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業「鯰魚」來了!「純網保」卡位,還有哪四道關卡要闖?

當零接觸金融成為生活日常,台灣保險產業也更積極投身數位化。沒有實體據點的純網路保險(純網保),已有許多金控、科技業者組隊爭搶門票,它究竟有哪些競爭優勢?又將面臨什麼挑戰?

純網保」元年來了!過去兩年,零接觸金融盛行,台灣保險產業也在疫情推動下,積極走向數位化。2021年12月下旬,金管會拍板公布純網路保險公司的開放方向,且未限制申請家數。

直到今年10月底,純網保正式截止申請,金管會正如火如荼地審查中,而回顧近一年來的籌組過程,有熱鬧組隊的,也有黯然退出的。其中的跌宕起伏,也凸顯了各自面臨的課題與挑戰。

屬特許執照,有三大申請門檻

令人納悶的是,何以純網保突然躍上檯面?

主要是因為產險商品相對單純,且在相關產品在創新性、場景運用及獲客管道,都比其他類保險來得靈活,加上疫情,讓以往仰賴業務員面對面招攬保單的生態丕變。另外,純網保申設資本額僅10億元,且以創新型保單為限(如共享運具、外送平台等碎片型商品),保險業者都樂於多一個「純網產」公司……都在在催化純網保誕生。

「如此一來,更能透過科技升級,打破金融業過往在創新上的局限,」一路輔導金融業客戶產業轉型的KPMG金融服務產業協同主持人陳世雄認為,政府2020年發布的金融科技路徑圖,終極目標便是推動普惠金融,而純網保也被賦予鯰魚任務,對業界產生刺激,達到產業轉型。

只是,由於是特許執照,這次純網保申請仍有三大門檻:

首先,在股東陣容方面,直接圈定金融業必須和金融科技業「異業組隊」;其次,在股權結構上,仍傾向由金融業主導,且必須要有保險經營的經驗;第三,則是至少要有一名科技董事,其在金融科技領域有五年以上工作經歷,且必須擔任總公司副總經理以上職位。

對此,保險局副局長林志憲進一步說明,純網保應有大數據資料分析、介面設計、軟體研發、物聯網、無線通訊業務等具金融科技專業發起人。

金管會也強調,包括申請者的財務能力、發起人/負責人/大股東之適格性、營運模式是否可行、保險商品的創新性和管理機制等,均是審查重點。

金控、科技業爭相組隊搶門票

同時擁有產壽險子公司的中信金控、富邦金控,從一開始就便表露濃厚的興趣,中信更是最早公告與遠傳電信的組隊。

外商則以德國安聯集團最積極。在台子公司的安聯人壽總經理林順才坦言,在台布局拼圖尚缺產險,更強調希望和擁有龐大客群與通路的企業攜手合作。

陳世雄分析,富邦金旗下擁有台灣最大產險,且布局甚早,兩年前,就和中國大陸眾安保險在香港合資純網保「眾安人壽」,有充分的先天條件。至於從頭到尾勢在必得的中信金及安聯集團,則是和其投入數位布局有所關聯,至少持股四成,約4億元的入場門票代價相對划算。

只是,隨著通膨升息、防疫險理賠率過高等外在環境不利因素干擾,仍有某些金控及產險業者抱憾退出賽局。

市場盛傳,包括一開始積極向主管機關詢問的明台產險、旗下未有保險子公司的永豐金和玉山金,均曾認真評估「抱團取暖」的可能性。

「大家都知道,若錯過這次機會,就沒下次了!」對數位金融有深入研究的景承科技董座林濬暘,原本就對全球保險科技抱有濃厚興趣與研究。今年3月,他主動報名純網保公聽會,並相偕超過35年保險業資歷的執行董事章明純參加。兩人互補的組合立刻引起注目,更吸引多家金融業者陸續來徵詢。

林濬暘多年來服務台灣金融業客戶,深諳產業在創新上的痛點,延攬邀請章明純加入團隊,便可見其對未來純網保的企圖心。

「台灣人普遍的保險意識是高的,無論如何,保戶都是贏家!」站在科技業者視角,林濬暘樂觀地看台灣發展純網保及保險科技(InsurTech)的前景,過去保險公司過往就和科技業合作,改善因資訊不對稱的「逆選擇」(例如刻意隱瞞病況)及道德風險的問題。而現在,若在新科技的基礎上對數據有更高的透明度,為保戶量身打造個性化險種,理賠就更方便且多元了。

圖/中信金最早正式宣布與遠傳電信組隊競爭純網保牌照(圖為旗下台灣人壽的線上諮詢畫面 )。台壽提供


網路保險漸普遍,為「純網保」暖身

此外,在香港拿到純網路保險執照的OneDegree Group共同創辦人梁德源,也收到不少橄欖枝。

「我們希望和客戶、保戶多方共贏。」梁德源很早就表態,不會參與台灣純網保組隊,但其保險科技子公司IXT開發的B2B平台及資安Cymetrics,卻可在市場分一杯羹,提供保險業客戶服務,「當初,是為了解決我們自己的痛點,現在,我們也看到市場的缺口。」

