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心打開的時候:翻牆而出,投奔自然



不知何時,人類開始「打造」了一座又一座的超級大城市,集體生息。隨著時日俱增,不斷向外擴張,住進來的人也愈來愈多,有形無形的城牆似乎也愈築愈高。許久以前,住在這個城市的人毫不猶疑拆掉了舊城垣,另外砌起三、四人高灰濛濛的長牆把唯一一條大河遮蔽起來。從此,住在牆內的人,眼睛再也看不見河水流動的樣子,耳朵也聽不到河水潺潺流過的聲音。慢慢的,有一天終於把牆外那條河給遺忘了。
忘掉了河,忘掉河裏的水,也忘掉了水裏水邊還有的各種生命。
城牆內的樓房愈蓋愈高,頭頂藍天愈縮愈窄,各種空氣污染更不忘記把幾塊剩餘角落抹成跟樓房一樣的灰白邋遢,大樓的人以為自己是住在霧裏雲端成了神仙。
有天午後,漫散的回憶突然喚醒了兒時翠田綠野依稀的記憶。心一橫,決定立刻翻牆投奔大自然,不顧一切追逐昔日野風拂撫草尖的自由。

人決定「重新」走進大自然,少不了都有下面幾個共同經驗。
一旦經常進出,初始總少不了那份久違的可「親」可「愛」的喜悅,再走進更深處,遇見窮山惡水,看過風捲殘雲,聽過深山幽谷萬籟的靜寂,心中對大自然的敬畏油然而生。
可親可愛可畏之後,徐徐環顧身畔,不禁感覺自己不過太滄一粟、天地蜉蝣,有人或許愴然涕下哀生之須臾,恍悟「人」原來不過如此渺小無助。
蒼狗白雲,雲水蒼茫,目睹身邊總總而生,林林而群,突然明白自己不僅渺小,跟枝頭麻雀地上螞蟻並無不同,不過也是動物一種,天地之間大自然的一部分。內心深處遂波濤迭起,湧生一股難抑的盼企,巴望像「自然」一樣存在、一般生活。
最後驀然回首,卻發現「自然」已經不再那麼自然,彷彿回到家卻發現家變了樣。有誰,願意住在一個不像家的家?於是挽起袖子想在房舍傾圮之前,將這個「家」整頓一番,畢竟這是先祖留給父母,父母再留給我們,將來我們還要再留給孩子,讓世世代代皆能安身立命的「遺產」,而非僅僅一世一代的事。
這四步變化,可說是任何人只要有機會與大自然互動,都會感受到內在深處心靈起承轉合的四「步」變奏曲。
一彳一亍,最終必然都會走出相同感悟。最要緊的是整個心路過程,不但學會了如何重新閱讀自然、重新認識自己,也終於懂得如何重新看待與自己同一時空的其他大小生命—包括我們的同類,「人」。
已記不得有多少次,在不同的書頁,讀到愛因斯坦這一句字字扣打心坎的話。他說:「好好審視大自然吧,對生命的一切就會有更深入的了解與體悟。」(Look deep into nature and then you will understand everything better.)
我相信,愛因斯坦必然跟我,以及許多人一般,都走過相同一段路,才能說出這樣許多人一直想說在說,但都不如他說得這麼好的一句話,不禁激起內在更多「吾道不孤」的信心與喜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