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完美關係,與更好的我自己:與傷道別,與真實相遇,再一次勇敢的療癒練習
這兩年國內外疫情肆虐,演藝圈也不平靜,好幾對名人藝人夫妻檔離婚的新聞,讓許多網友在社群媒體上紛紛崩潰:「連某某某都離婚了,我不再相信愛情了」、「公主和王子的愛情真的存在嗎?」
不只一次有讀者私訊我:「妤玟,你離婚後,還會相信這世界上有公主和王子的愛情嗎?」
「公主和王子的愛情?」
嗯……
我的回答是,相信。
但是在投入愛情前,我們必須要先認清:公主王子和你我一樣也是平凡人,會有自己的個性、嗜好、小怪癖或地雷和需求。這些好與不好的面向,不會因為戴上皇冠穿上華服,就被仙女的魔法棒一點,消失無蹤。
所以,那些公主或王子都是我們因為對於愛情的期待,自己幫對方掛上了濾鏡,但說穿了,我們都是平凡人。
而對我這個平凡人來說,最幸福的事情就是認識自己是誰,努力的忠於自己、實踐自己。
社會的「價值」不該成為人生的準則
從懷孕第一胎開始直到大女兒出生後,能全心全意期待一個新生命並且親自生下她、看著她在我們的呵護下長大,對我來說是人生中非常非常珍貴且難得的一段時光。
那一兩年,我很專心地在家帶小孩,這也讓我回想到自己的成長經驗,因為不想讓孩子重蹈覆轍我的童年。所以我一直希望能擁有一個和樂又健全的家庭,婚後我也很努力去做到社會對完美母親的期待:以孩子、先生為主。
但是有一天,當我全然投入在家庭裡的時候,卻發現縱使家庭帶來的快樂再多,我依舊無法忽視內心對於「自我實現」的渴望。
從十六歲進入演藝圈開始半工半讀,工作從未離開過我的生活,演藝工作是我的興趣,也是我賴以維生的經濟來源,所以當我全心全意為了成為某人的太太、某人的媽媽而放下工作走入家庭時,在孩子的笑容和先生的愛背後,我還是隱隱約約感覺到內心的失落。
這一股變化讓我感到迷惘。
經過那一段時間的觀察,我發現,當我把對職場的熱情全部轉而投注在活生生的嬰兒和另一半身上時,他們似乎也會承受了過多來自於我的壓力。
舉例來說,為了善盡一個媽媽的責任,那一兩年我規定自己每天都要幫小孩做副食品,心裡總有一個聲音跟我自己說:「這樣才是好媽媽。」雖然我是喜歡烹飪沒錯,但對一個高齡產婦加新手媽媽來說,要每天下廚壓力真的很大!所以一旦有機會出去跟社會上其他「真實」的人類交流時,只要有一個媽媽跟我說她沒有每天做副食品,我就會覺得「天啊,原來不是只有我沒做到」而鬆了一口氣。
又比如,在家帶孩子的時間多了,少了來自工作上的成就、觀眾的肯定,我變得很需要另一半的讚美和關注。雖然我也常對自己信心喊話,肯定自己的付出、照顧自己的情緒,但這跟工作上帶來的成就感和自我肯定,以及人際社交的往來,與同事之間互動的滿足感不太一樣……當這些事物全數被尿布、奶瓶、做不完的家事掩蓋的時候……
有一天我突然反問自己:「如果婚前我對一個好妻子、好媽媽的想像是如此,那為什麼當我像其他網路上、媒體上或身邊的太太媽媽們一樣,安於在家庭中相夫教子,洗手作羹湯的時候,我卻感到有些失落呢?」
是我比較奇怪嗎?
是我比較不適合當媽媽嗎?
還是其他的媽媽也會如此,只是你沒說我沒說,大家都沒說呢?(社會叫我們不要談論這塊呢?)
