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硬脫鉤,中國力拚彎道超車!美中供應鏈攻防,台廠左右為難

中美科技戰砲聲隆隆,中國提出「自主創新」,自行開發關鍵技術、軟體和製造設備,企圖與美國「脫鉤」。這場中美科技角力,中國能彎道超車?台廠如何選擇性脫鉤?

試想當你搭上一部計程車,駕駛座上卻沒有司機。而這不是科幻未來,位於北京六環的亦莊,百度的Robotaxi真正實現了「隱形駕駛」。

身處亦莊60平方公里的試點範圍內,實地測試。打開百度開發的「蘿蔔快跑」App,輸入出發點和目的地,呼叫車輛,過了一會兒,一輛車頂戴著感測器的白色無人駕駛計程車開了過來,在車身螢幕處,掃描App裡顯示的QRCode,車門便自動打開。上了車,主駕駛座位上沒有人,只有副駕駛坐了一位「安全員」。

計程車啟動,車速與一般真人計程車差不多,偵測到前方紅燈,便自動預先減速,若是右轉,還會自動打方向燈,聰明地懂得切換車道,此刻的方向盤皆自動旋轉,空氣中彷彿有一雙無形的手時時精準操控。叫車時,乘客便已線上支付車資,由於是試運營,百度一口價打到0.1折,超級便宜 。

圖/無人駕駛計程車內,只有副駕駛處坐了一位「安全員」。邱莉燕攝

2022年第一季,代表中國大陸自動駕駛最高水準的「蘿蔔快跑」更是開出亦莊,在廣州、重慶、上海、長沙、深圳等十個城市,一起「奔赴無人之境」。

「蘿蔔快跑」從2021年商業化上路迄今,接單超過100萬單,期間除了少數幾次,因他車撞過來避不開之外,可說是「表現」零事故。

拚超車1 自動駕駛技術〉百度推無人車,下一步瞄準汽車機器人

沒想到,在疫情鎖國的三年裡,百度悄悄刷新了自動駕駛的先進技術和基礎建設。

「自動駕駛在中國,已經走進了百姓的生活,」百度智慧駕駛業事業群副總裁魏東說,而且能和現下的交通形態融合發展,不只車子有人工智慧,連路邊的紅綠燈也具備眼觀六路耳聽八方的能力,成功做到自動駕駛最難克服的「車路協同」。

中國大陸科技網路媒體《36氪》報導,若說在早期的演算法和工程方面,以Waymo(Google母公司Alphabet旗下)為代表的美國自動駕駛企業,處於領先地位。那麼,在如今的車路協同領域,百度攜手一眾大陸自動駕駛公司,已經率先「彎道超車」。

下一步,百度自動駕駛還將展開令人吃驚的進化─具備最高級別Level 5級自動駕駛能力的「汽車機器人」。

百度創辦人、董事長兼CEO李彥宏,在2021年品牌發布會上,介紹汽車機器人概念車,不僅無需人類駕駛,還比人類駕駛更安全;其次,具備語音、人臉識別等互動能力,並可自我學習,不斷升級服務能力。

圖/2022年品牌發布會上,百度創辦人、董事長兼CEO李彥宏(右)介紹具備最高級別Level 5級自動駕駛能力的「汽車機器人」。百度提供

另外,2021年初,百度宣布開始造車,成立造車公司集度,由吉利共同投資。集度的首款車型將於2023年正式量產上市,意味著自動駕駛將走入千家萬戶。另外,隨著大陸「一帶一路」建設至沿線國家,魏東表示「蘿蔔快跑」後續不排除會有出海的計畫。

地緣政治嗅覺敏銳的百度,並計畫在自動駕駛測試車上,搭載旗下公司自研的AI晶片「昆侖芯」,力求關鍵零組件不被美國「卡脖子」。

昆侖芯,在中美貿易戰開打的2018年推出第一代,基於百度100%自主研發XPU架構。第二代採用7奈米製程工藝,相比上一代性能提升兩~三倍,第三代則預計2024年實現量產。「別具智慧」如百度,或可擺脫美國最新超嚴格的晶片禁令。

