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觀點/天災或人禍?新北缺乏系統性坡地治理才是真風險
(記者陳志仁/特稿)這不是天災,而是人禍!新北市新店錦秀與碧瑤社區之間的巨大擋土牆,三年前就已出現龜裂,地方民代與里長一再示警,要求市府即早防災;然而市府選擇冷處理,直到25日清晨擋土牆全面崩落,才見市長侯友宜現身勘災,「出事才出現、災後才作秀」的畫面,再度重演。

事實是,這場災難並非突然發生,而是一路被忽視、延宕、錯失黃金搶救時機的代價
民進黨新北市議員陳乃瑜直言,早在 2022 年,地方就已發現擋土牆與道路呈現明顯裂縫,最嚴重處裂到 15 公分;我們在議會多次質詢,要求加裝監測設備、補強排水設施、評估結構安全,但市府不僅未積極主導處置,反而將責任推回給住戶與管委會,指稱「未盡維護義務」。

直到這次連日豪雨,監測數值連續突破警戒值,里長與技師深夜緊急撤離 40 戶、90 多名居民,才勉強避免人命傷亡;如今擋土牆已經分裂成四大塊,整個結構幾近瓦解,只能由工程單位在雨中搶災、以帆布阻水、堆重物穩牆腳、調派機具準備卸載上方土石減壓,但所有作為都已經是「補破網」。
令人悲痛的是 這一切本該可以避免
地方人士憂心,新北市目前有上千處老舊山坡地社區,大多為早年開發的「丙建住宅」,排水設計落後、管線破損滲漏普遍,地下水位變化會直接衝擊擋土結構;多年來,「陰影中的風險」一直存在,只是沒有出事就被視為不存在。
市府若仍抱持「小區自行處理、政府介入有限」的態度,終將讓更多社區成為下一個錦秀與碧瑤社區;真正的防災,不是裝幾個感測器敷衍一下,更不是在記者會上說「都有掌握」、「都有前置」,防災是前瞻治理,不是災後補破網。
「理工男」之稱的國民黨新北市議員黃心華認為,這次事件也證明,連續監測設備確實能在災變前預警,但裝設與維運成本高,不是每個老社區負擔得起;政府應立刻盤點新北市高風險坡地社區,啟動「全面主動式監測與輔導計畫」,不只補助更多經費,更應提供模組化設計與標準化工法,協助社區安全升級。
防災不能只靠民間自救,政府應該走在最前面,而不是站在災後
這次雖然無人傷亡,但風險仍未解除!錦秀社區的擋土牆只是燃起的第一個警訊,下一個在哪裡?市府是否願意,從「反應型政府」變成真正「預防型政府」?守護市民安全,不能等到擋土牆崩了,才知道事情大條。這才是新北人真正要的政府。
- 記者:陳志仁
- 更多生活新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