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楝花Bangas

苦楝花Bangas
作者:陳耀昌 出版社:印刻 出版日期:2019-06-28 00:00:00
<內容簡介>
「開山撫番」的歷史衝擊!
為台灣留下歷史,為歷史記下台灣
三個後山原住民族「被開山撫番」的故事。
陳耀昌賦予原住民的角度與感受。
〈奇密花〉
她不自覺地流下眼淚來。這個操場就是整整一百四十一年前,吳光亮屠殺原住民的地方,現在稱為「大港口事件」的發生地。而其實,大港口事件只是眾多戰役及大屠殺的一節。她回到操場邊,昨夜的槍聲及慘叫聲又在他腦中響起。她跪了下來,向埋在地下的亡靈表示歉意。
〈苦楝花〉(撒奇萊雅語Bangas)
撒奇萊雅的故事,從來沒有戰爭。撒奇萊雅的故事,頂多只有喜歡嚇人的巨人阿里嘎該。撒奇萊雅的故事,頂多是會欺騙小孩的的阿里嘎該。撒奇萊雅的地域從未有戰爭,撒奇萊雅不要戰爭。木神Sakul啊,撒奇萊雅不要戰爭,但是白浪敵人一直侵凌加禮宛及撒族。人不犯我,我不犯人,所以撒族過去從未有戰爭。人既犯我撒族,撒族抵抗有錯嗎?
〈大庄阿桃〉
萬一像加禮宛的事也發生在我們大庄,Taiovan族的歷史必須永遠流傳下去。所以我希望大家保持警覺。每一家都必須準備一些食物,如果官兵真的來了,我們必須到山中去躲一陣子。
★本書特色:
繼《傀儡花》《獅頭花》之後,「台灣三部曲」最後一部《苦楝花》重磅上市!
★名人推薦:
孫大川│監察院副院長
-
新聞關鍵字:
台南、 交通、 屏東、 台鐵、 高鐵、 語言、 民宿、 瑞穗、 火車、 Google、 旅遊、 戲劇、 相處、 台北國際書展、 友情、 在地、 台灣
‧ 歷史 、 醫師 、 吳光亮 、 台灣 、 原住民 、 漢人 、 小君 、 一個 、 男友 、 苦楝花 、 事件 、 陳耀昌 、 部落 、 故事 、 後山 、 知道 、 文化 、 花蓮 、 光緒 、 作者 、 開山 、 撫番 、 撒奇 、 萊雅 、 大學 、 族人 、 記憶 、 台灣史 、 玉里 、 現在 、 大港口 、 加禮宛 、 文學 、 神話 、 文字 、 完全 、 反省 、 古道 、 戰爭 、 大庄 、 多元 、 末日 、 小說 、 台東 、 當年 、 八通關 、 過去 、 阿桃 、 教授 、 應該‧ 北路 、 東港 、 文學獎 、 原民 、 場景 、 以後 、 地方 、 林圮埔 、 北洋 、 神話 、 許多 、 推薦 、 清軍 、 院長 、 印刻 、 最後 、 竹窩宛社 、 感言 、 朱小君 、 吳光亮 、 發生 、 顯然 、 藉由 、 飄渺 、 事件 、 特色 、 肯定 、 李弘祺 、 獅頭花 、 之後 、 秀姑巒溪 、 效果 、 寫作 、 酵母 、 具有 、 不服 、 美好 、 想像力 、 紀錄 、 禮宛社 、 出版社 、 喜歡 、 終於 、 基隆港 、 大地 、 宣示 、 東部 、 巫永福 、 Sakul 、 福爾摩沙‧ 林東 、 台灣 、 東港 、 陳耀昌 、 宛港 、 花蓮縣長 、 李來旺 、 吳光亮 、 李弘祺 、 黃馬 、 番地 、 花蓮港 、 加禮宛 、 Kumud Pazik 、 ‧摘文 、 竹窩宛社 、 恆春縣 、 太魯閣 、 木神Sakul 、 撒奇萊雅 、 朱小君 、 日軍 、 巫永福 、 林福喜 、 竹窩灣 、 水璉李 、 浦忠成pasuya poiconx 