拋開性別標準,問我想問的、做我想做的
婚姻裡的夫妻關係,有時很像國與國之間的政治角力。
雙方是否了解彼此之間的文化(個性)差異與需求,將決定關係裡的平衡與和平。
今年剛向媒體公開宣布,與先生比爾蓋茲結束長達三十年婚姻關係的梅琳達,就曾經在一篇報導裡提到,她認為自己全心全力對家庭的付出,並不亞於她先生對公司的付出。她也曾在二○一九年出版的《女性的時刻》(The Moment of Lift)中坦承,與丈夫同台時,她有時會覺得自己被忽視了,「當我站在比爾旁邊說話時,我一直努力尋找自己的聲音」,她在書裡這樣描述,「這讓我很難被別人聽到。」
社會上對於性別,尤其是婚姻中的男女雙方總有一套隱形標準。
我們好像無法擺脫對爸爸養家、媽媽顧小孩的潛在期待,而忽略了每個人生來是多麼的與眾不同:有些人內向、有些人外向,有些人喜歡但不擅長料理家務,有些人則是對事業充滿企圖心……。
如果能將性別褪去,每個人不再受到傳統社會的影響,會不會在外打拼事業的可以是媽媽,在家照顧小孩的是爸爸。爸爸是不是也可以很大方的跟朋友說:「沒錯,我老婆真的很會賺錢,錢的事情交給她就好了。」
當大部分女性走進所謂的婚姻關係裡,成為一個妻子的時候,就算她對家庭的付出是全年無休的,就算她是職業婦女,事業跟先生一樣成功,一樣發光發亮,但在外人面前、跟先生站在一起的時候,她卻總是退居後方的那一位,大家也還是會說:「女人(太太)就是應該要幫男人(先生)做面子啦!」
這是一股看不見的氛圍,在走進婚姻後,便得為了這個角色多少壓抑住原本的自己,可能是對職業的熱情、對旅遊的狂熱、對興趣的投入……,都得選擇性的放下。但是當我們感覺自己是在「犧牲自己」,成就家庭的時候,當我們不自覺讓自己去迎合這套隱形標準的時候,這份伴侶關係就會逐漸失衡。
不只一次有讀者私訊我:「妤玟,你離婚後,還會相信這世界上有公主和王子的愛情嗎?」
「公主和王子的愛情?」
嗯……
我的回答是,相信。
但是在投入愛情前,我們必須要先認清:公主王子和你我一樣也是平凡人,會有自己的個性、嗜好、小怪癖或地雷和需求。這些好與不好的面向,不會因為戴上皇冠穿上華服,就被仙女的魔法棒一點,消失無蹤。
所以,那些公主或王子都是我們因為對於愛情的期待,自己幫對方掛上了濾鏡,但說穿了,我們都是平凡人。
而對我這個平凡人來說,最幸福的事情就是認識自己是誰,努力的忠於自己、實踐自己。
社會的「價值」不該成為人生的準則
從懷孕第一胎開始直到大女兒出生後,能全心全意期待一個新生命並且親自生下她、看著她在我們的呵護下長大,對我來說是人生中非常非常珍貴且難得的一段時光。
那一兩年,我很專心地在家帶小孩,這也讓我回想到自己的成長經驗,因為不想讓孩子重蹈覆轍我的童年。所以我一直希望能擁有一個和樂又健全的家庭,婚後我也很努力去做到社會對完美母親的期待:以孩子、先生為主。
但是有一天,當我全然投入在家庭裡的時候,卻發現縱使家庭帶來的快樂再多,我依舊無法忽視內心對於「自我實現」的渴望。
從十六歲進入演藝圈開始半工半讀,工作從未離開過我的生活,演藝工作是我的興趣,也是我賴以維生的經濟來源,所以當我全心全意為了成為某人的太太、某人的媽媽而放下工作走入家庭時,在孩子的笑容和先生的愛背後,我還是隱隱約約感覺到內心的失落。
這一股變化讓我感到迷惘。
經過那一段時間的觀察,我發現,當我把對職場的熱情全部轉而投注在活生生的嬰兒和另一半身上時,他們似乎也會承受了過多來自於我的壓力。
舉例來說,為了善盡一個媽媽的責任,那一兩年我規定自己每天都要幫小孩做副食品,心裡總有一個聲音跟我自己說:「這樣才是好媽媽。」雖然我是喜歡烹飪沒錯,但對一個高齡產婦加新手媽媽來說,要每天下廚壓力真的很大!所以一旦有機會出去跟社會上其他「真實」的人類交流時,只要有一個媽媽跟我說她沒有每天做副食品,我就會覺得「天啊,原來不是只有我沒做到」而鬆了一口氣。
又比如,在家帶孩子的時間多了,少了來自工作上的成就、觀眾的肯定,我變得很需要另一半的讚美和關注。雖然我也常對自己信心喊話,肯定自己的付出、照顧自己的情緒,但這跟工作上帶來的成就感和自我肯定,以及人際社交的往來,與同事之間互動的滿足感不太一樣……當這些事物全數被尿布、奶瓶、做不完的家事掩蓋的時候……
有一天我突然反問自己:「如果婚前我對一個好妻子、好媽媽的想像是如此,那為什麼當我像其他網路上、媒體上或身邊的太太媽媽們一樣,安於在家庭中相夫教子,洗手作羹湯的時候,我卻感到有些失落呢?」
是我比較奇怪嗎?
是我比較不適合當媽媽嗎?
還是其他的媽媽也會如此,只是你沒說我沒說,大家都沒說呢?(社會叫我們不要談論這塊呢?)
