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重點牽動台海未來!台灣遇上「習強人」,兩岸走入關鍵五年

二十大報告涉台部分主軸是「反獨與反外部勢力」,顯示對北京而言,台灣問題就是美中問題。在美中大國博弈的地緣政治上,台灣該如何應對?

「國家統一、民族復興的歷史車輪滾滾向前,祖國完全統一一定要實現,也一定能夠實現!」中共二十大的開幕式上,習近平的發言陡然提高些許聲調。

宣讀完「解決台灣問題總體方略」的最末一句,台下2340位中共黨代表立刻奉上最熱烈的掌聲,迴盪在人民大會堂裡長達30秒。

身為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可說是史上最了解台灣的大陸國家領導人,擔任過11年的福建省長,在一長串的現職名單上,有一個「中央對台工作領導小組組長」。他的夫人彭麗媛甚至一度來到台北進行文化交流,邀請國民黨老兵的親生舅舅北上探望。

問題1 二十大報告提及「外力」,有多關鍵?

習的作為,深深影響了眾多台灣人的命運。他第一任期推動的「互聯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吸引不少台灣年輕人西進,尋求前途翻身的機會;第二任期實施的「31條惠台措施」,則以更大力度給予台灣同胞「同等待遇」。

2022年10月16日,中國共產黨二十大的召開,特別值得台灣人關注,因為這意味著中國大陸解決台灣問題的政治時鐘,即將啟動運轉。

淡江大學兩岸關係研究中心主任張五岳在二十大召開前,精準預測了二十大報告中的對台論述,包括「堅決反對台獨分裂行徑」「堅決反對外部勢力干涉」「深化兩岸各領域融合發展」等。

其中,習的十九大報告,並未提及外力介入的詞彙,而張五岳事先便判斷二十大一定會觸及。

「二十大跟十九大一個最大的結構性改變,就是2018年開啟的美中大國博弈,」張五岳說,美國已不諱言中國大陸是美國地緣政治最大挑戰,並擺開架勢,全面性遏制大陸。

當貿易戰、科技戰陸續出征之際,亦同步猛打台灣牌。兩岸關係未來怎麼走?其實在極大程度上取決於中美如何互動,正所謂「美中的大兩岸,決定接下來的小兩岸」。

問題2 俄烏戰爭如何牽連台海局勢?

另一方面,俄烏戰爭的結果,也可能改變中國大陸解決台灣問題的方式。

美國知名華裔學者、布魯金斯基金會約翰.桑頓中國中心主任李成,和《紐約時報》專欄作家佛里曼(Thomas Friedman),10月4日舉辦一次關於中共二十大的對話,多層次討論了中美關係的走向。

李成說,中國人知道,如果俄羅斯被北約和美國擊敗,他們下一個攻擊目標就是中國大陸。如果美國和北約在台灣問題上繼續步步緊逼,中國大陸就只好與俄羅斯加強和加深合作。

李成還指出,如果美國將中國大陸當做最可怕的敵人,在台灣問題上不斷試探中方,便是置北京於尷尬境地。

「因為沒有哪個中國領導人支付得起失去台灣,和受到北約攻擊的代價,」這位曾多次準確預測中央政治局常委人選的專家說:「這種互相強化的恐懼和仇恨,是當前危險所在。」

北京市一位社會科學家則從另一個角度觀察,假使俄羅斯即將戰敗,中國大陸有可能會「動台灣」,藉以牽制歐美的精力,企圖「圍魏救趙」,扭轉俄羅斯的敗局。

「因為如果中國大陸不這麼做,就要準備在未來五到十年,做一個孤獨的大國,」這位社會科學家說。

他進一步分析,俄烏戰爭最可能的走向是和談,若是這種結局,美國原本集中在中國大陸的資源,無需被調動到西線。倘使此刻中國要再想動台灣,面對的將是美國帶領亞太地區盟友,共同遏制來自中國大陸的威脅;而中國大陸計畫採取的軍事行動,也已朝向細節層面準備。

而在多變詭譎的地緣政治中,無論是哪種假設,台灣都很被動。

問題3 習第三任期,統一不交白卷?

