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當「水牛」不當「狼」,普萊德董座陳清港深耕品牌影響力

1993年,陳清港創立普萊德科技,以自有品牌行銷140餘國,中間歷經多次全球經濟危機,仍維持不曾虧損的營運奇蹟。在以代工製造為主的台灣,他如何站穩品牌之路?

影響力,這個夾雜著名聲與權力的三個字,從向來低調、絕不譁眾取寵的普萊德科技董事長陳清港口中說出,有著另一番悠長深遠的實作威力。

2022年5月中旬,全國創新創業總會50週年晚會在台北圓山飯店舉辦,儘管疫情打亂歡慶活動,但仍有超過200位企業家出席相挺,擔任總會長的陳清港如同「人形立牌」,此起彼落的被會員拉著合照,好人緣真不是一般。

「那次要做『台灣好空氣,育福田計畫』,在台中,陳董號召一起做,馬上就有100位企業家加入。」「我們之前一起捐雜誌到鄉鎮小學,陳董說要給孩子一個大未來。」「那天是全國一日志工活動,各分會一整天都在群組傳照片,有人淨山,有人送愛到育幼院,有人捐血,陳董說大家一起做。」與會企業家說起與陳清港的交情,每一項都與回饋社會有關。

「他就是從CSR(企業社會責任)到ESG(永續)的具體實踐者,」歐都納董事長程鯤表示,陳清港謙恭有理、不慍不火:「他都是自己帶頭先做,然後耐心用你聽得懂的話,邀請你一起做,所以感染力十足,不知怎麼的,大家就跟著他做了。」

被熱鬧的人群簇擁著,66歲的陳清港一如以往地笑容內斂,對於那些企業家朋友所說的號召與帶領,他儒雅地回應:「大家一起做,一起做。」

切入網通領域,堅持做品牌

不過,陳清港受到企業家敬服的原因,不僅靠著「人好」,得到朋友敬服,更是因為他創業30年的經營思路,得到同業認同。陳清港作為網路通訊設備品牌商普萊德的創辦人,創業故事要從30年前說起。

1992年,對資深資通訊人是特別深刻的一年。曾與IBM齊名的美國傳奇計算機製造商「王安電腦」,在這一年破產倒下,當年王安順利將大型電腦體積大幅縮小,成為辦公設備的創舉,迫使產業覺醒,開啟人類科技生活大躍進的個人電腦時代,也令這家公司始終是科技業的傳奇。

這一年,對36歲的陳清港來說,尤為深刻,因為這時的他,已經在王安電腦台灣分公司工作超過十年,從最基層的產品應用工程師(FAE),一路晉升到國際行銷處處長,完整歷練過國際級電子品牌商的運營環節。

「我在王安看到品牌這麼好賺、毛利這麼高,所以我想,創業的話一定要做品牌,」於是,陳清港在王安倒下之後的隔一年,於1993年創立普萊德(PLANET)。

所以,創立品牌是被利潤吸引?「一開始真的是,」他炯炯有神地笑開了懷。

在王安電腦練熟一身功夫的陳清港,理解技術創新是電子產品的根本、國際市場是生存的泉源,找到未來需求的「前瞻產品」是發展關鍵,更重要的,是品牌的價值與內涵。

陳清港分析,王安讓電腦走入辦公室,但是一台又一台的個人電腦及事務機器,該如何協作?負責串聯的區域網路設備,將成為重要環節,於是,普萊德創立之初,就切入獨特領域,並且在創業第一年,透過參展拿下德國訂單,站穩第一步。

其後,普萊德團隊持續追進網通技術,不僅跟緊連線速度的發展,更是著力獨特技術,選擇開展產品。

例如,現在人們視為理所當然的網路通話,普萊德在2000年時,就已搶先應用VOIP技術(Voice over Internet Protocol),推出劃時代產品。又如2010年後蓬勃崛起的網路攝影機,乃至萬物聯網的IoT大勢,普萊德更是抓緊PoE乙太網路供電(Power over Ethernet, PoE)需求,發展特色產品。