就在中共二十大舉辦前十天,2022年10月7日,美國無預警宣布限制先進半導體及晶片製造設備出口至中國,理由是阻止美國的技術用於提升中國的軍事力量。消息一出,全球輿論譁然,英國《金融時報》以「一舉將把中國晶片業打回石器時代」,形容新令的衝擊。

圖/邱莉燕整理

至此,美國防堵中國大陸發展科技及軍事的晶片大戰,愈趨白熱化,台灣半導體產業的供應鏈,亦全面受到波及。禁令中,中國大陸高科技公司計有31家被列入封鎖範圍,中國最大的記憶體晶片製造商長江存儲赫然在列,傳出向中國工信部求救的訊號。

未被列入黑名單的公司同樣風聲鶴唳。「歡迎到公司參觀,但請不要報導,」北京IC設計公司地平線的內部人員,如此回應外界的採訪邀約,一改以往的高調作風。

圖/資料來源:SEMI,2022年8月。邱莉燕整理

一週後,德國福斯集團旗下CARIAD軟體公司,宣布將與地平線成立合資企業並控股,攜手在單顆晶片上,匯聚多種智慧駕駛的計算方案。迎來重量級外資青睞,但地平線完全不打算宣傳。

地平線透露,晶圓製造向來委由台積電代工,至於美國出口管制新規的巨震「不便奉告」。

中美科技戰砲聲隆隆,中國大陸的因應之道只能是「自主創新」,自行開發關鍵技術、軟體和製造設備,自行培養吸收高科技人才,與美國「脫鉤」。

地緣政治的斷層線形成,半導體、人工智慧、5G、太空科技等,成為競爭和衝突的中心地帶,早在2018年,美國禁止台積電,為華為旗下IC設計公司海思代工,便已開始。歷經三年多的「肢解」,華為手機的升級之路被美方全面鎖死,只好另闢蹊徑。

圖/2021年統計數據。邱莉燕整理


拚超車2 衛星定位系統〉北斗衛星上路,挑戰美國GPS

華為2022年最新旗艦機種Mate 50 Pro,以自研的「鴻蒙OS」取代安卓,網路訊號依舊無法到5G,但首發支援北斗衛星通話功能,即便在沒有基地台的地方,如高山、海面、沙漠,也能使用衛星發送簡訊和定位。

北斗衛星導航「PK」美國的GPS系統,專家咸認北斗略勝一籌,同樣全球覆蓋,定位更精準,能穿透地下室、隧道等非地面空間。而北斗的定位晶片也是中國大陸國產自製,屬於可自給自足的成熟製程。

與美國科技脫鉤,一位原在華為工作多年的工程師透露,公司內部連常用的辦公軟體都盡量「去美化」,政府機關也鼓勵多用國貨。但為避免再度被美國盯上,對外標書的措辭還是小心翼翼,盡量避免使用「國產替代」的字句。

美國哈佛大學貝爾弗科學與國際事務中心,近期盤點中美科技實力的對比,報告指出,在航空航太、飛機引擎、造船、5G、機器人和人工智慧領域的美中競爭中,中國大陸已經成為世界第一,或將在未來十年內超越美國。

迄今,中國大陸已累計開通5G基地台 196.8萬個,建成全球規模最大的光纖和行動寬頻網路。

《華盛頓郵報》一份報導也分析,雖然美國在軟體和半導體等關鍵領域仍占有優勢,但在智慧手機、無人機和電動汽車等行業,中企已經贏得了一席之地,甚至可能遙遙領先。

拚超車3 新能源汽車〉憑自主技術,造車勢力異軍突起

中美技術之爭,進入一條「誰勝誰負」更為激烈的賽道。一個中國大陸彎道超車的領域出人意外,那就是新能源汽車。

北京夜店遍布的三里屯太古里,新開一家阿維塔汽車,夾雜在一眾H&M、UNIQLO的黃金店面裡。一台售價35萬人民幣的電動休旅車,方向盤上方有一顆監視器,隨時人臉識別駕駛是否出現疲勞的情緒,可變色的氛圍燈,可依喜好變換成流水在座艙內流動的視覺效果,十分新奇。店員說,其實還有另一款電動車更高檔,可是限量500台已經售罄。