二十大議程中,中央政治局常委的人事底定,未來五年的大政方針和行動綱領指定方向,將對美國和世界產生不可避免的影響,而習將在塑造這些成果中,發揮最關鍵的作用。

當然,也包含對台灣的作為,部分專家研判,二十大將更強調「和平統一」。儘管也有人認為,解決台灣問題,並不是習在未來五年最看重的優先事項。

圖/兩岸會否走向兵凶戰危,考驗台灣執政者的智慧。軍聞社提供

銘傳大學兩岸研究中心主任楊開煌逐字逐句分析二十大報告指出,習近平說「解決台灣問題是中國人自己的事,要由中國人來決定」「堅持以最大誠意、盡最大努力爭取和平統一的前景」,這幾句話其實涵蓋一個中國原則跟九二共識,就是中國人自己決定。

報告中並把「絕不承諾放棄使用武力」,以及「保留採取一切必要措施的選項」這兩句話並列前後連接,同樣具有深意。

「絕不承諾放棄武力」,原為鄧小平說過的話,「保留採取一切必要措施的選項」,則是江澤民所言,這些暗示都劍指外部勢力的干預。但,歷任中國大陸最高領導從未贊成「武統」。

同時,要注意的是,這兩句話針對的,是外部勢力干涉和台獨分子及分裂活動,而不是泛指所有台灣人,代表中共在統戰的策略上,聰明採取了一種差別對待和精準打擊。

至於「國家統一、民族復興的歷史車輪滾滾向前」,此處的玄機是「國家統一」放在「民族復興」前面,意味著國家統一的重要性高於民族復興。楊開煌推斷,習在這一任,對統一會有比較具體的措施,或是非常積極的作為。

問題4 「統一台灣」已有時程表?

習近平是一個馬克思主義信徒,必定強調辯證法,對他而言,反獨跟促統的辯證就是一體兩面,所以會堅決主張「祖國統一」。

「未來五年,是習近平的第三任期,北京在統一的推動上不會交白卷,也不可能空白,」張五岳指出,相關脈絡早就有跡可循。

從8月10日中國大陸公布的第三部《台灣問題與新時代中國統一事業》白皮書,提及統一字眼的次數高達121次;9月15日,中宣部最新出版的《中國共產黨與祖國統一》一書,以及二十大之前,中宣部舉辦的第35場座談會,加上二十大報告中所言「牢牢把握兩岸關係主導權和主動權」,在在顯示,中國大陸不僅高分貝強調統一,更將口號宣誓提升為可以推進的具體方案。

這是二十大中最大的改變,北京方面在有關對台統一的問題上,已經做了深入的研究,譬如民主協商、統一之後如何治理台灣等,皆已展開探討。突破以往,中共甚至也開始形塑,統一對其他國家有好處的論調。

既然中國大陸政策已將兩岸統一發出集結號,雖然沒有具體行動的時間表,但一定意味著已有大致的時程。

一位長期關注兩岸局勢的中國大陸觀察家曾猜測,習近平為何要在2018年修憲爭取連任?主要就是為了解決台灣問題:「否則,胡錦濤、江澤民不會讓他打破十年領導換屆的慣例。」由此邏輯推斷,和平統一或將在習的第三任期(2023~2027)內完成。

換句話說,假使習沒辦法在第三任期之內解決台灣問題,就不可能再連任。

問題5 兩岸僵局如何化解?

那麼,台灣可以如何與這樣一位大權在握的政治強人互動?

有一句名言:「戰爭爆發,是財富重分配的開始。」儘管專家預測兩岸兵凶戰危的機率不高,但一位長期分析中國大陸總經情勢的台灣智庫研究員,最近碰到人就勸說在五年之內「分散資產以分散風險」,美元、星幣、歐元、人民幣皆可成為布局標的。事實上,台灣是全球人民幣存款的第二大戶。

文化大學社會科學院院長趙建民,則以香港地位急轉直下的處境類比,昔日港獨和外國勢力介入,踩到了中共的紅線,與今日台海緊張局勢的情況一模一樣。

「做為比較小的一方,要讓對方制定對你比較有利的政策,」趙建民認為,台灣務實的政策,不僅應該是如何令對方不敢派兵攻打,而且還要讓陸客和陸生來台灣花錢。

針對中共二十大的相關發言,總統府發言人張惇涵回應:「國安團隊嚴密掌握相關局勢,並持續密切關注相關發展。」

張惇涵並強調,蔡英文總統在2022年國慶談話中提到的,在理性、平等及相互尊重之下,蔡政府願意和北京當局,尋求雙方都可以接受的、維持台海和平穩定的方法。

由此看來,未來五年可能到來的「和平統一」,將常伴台灣執政當局左右。目前的僵局如何化解?似乎仍然沒有更新鮮的主意,但至少重新建立起直接溝通的管道,有其必要。

在美中大國博弈的地緣政治上,這或許正是缺乏主動權的台灣,必須要思考與推進的方向。

中共二十大閉幕式上,前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中)意欲向習近平互動未果,引發各界揣測。達志影像

【本文摘自遠見雜誌11月號;更多文章請上遠見雜誌官網:https://www.gvm.com.tw/】
【立即購買遠見雜誌11月號:http://bit.ly/3Ek5pf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