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重點牽動台海未來!台灣遇上「習強人」,兩岸走入關鍵五年

二十大報告涉台部分主軸是「反獨與反外部勢力」,顯示對北京而言,台灣問題就是美中問題。在美中大國博弈的地緣政治上,台灣該如何應對?

「國家統一、民族復興的歷史車輪滾滾向前,祖國完全統一一定要實現,也一定能夠實現!」中共二十大的開幕式上,習近平的發言陡然提高些許聲調。

宣讀完「解決台灣問題總體方略」的最末一句,台下2340位中共黨代表立刻奉上最熱烈的掌聲,迴盪在人民大會堂裡長達30秒。

身為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可說是史上最了解台灣的大陸國家領導人,擔任過11年的福建省長,在一長串的現職名單上,有一個「中央對台工作領導小組組長」。他的夫人彭麗媛甚至一度來到台北進行文化交流,邀請國民黨老兵的親生舅舅北上探望。

問題1 二十大報告提及「外力」,有多關鍵?

習的作為,深深影響了眾多台灣人的命運。他第一任期推動的「互聯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吸引不少台灣年輕人西進,尋求前途翻身的機會;第二任期實施的「31條惠台措施」,則以更大力度給予台灣同胞「同等待遇」。

2022年10月16日,中國共產黨二十大的召開,特別值得台灣人關注,因為這意味著中國大陸解決台灣問題的政治時鐘,即將啟動運轉。

淡江大學兩岸關係研究中心主任張五岳在二十大召開前,精準預測了二十大報告中的對台論述,包括「堅決反對台獨分裂行徑」「堅決反對外部勢力干涉」「深化兩岸各領域融合發展」等。

其中,習的十九大報告,並未提及外力介入的詞彙,而張五岳事先便判斷二十大一定會觸及。

「二十大跟十九大一個最大的結構性改變,就是2018年開啟的美中大國博弈,」張五岳說,美國已不諱言中國大陸是美國地緣政治最大挑戰,並擺開架勢,全面性遏制大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