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政治 人氣政治
歲月的風味 細說黑蘿蔔乾

歲月的風味 細說黑蘿蔔乾(2 個月前)

什麼樣的食物依循古老飲食智慧,又受到現代饕客的歡迎? 以推廣台灣飲食文化為己任的美食作家徐仲提出四個標準:第一是可以常溫保存;第二是經過歲月的淬煉後更有價值;第三需與在地飲食文化有深刻的連結 詳全文

好可怕的菜單 黑色奇「雞」與蒼蠅頭溯源

好可怕的菜單 黑色奇「雞」與蒼蠅頭溯源(2 個月前)

有句成語「鶴立雞群」指的是鶴站在雞群中顯得很突出,但若把東方特有的烏骨雞放在雞群中,可能很難認出,因為大多數烏骨雞是白色羽毛,小雞是黃毛,甚至有烏骨雞生的蛋是藍色的。然而,烏骨雞會叫做烏骨雞 詳全文

世界竹地標 草嶺石壁的 竹林療癒力

世界竹地標 草嶺石壁的 竹林療癒力(3 個月前)

自古文人雅士鍾情於竹,騷人墨客詠竹、畫竹,唐代劉嚴夫《植竹記》云:「君子比德於竹焉」,宋朝大文豪蘇軾有云:「無竹令人俗」、「居不可無竹」;竹因此被賦予高雅、有節的品格。 在海拔1,600公尺的雲林 詳全文

「普」世紀科儀・「度」族群恩仇 鷄籠中元祭170年

「普」世紀科儀・「度」族群恩仇 鷄籠中元祭170年(3 個月前)

「三、二、一!開門!」農曆七月一日這天,基隆張廖簡宗親會主任委員開啟「老大公廟」的「龕門」(俗稱「鬼門」),迎接老大公們(是為民間常稱之「好兄弟」)來到陽間,接受常民供養,也為為期一個月的鷄 詳全文

竹家.築鄉 台灣原住民的竹與竹構

竹家.築鄉 台灣原住民的竹與竹構(3 個月前)

論及「用竹」,台灣原住民在食衣住行方面,皆展現出與「竹」密不可分的關係。特別是在建築中,不僅有原住民累積數百年的生活智慧,更蘊含著民族的精神與文化。 聳立在卑南遺址公園大草坪上的少年會所(tt 詳全文

台灣竹的「文藝復興」 竹、筍文化與生活態度

台灣竹的「文藝復興」 竹、筍文化與生活態度(3 個月前)

竹子纖細柔美,常年生機盎然,台灣知名畫家藍蔭鼎的水彩畫作〈千竿繞屋〉,畫出竹圍村戶的田園生活內涵。 台灣竹林資源豐富,竹在傳統農業社會中與人相依相隨,隨著科技進步,竹的應用從素樸進化到現代, 詳全文

百變竹藝 蛻變自傳統的當代設計語彙

百變竹藝 蛻變自傳統的當代設計語彙(3 個月前)

物質富裕的商業社會,總有數不盡的琳琅產品等待消費,然而,回首農業時代的日常器物,卻仍散發出樸拙卻雋永的美感。雖然這些產品未必合乎現代人使用,所累積的文化內蘊、美感與知識技藝,卻能成為創作者取 詳全文

圖像角色說台灣 國際舞台不缺席

圖像角色說台灣 國際舞台不缺席(4 個月前)

在LINE訊息框中,用一張「美美」的「姐的風格你不懂」貼圖代言心情,背包掛著「麻吉貓」的玩偶掛飾,手裡是貓貓蟲「咖波」和手搖杯品牌的聯名款,周末抱著「灣A麻吉」的絨毛娃娃「花立漉」追劇,或是滑著 詳全文

台灣的時代,他們的故事 外籍漫畫家筆下的「台灣」

台灣的時代,他們的故事 外籍漫畫家筆下的「台灣」(4 個月前)

台灣出版風氣的自由與蓬勃,不僅為漫畫產業注入源源不絕的活水,近年也吸引許多外國漫畫家選擇來台出版作品,甚或打造異國視角的「台灣」故事。 出生於美國底特律的漫畫家柯睿祺(Mark Crilley),25年職 詳全文

台漫品牌形象確立 說台灣故事給全世界聽

台漫品牌形象確立 說台灣故事給全世界聽(4 個月前)

在近年政府投入的「漫畫創作及出版行銷獎勵要點」(簡稱漫輔金)催化之下,至今孵化超過700本以上的台灣漫畫作品問市。下一階段,讓人殷殷盼問的是:台灣漫畫,是什麼模樣? 在近年政府投入的「漫畫創作及 詳全文

台灣漫畫大勢來襲! 機不可失的第三波黃金期

台灣漫畫大勢來襲! 機不可失的第三波黃金期(4 個月前)

2022年,《台灣光華》曾經報導台灣漫畫市場動態,彼時,面對發軔於2010年的台灣漫畫的「第三波黃金期」,業界多抱持觀望,「第三波黃金時代,是否真的就要來到?」彼時的提問,此時可以篤定回答:是的! 詳全文

漫畫迷・朝聖地 台灣漫畫重鎮

漫畫迷・朝聖地 台灣漫畫重鎮(4 個月前)

不管你是不是漫畫迷,造訪北、中、南的台灣漫畫基地、台中漫畫博物館、台南浮生圖像所,你會更認識台灣,對台灣感到驚豔。 台灣漫畫基地 台漫聖地巡禮 台漫櫥窗,聖地巡禮 「原來台灣有這麼多本土漫畫,題 詳全文

從建築穿越台南400 建築史家帶你遊台南

從建築穿越台南400 建築史家帶你遊台南(5 個月前)

用兩天的時間造訪台南400(1624年荷蘭人抵安平,台灣走向世界的起點)的建築,第一天穿梭在明朝、清朝的歷史路徑,第二天置身在日治與現代風格的建築裡,宛如穿越時空,對400年的歷史縱深與文化氣度,有了 詳全文

400年的接力 藏在巷弄裡的府城風情

400年的接力 藏在巷弄裡的府城風情(5 個月前)

沒在台南彎曲巷弄裡迷過路,別說你來過台南,不是直腸子的一路貫穿,總是七拐八彎地藏著意外之趣。何以台南有這麼多的小路?《行走的台南史》作者蘇峯楠告訴我們,「台南其實不是一個人造規劃而成的城市,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