在業務開展方面,陳清港盤整全球市場特性,避開單一大市場,選擇深入文化多元的歐陸體系,提供針對不同國家市場特性的差異性產品,開啟卓然爬升品牌事業,目前歐洲市場仍占普萊德將近五成。


圖/羅之盈整理

品牌有了價值,才有影響力

「品牌才有影響力,終端使用者看得到你的品牌,知道是你做得好,給予肯定,就能產生價值,有了價值,就有了影響力,」陳清港內化王安經驗,成為更為細緻的普萊德內蘊。

普萊德自2003年上櫃以來,年營收維持8∼13億元,2021年受到宅經濟推動,以及品牌效應發酵,突破新高,升至14.3億元。

許多人會問,長達19年的緩坡上升,會不會少了陡升的刺激、顯得太過「穩健」?

細究普萊德財報,發現普萊德從未虧損,並維持毛利率27∼40%,這份成績單,事實上,是挺過了2008年金融海嘯、2010年歐債危機,以及中國大陸紅色供應鏈低價劫殺的成果。動盪的競爭環境下,活著就已經是勝利,穩健更能成為產業模範生。

「我們常面對這種對極速擴張的要求和質疑,我會分析給他聽,」陳清港維持相同的語速,波瀾不驚地說明,中國大陸企業會以低價為訴求,「狼性」地占有侵蝕,但其實普萊德毛利率將近四成,要往下犧牲到兩成,並不是不行,但品牌經營是「有策略且持續的」,若為了搶下一張訂單,損害品牌價值,並不划算。

例如近期嚴重的「缺料」狀況,讓電子廠家無法順利出貨,但長期經營品牌的普萊德,卻能以此說服客戶採用自家別款產品,以替代缺貨的型號,更換設備配置,這對客戶來說,並不是容易下的決定,但就是因為對普萊德的品牌信任,才得以完成雙贏的局面。

「我寧可活得久一點,這比較重要,」陳清港篤定沉穩地說:「穩定,是因為我承擔不了太大風險。我是鄉下來的農家子弟,自己風險有多少,自己很清楚,我沒有資本去建工廠、做代工,品牌是我能走的路,也是抵抗風險的一條路,更希望能扎實地為台灣創造一個有價值的品牌,帶來影響力。」

深耕實幹,揪企業一起利他

普萊德獨立董事、集士國際董事長張寶釵觀察陳清港:「他的邏輯思惟清晰,永遠都是不疾不徐的分析,他不會否定任何人的意見,但他會很執著的溝通,讓你理解他所說的面向,」她有感而發地說,「這真的要是很有風度的人,才有辦法做到。」


圖/陳清港(左三)與夫人許華玲(右二)實踐ESG不遺餘力。遠見資料

陳清港因為坦然,所以自在,所以不疾不徐;因為看得遠,所以算得定,所以不驚不乍。

「我覺得他好像水牛,」陳清港的夫人、也是創業伙伴的許華玲爽朗地說。

陳清港夫婦以感情深厚聞名,許華玲對於夫婿的恆心與毅力,笑意裡有三分心疼、七分佩服。2003年普萊德上櫃時,降低持股,所得5000萬元,陳清港夫婦成立教育信託基金,幫助身心受傷幼童,提供心理諮商,一做就是18年。

陳清港以深耕與實幹的水牛精神,低調地完成一個個永續志業。

普萊德為台灣產業寫下了一頁品牌實作的教案,育福田計畫為農民帶來不燒稻梗的環境友善方案,捐贈雜誌為偏鄉孩童埋下了一顆知識的種子,一日志工活動,則讓企業家有串連的機會。

影響力,說起來輕如鴻毛,但在陳清港的實作之下,重如泰山。



【本文摘自遠見雜誌06月號;更多文章請上遠見雜誌官網:https://www.gvm.com.tw/】
【立即購買遠見雜誌06月號:https://bit.ly/3pLGgm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