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地理新鮮聞:鯨魚為什麼吃塑膠?

美國國家地理會社(National Geographic Society)已有130年歷史,對人類知識和心智的影響及貢獻,是無遠弗屆的。這個會社也是目前世界上組織最大的非營利組織。
除了雜誌和電視頻道之外,這個會社也提供一項新聞服務(National Geographic News Service),由他們的專家提供最新的有關人、動物、環境等訊息,分別出現在該會社的新聞頻道及網站。講義與國家地理會社的這項合作,每月以固定專輯方式出現,由資深譯者呂玉嬋主編、翻譯。

回聲定位可能讓牠們誤判塑膠垃圾是食物
二○一九年十一月,一頭十歲大的鯨魚伏屍蘇格蘭海灘,解剖後發現牠的消化系統中有近一百公斤的塑膠與垃圾。這起事件登上全球多家報紙的頭條,再一次喚醒世人對於塑膠危機的警覺心。
吃塑膠和其他垃圾對於海洋生物有什麼影響?海洋生物又為什麼會吃下塑膠呢?史丹佛大學霍普金斯海洋研究站博士後研究員薩佛卡說,這些問題不容易找到解答,一來是因為塑膠無所不在,估計每年有大約一百八十億磅的塑膠流入海洋,二來是因為人類對於海底世界的認識其實出乎意料地少。
一般認為,海洋生物吃塑膠,因為塑膠就在那裏,牠們分不出好壞,有的動物甚至覺得塑膠聞起來像食物。不過,這種說法無法解釋為什麼某些種類的鯨魚─尤其是齒鯨─會死在海灘,而且一肚子都是塑膠。
根據齒鯨的特性,薩佛卡提出另一個推測:齒鯨習慣在深海中覓食,那裏一片漆黑,因此牠們利用回聲定位尋找食物(以烏賊為大宗),塑膠垃圾傳回來的聲音很可能在牠們耳中聽起來像是食物。
氣候變化、過度捕撈、船舶交通、噪音污染─這些全是影響海洋生物的壓力,只是目前塑膠恐怕位居壓力排行榜的第一名。塑膠輕盈,可是許多塑膠製品其實最終還是會沉入深海,比如塑膠水瓶。有些塑膠原本漂浮在水面,後來上頭長了藻類或藤壺,密度改變了,於是也逐漸往海底移動。在迄今所知最深的馬里亞納海溝中,就曾經發現塑膠碎片。
鯨目除了齒鯨類以外,還有鬚鯨類。鬚鯨沒有牙齒,但刷子狀的鯨鬚是牠們的天然食物過濾器,加上喉嚨較為狹窄,所以無法吞下比磷蝦還要大的東西,很可能正是這個原因,與齒鯨相比,牠們反而不容易吃得滿肚子都是塑膠。不過,難以消化的塑膠微粒可能還是能夠通過鯨鬚,薩佛卡的研究團隊正在針對這個問題深入研究。
無論塑膠垃圾是否為海洋生物的死亡主因,塑膠污染對於海洋環境構成威脅已是不爭事實。這些垃圾不只影響到龐大的海洋生態系統,最終也會累積在我們要放入口中的食物裏。

圖說:1950年,我們生產了230萬噸的塑膠,2015年,我們則生產了四億多噸的塑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