阿維塔之所以突出,還在於深度結合背後三大股東的優勢。長安汽車生產製造,智能座艙由華為負責,電池則來自世界最大電動車電池企業、寧德時代。

「新能源車很可能讓中國大陸從交通大國,變成交通強國,」2022年下半年剛被高薪挖角到阿維塔的人員表示,一來國家政策大力扶持,二者資本市場力捧。

關鍵是電動車不用引擎和變速箱,而是電池驅動,讓中國大陸找到了一條「彎道」,透過短得多的捷徑超車。一台電動車上約莫需要2000多顆晶片,加上車用晶片多為成熟製程,大陸是晶圓製造產能增長最快的地區,在同等條件下發展,不易被美國絕殺。

「電動車還需要大電流、高功率的第三代半導體來配套,」《電子時報》總編輯烏凌翔指出,中國大陸想在第三代半導體的環節突圍禁令,根據新聞資料,相關產業聚落已在山東、河北、江蘇、廣東等地成形。

拚超車4 數位基礎建設〉「新算力」打通東西部數位經濟動脈

前IBM公司大中華區首席執行總裁、現任新澳集團及海爾集團董事的錢大群,關注到大陸「東數西算」工程尬車美國,是地緣政治看不見的另一種國力競爭。

東數西算,是指將在電力豐沛、電價相對便宜的大西北建設資料中心,將東部的大數據算力需求有序引導到西部,築成一體化的新型算力網路體系。「這種宏偉的基礎建設,中國大陸就有機會彎道超車,」錢大群說。

然而,在半導體的領域、尤其是晶圓製造先進製程,中國大陸的自主創新可能還是會踢到鐵板。

烏凌翔分析,中國大陸最缺的是14奈米,以及更細微的先進晶片產能,如今美國對中國半導體產業進行封殺管制,就是掐住先進晶片的製造設備與材料。

以晶圓曝光的EUV光刻機為例,一台有十萬個零件,分別由全球5000家廠商提供,2020年的EUV全球市占,其中歐洲占46%,美商與日商約各占27%,中國企業連全球前十大設備商都擠不進去。

「簡而言之,美國掐住最最上游,便可控制全球所有半導體的上、下游,包括IC設計和製造,」擁有美國密西根大學電機電腦系碩士學歷的烏淩翔說。

圖/為2010年統計數據。邱莉燕整理

中國國家領導人習近平近日主張,在科技領域推行「新型舉國體制」,亦即集中全國之力,進攻重大創新技術,並以市場力量調節最佳資源配置,屏棄過去的花式大撒幣補貼模式。

新型舉國體制若是應用在先進晶片,成功的可能性有多高呢? 「取決於時間,若是1000年,大概沒問題吧,」烏凌翔說,但中國大陸的問題是等不起,又急燥得不得了,大基金I與II期投入巨資,再加地方政府投資,投資的錢很多,弊案更多。

中美高科技惡性競爭,台廠又再度面對「該站哪一隊?」的老問題,中經院第二研究所所長陳信宏,在一場資策會MIC的研討會上,給出了建議。

一個世界兩套系統,台廠怎麼選?

「一個世界,會有二套甚至三套研發系統,」陳信宏說,美國的抵制,迫使中國大陸加強某些領域的本土化,為了因應「in China」及「for China」,乃至於「in USA」與「for USA」,台商可能必須更加投資在軟體研發上,如此一來,研發的投資和人才需求也會大幅增加。

未來,台廠提升供應鏈韌性的可行作法,將不只是調整生產基地的位置,還包括提升供應鏈透明性、增加供應商和運輸網路的多重性、提高存貨水準、降低生產複雜性等。

「脫不脫鉤」至此,已不再是選擇題的選項,該如何「選擇性脫鉤」更變成新的大哉問,在在考驗台廠在營運成效及各國國家安全之間,要如何取得平衡。

台灣資通訊供應鏈的考驗,在二十大後,正漸次展開。

百度推出無人駕駛計程車,透過百度開發的「蘿蔔快跑」App,即可呼叫車輛。邱莉燕攝

【本文摘自遠見雜誌11月號;更多文章請上遠見雜誌官網:https://www.gvm.com.tw/】
【立即購買遠見雜誌11月號:http://bit.ly/3Ek5pf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