事實上,從先前開放純網銀的經驗來看,純網保「已經是條鯰魚」,有助於刺激保險業虛實整合及創新的效率。

根據統計,截至8月底,國內已有20家壽險和16家產險業者開辦網路投保,初年度保費收入(FYP)近26億元新台幣,較去年增加41.7 %。

此外,金管會日前也放寬網路投保,民眾已可直接線上購買日額型住院醫療和年金險等基本保障。

圖/Cymetrics 商務開發總監方亨謙(左一)、IXT技術長Paul Knapp(中)、OneDegree Group 共同創辦人梁德源(右)。 賴永祥攝

換句話說,即便是傳統保險業,也同時面臨創新及數位議題。只是,純網保雖然包袱輕,沒有實體據點、也不若保險業在流程及系統更新,有較大的轉換成本,但仍有以下四項挑戰:

挑戰1〉禁面對面銷售,考驗獲客力

台灣IBM諮詢團隊的保險業解決方案負責人張光佐,以及混合雲服務顧問經理王志明,針對純網保已定期發表系列專題,提及如同純網銀,純網保不能設立實體據點,更不能進行傳統式的「拉客銷售」;因此,如何把錢花在刀口上,善用社群及通路資源,精準接觸客群,成為一大考驗。

但這樣的挑戰,同時也帶來機會,網路無遠弗屆,若專注找到「對的顧客」,可望以小成本帶來大效益。從國外純網保來看,美國Lemonade出奇招攻租客險、Clover Health專為65歲銀髮族提供健康險;德國Friendsurance鼓勵保戶透過社群軟體邀請朋友、家人「團購」,建立保險互助關係,均有不錯成效。

挑戰2〉快速核保理賠,風控受考驗

此外,如何透過AI數據精準預測風險,進而找出合理定價也是一大課題。

王志明指出,相對於銀行銷售的理財商品,保險業痛點在於必須透過風險模型分析預測發生率,且核心系統相對龐大「愈創新,愈容易出錯。」因此相當倚賴大數據。而規模小、又是後進者的純網保若要在紅海中突圍,就要做到更細緻、更個人化的保費計算。

不光是純網保,張光佐建議所有保險業者均要打造線上全自動的前台與中台,即時處理與客戶互動;以及滾動式調整的風險資料庫,確保營運穩定;再來是強化線上自動交易處理,並保留因應未來法規調整,以及生態系場景金融使用體驗的彈性。

挑戰3〉另闢戰場,還在找獲利模式

「目前最大的挑戰是,找不到獲利方程式,」張光佐單刀直入點名純網保最大的隱憂,那就是客群、產品定位必須另闢戰場,和現階段保險業的網路投保差異化,因此「跨業結盟」是重要關鍵。

對此,林濬暘認為,台灣若參考國外開放植入性的血糖量測機,用以追蹤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數據;或是透過開放數據,直接連結健保資料,可追蹤其用藥情況,保險公司便可主動關懷保戶,在保費精算的基礎上也更有利於消費者。

曾在產壽險行業,保發中心擔任要職的章明純觀察,純網保仍須回到客戶需求,合乎大多數人剛性需求的強制車險,肯定要有。不過,尚有許多需求空白帶,值得純網保切入。舉例來說,租賃車使用時間以小時或天數計,又或者,是電動車等新型運具,這類型未來小眾、突發性的即時需求,可延伸出的險種相當多元。

「ESG比CP值更能吸引年輕人!」陳世雄觀察國外純網保的溝通模式,鎖定小眾、特殊客群,又或者是訴求千禧世代的核心價值,都更能爭取到數位原住民的價值認同。例如,美國純網保Lemonade把應退還的保費轉捐給保戶指定的公益機構,就是ESG的表現。

林濬暘坦承,在深入研究後發現,純網保的關鍵和挑戰,無論是現行申請的規範、相關醫療法規或遠距醫療措施、甚至牽涉到更多政府資料的開放等。

以健康險舉例,目前全球已有多家保險科技公司投入以穿戴裝置結合保戶回傳的檢測數據,制定相關的投核保機制及定價,讓保險商品更親民。

挑戰4〉未來增資考驗異業股東默契

接受《遠見》採訪的多位專家皆指出,目前純網保團隊光是花在系統建置成本的預算,就已接近10億資本額,甚至也有規劃3到4倍以因應未來幾年所需的。因此,未來純網保公司,仍面臨合資股東「同床異夢」及增資的潛在挑戰。

尤其,金融機構掌握客群及通路、科技業者負責技術創新,但未來難免還是需要重新協調增資或引資。

另一方面,當不久的未來,若金融股東和所投資的純網保公司,發生「網內互打」的矛盾,應當如何處理?考驗其信賴基礎和合作默契。

總歸來說,純網保公司尚有長遠一段路要走,主管機關和業者要思考的是,如何做好監理差異化,在衡量商業利益和核心戰力上取得平衡,並且對產險業者提供創新誘因。
然而,在這場鯰魚任務大作戰中,不只政府、業界,連民眾也動起來了!日前,由產、壽險公會,保險公司聯合建置的線上「保險存摺」平台,才上線四個月,總會員數就達20萬,其中50歲以上者為2.5萬人,超過70歲者長者有近千人,不只是千禧世代,連銀髮族也愈來愈習慣科技帶來的便利。

畢竟,當基礎馬步扎穩了,才有機會讓純網保達成多贏,更進一步實踐普惠金融。

純網路保險(純網保)投入保險戰局,在這場鯰魚任務中,不只政府、業界,連民眾也動起來(網路投保示意圖)。Unsplash by Scott Graham

【本文摘自遠見雜誌11月號;更多文章請上遠見雜誌官網:https://www.gvm.com.tw/】
【立即購買遠見雜誌11月號:http://bit.ly/3Ek5pf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