制劑(activin-signaling inhibitor),針對肺動脈高壓的病理機轉而設計,能抑制TGF-β相關配體、恢復內皮細胞與平滑肌細胞間的平衡,進而「逆轉」血管重塑,被視為首個具有「疾病修飾潛力」的新世代藥物。國際研究證實,持續治療可改善患者的六分鐘行走距離、降低住院率與死亡率,並減少肺臟移植需求。

許志新醫師強調:「這是肺高壓治療史上重要的里程碑,將使病友不只是延長壽命,而是更有機會回歸正常生活。」成大肺高壓團隊以20年的堅持,持續陪伴病友走過每一次呼吸的難關,也為下一個「能喘得過氣的明天」打開希望之窗。

就是現在!0元購高濃度魚油!快加入【華人健康網VIP開團購】享好康!>>>



【延伸閱讀】



慢性便祕或咳嗽恐害子宮脫垂!張瑜芹醫師:預防子宮脫垂5個重要方法



橋本氏甲狀腺炎恐併失智症,判斷力降!周宗翰中醫師:4要訣改善橋本氏甲狀腺炎



不只有瘦瘦針,還有「瘦瘦菜」!高敏敏營養師:地瓜葉4大營養好處





資料來源:華人健康網

https://www.top1health.com/Article/88/97256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華人健康網

https://www.top1health.com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健康新聞
人氣健康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