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內毒素怎麼排?醫曝「真正排毒3方式」 牛蒡、紫蘇能幫忙
「體內有毒」常被現代人掛在嘴邊,但究竟何謂「毒」?中醫師陳學莆指出,毒在中醫理論中,並非單純的化學物質,而是指人體臟腑功能失調後所累積的不良產物,可能表現為濕、熱、痰、瘀等病理狀態,可能反應在皮膚狀態、腸胃機能甚至慢性疲勞。若不及時調理,容易造成代謝緩慢、氣血不暢,進而引發各種健康問題。
吃什麼幫助排毒?
生活中有許多食物都能夠達到排毒的效果,下面舉出幾個不只是常見的食材同時也是中藥材的例子:
1、綠豆:清熱解毒,適合體內火氣偏盛者。
2、牛蒡:除了可以去除身體的毒素,利於發汗、幫助排尿以及促進肝臟功能
3、紫蘇:能解魚蟹毒,所以烹煮海鮮時,常會加入紫蘇。還能用於食魚蟹後引起的吐瀉腹痛。
哪些食物要少吃?
而以下四大類食物則應該在生活中避免攝入過多:
1、加工食品:泡麵、罐頭等,含過多色素、香料、不新鮮的油脂、糖分、防腐劑等食品添加劑等
2、醃漬品:加入過多的鹽與糖,會讓體內累積較多代謝性毒素。
3、油炸食品:油炸物易使人體產生過多自由基,對身體有害。
4、紅肉:紅肉的油脂易使人體產生過多自由基;而添加亞硝酸鹽的紅肉加工品,如培根、香腸等,更容易致癌。
養成什麼樣的習慣可以幫助排毒?
中醫師陳學莆指出,身體主要透過排汗、排尿與排便3大機制來排毒,因此確保這3項機能保持順暢運行就能達到無毒一身輕的狀態。以排汗而言,建議適度的運動以及補充水分來增加排汗量。排尿與排便的暢通可以透過飲食的調整來達成,例如:藉由蔬菜水果來攝取足夠的纖維素來幫助蠕動,促進排便。
而正常排尿頻率應在每天5-7次,如果是超過8次,或每次間隔沒有超過2小時,就可以視為「頻尿」,反而需要多加注意;不過隨著水份攝取的量不同,間隔與頻率同樣也會有所差異。
那麼良好的排便狀況,頻率則從一天三次到一週三次都算正常,糞便的顏色應該是淺褐色或褐色,並且呈現柔軟、長條狀。
真正的養生之道不在於短期解方 而是日常的累積與堅持
「排毒」在中醫的觀點,並非追求快速或單一的方法,而是透過飲食調養、穴位按摩與生活習慣 的長期積累,使臟腑功能恢復平衡。當氣血運行通暢、水濕代謝正常時,體內自有調節與清理的能力。
(記者吳珮均、圖片來源:Dreamstime/典匠影像)
延伸閱讀:
·「這些食物」正悄悄摧殘你的腎功能! 醫曝6症狀恐積太多毒了:常放臭屁注意
·西芹汁降血壓又排毒?營養師點名「8種人」不適合 恐過敏、經痛加劇、心律不整
- 記者:常春月刊
- 更多健康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