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力模糊、線條扭曲⋯不只是用眼過度!醫曝恐「這部位老化」長皺褶

64歲何先生近日發現右眼視力明顯退化,看直線時竟出現彎曲、影像扭曲的情況。起初他以為只是用眼過度,休息幾天就會恢復,然而症狀遲遲未改善,便前往新竹台大分院眼科部求診。經醫師詳細檢查後,確診為右眼視網膜上增生膜,俗稱「黃斑部皺褶」,屬於一種常見卻常被忽略的視網膜病變。

新竹台大分院眼科部醫師李宜潔表示,視網膜是位於眼球最內層、負責接收光線並將影像傳送至大腦的感光組織,其中「黃斑部」為視力最敏銳的區域。當視網膜表面出現不正常的新生薄膜,會逐漸皺縮並拉扯視網膜,影響黃斑部結構,造成視力模糊與影像變形。



黃斑部病變與老化有關

「黃斑部皺褶的確切成因尚無定論,但醫界普遍認為與玻璃體自然老化有關。」李宜潔說明,當玻璃體退化並與視網膜分離時,殘留的玻璃體膜可能引發細胞沉積與增生,形成增生膜。此外,曾有視網膜裂孔、剝離、糖尿病視網膜病變、視網膜血管阻塞、眼內手術、眼部發炎或外傷病史的病人,罹患風險更高。

李宜潔提醒,黃斑部皺褶的初期症狀多不明顯,許多人沒有自覺而延誤就醫。隨著膜層增厚與拉扯力增加,可能導致黃斑部裂孔、視網膜水腫或剝離,進一步引起視覺扭曲與視野模糊,嚴重時恐造成永久性視力損害。



1招自測視力模糊與影像變形

李宜潔提到,微創玻璃體切除手術是目前常見治療黃斑部皺褶的方法,手術時間約1小時,多採局部麻醉。醫師會在顯微鏡下精細剝除增生膜,必要時使用特殊染劑協助辨識膜層,並配合氣體灌注穩定視網膜。

李宜潔進一步指出,術後病人需依病情住院觀察、保持特定姿勢休養、點藥及定期回診。視力恢復約需3~6個月,部分病人可明顯改善視力與影像變形。

李宜潔強調,目前沒有藥物可預防或去除已形成的增生膜。若出現視覺異常,應及早檢查並定期追蹤,可搭配「阿姆斯勒方格表」自我檢測視覺扭曲狀況,讓眼科醫師及時介入,降低視力惡化風險,守護寶貴視力。


歡迎加入《優活健康網》line好友,更多醫療新知搶先看!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健康新聞
人氣健康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