、 八通關古道 、 雷福海 、 廣東 、 八通古道 、 美國紐約市立大學 、 台灣和平基金會 、 馬立雲 、 花蓮 、 浦忠成 、 胡鐵花 、 東華大學原住民民族學院 、 大庄 、 孫大川 、 大庄阿桃 、 台灣史 、 周懋琦 、 瑞穗大橋 、 番中路 、 Pazik 、 孫開華 、 沈葆楨 、 文化部 、 撫番‧ Bangas 、 Bangas 、 Sakul 、 Taiovan 、 Paelabang 、 Kumud Pazik 、 Pazik 、 Tiway Sayum 、 Lutuk Sayum 、 Tgdaya 、 Toda 、 Truku 、 Johann G. Herder 、 Alexander Pope 、 Google
- 新聞來源:PChome書店
- 更多生活新聞 »
‧
歷史
、
醫師
、
吳光亮
、
台灣
、
原住民
、
漢人
、
小君
、
一個
、
男友
、
苦楝花
、
事件
、
陳耀昌
、
部落
、
故事
、
後山
、
知道
、
文化
、
花蓮
、
光緒
、
作者
、
開山
、
撫番
、
撒奇
、
萊雅
、
大學
、
族人
、
記憶
、
台灣史
、
玉里
、
現在
、
大港口
、
加禮宛
、
文學
、
神話
、
文字
、
完全
、
反省
、
古道
、
戰爭
、
大庄
、
多元
、
末日
、
小說
、
台東
、
當年
、
八通關
、
過去
、
阿桃
、
教授
、
應該
‧
北路
、
東港
、
文學獎
、
原民
、
場景
、
以後
、
地方
、
林圮埔
、
北洋
、
神話
、
許多
、
推薦
、
清軍
、
院長
、
印刻
、
最後
、
竹窩宛社
、
感言
、
朱小君
、
吳光亮
、
發生
、
顯然
、
藉由
、
飄渺
、
事件
、
特色
、
肯定
、
李弘祺
、
獅頭花
、
之後
、
秀姑巒溪
、
效果
、
寫作
、
酵母
、
具有
、
不服
、
美好
、
想像力
、
紀錄
、
禮宛社
、
出版社
、
喜歡
、
終於
、
基隆港
、
大地
、
宣示
、
東部
、
巫永福
、
Sakul
、
福爾摩沙
‧
林東
、
台灣
、
東港
、
陳耀昌
、
宛港
、
花蓮縣長
、
李來旺
、
吳光亮
、
李弘祺
、
黃馬
、
番地
、
花蓮港
、
加禮宛
、
Kumud Pazik
、
‧摘文
、
竹窩宛社
、
恆春縣
、
太魯閣
、
木神Sakul
、
撒奇萊雅
、
朱小君
、
日軍
、
巫永福
、
林福喜
、
竹窩灣
、
水璉李
、
浦忠成pasuya poiconx
、
八通關古道
、
雷福海
、
廣東
、
八通古道
、
美國紐約市立大學
、
台灣和平基金會
、
馬立雲
、
花蓮
、
浦忠成
、
胡鐵花
、
東華大學原住民民族學院
、
大庄
、
孫大川
、
大庄阿桃
、
台灣史
、
周懋琦
、
瑞穗大橋
、
番中路
、
Pazik
、
孫開華
、
沈葆楨
、
文化部
、
撫番
‧
Bangas
、
Bangas
、
Sakul
、
Taiovan
、
Paelabang
、
Kumud Pazik
、
Pazik
、
Tiway Sayum
、
Lutuk Sayum
、
Tgdaya
、
Toda
、
Truku
、
Johann G. Herder
、
Alexander Pope
、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