拋開性別標準,問我想問的、做我想做的
婚姻裡的夫妻關係,有時很像國與國之間的政治角力。
雙方是否了解彼此之間的文化(個性)差異與需求,將決定關係裡的平衡與和平。
今年剛向媒體公開宣布,與先生比爾蓋茲結束長達三十年婚姻關係的梅琳達,就曾經在一篇報導裡提到,她認為自己全心全力對家庭的付出,並不亞於她先生對公司的付出。她也曾在二○一九年出版的《女性的時刻》(The Moment of Lift)中坦承,與丈夫同台時,她有時會覺得自己被忽視了,「當我站在比爾旁邊說話時,我一直努力尋找自己的聲音」,她在書裡這樣描述,「這讓我很難被別人聽到。」
社會上對於性別,尤其是婚姻中的男女雙方總有一套隱形標準。
我們好像無法擺脫對爸爸養家、媽媽顧小孩的潛在期待,而忽略了每個人生來是多麼的與眾不同:有些人內向、有些人外向,有些人喜歡但不擅長料理家務,有些人則是對事業充滿企圖心……。
如果能將性別褪去,每個人不再受到傳統社會的影響,會不會在外打拼事業的可以是媽媽,在家照顧小孩的是爸爸。爸爸是不是也可以很大方的跟朋友說:「沒錯,我老婆真的很會賺錢,錢的事情交給她就好了。」
當大部分女性走進所謂的婚姻關係裡,成為一個妻子的時候,就算她對家庭的付出是全年無休的,就算她是職業婦女,事業跟先生一樣成功,一樣發光發亮,但在外人面前、跟先生站在一起的時候,她卻總是退居後方的那一位,大家也還是會說:「女人(太太)就是應該要幫男人(先生)做面子啦!」
這是一股看不見的氛圍,在走進婚姻後,便得為了這個角色多少壓抑住原本的自己,可能是對職業的熱情、對旅遊的狂熱、對興趣的投入……,都得選擇性的放下。但是當我們感覺自己是在「犧牲自己」,成就家庭的時候,當我們不自覺讓自己去迎合這套隱形標準的時候,這份伴侶關係就會逐漸失衡。
-
新聞關鍵字:
旅遊、 料理、 比爾蓋茲、 手作、 人際、 食品、 疫情、 Instagram、 facebook、 臉書、 YouTube、 吳淡如、 台灣、 情緒、 霸凌、 溝通、 婚姻、 愛情、 離婚
‧ 關係 、 婚姻 、 一個 、 家庭 、 媽媽 、 何妤玟 、 期待 、 孩子 、 療癒 、 愛情 、 完美 、 一段 、 人生 、 社會 、 真實 、 離婚 、 工作 、 先生 、 面對 、 時間 、 成為 、 裡的 、 公主 、 王子 、 幸福 、 一半 、 結束 、 小孩 、 勇敢 、 com 、 快樂 、 勇氣 、 相信 、 之間 、 需要 、 知道 、 推薦 、 知名 、 性別 、 標準 、 鞋子 、 所有 、 自我 、 繼續 、 學會 、 接納 、 長大 、 這份 、 投入 、 想要‧ 需求 、 童年 、 遇到 、 林可彤 、 家庭 、 美好 、 在一起 、 陪伴 、 認為 、 覺得 、 生命 、 成為 、 繼續 、 灰色 、 台灣 、 情感 、 付出 、 感到 、 工作 、 問題 、 結束 、 走過 、 再一次 、 經濟 、 練習 、 許多 、 謝哲青 、 相遇 、 演藝圈 、 想像 、 努力 、 副食品 、 Winnie HO 、 迷惘 、 放下 、 擁有 、 充滿 、 愛情 、 太太 、 直到 、 何妤玟心瑜伽 、 和平 、 梅琳達 、 事實 、 小孩 、 一直 、 找到 、 姐妹 、 原本 、 改變‧ 亞 瑟 AWE情感工作室 、 何妤玟 、 黃瑽寧 、 布萊德‧彼特 、 吳淡如 、 謝哲青 、 禾禾 、 郁 、 妤玟 、 李佩甄 、 比爾蓋茲 、 林可彤 、 林靜如 、 許嬰寧 、 心瑜伽 、 賴佩霞 、 比爾 、 台灣 、 梅琳達 、 高山峰‧ Winnie HO 、 AWE 、 YouTube 、 Instagram 、 www.youtube.com/c/ 、 Winnie Ho/ 、 WHITE YOGA
- 新聞來源:PChome書店
- 更多生活新聞 »
‧
關係
、
婚姻
、
一個
、
家庭
、
媽媽
、
何妤玟
、
期待
、
孩子
、
療癒
、
愛情
、
完美
、
一段
、
人生
、
社會
、
真實
、
離婚
、
工作
、
先生
、
面對
、
時間
、
成為
、
裡的
、
公主
、
王子
、
幸福
、
一半
、
結束
、
小孩
、
勇敢
、
com
、
快樂
、
勇氣
、
相信
、
之間
、
需要
、
知道
、
推薦
、
知名
、
性別
、
標準
、
鞋子
、
所有
、
自我
、
繼續
、
學會
、
接納
、
長大
、
這份
、
投入
、
想要
‧
需求
、
童年
、
遇到
、
林可彤
、
家庭
、
美好
、
在一起
、
陪伴
、
認為
、
覺得
、
生命
、
成為
、
繼續
、
灰色
、
台灣
、
情感
、
付出
、
感到
、
工作
、
問題
、
結束
、
走過
、
再一次
、
經濟
、
練習
、
許多
、
謝哲青
、
相遇
、
演藝圈
、
想像
、
努力
、
副食品
、
Winnie HO
、
迷惘
、
放下
、
擁有
、
充滿
、
愛情
、
太太
、
直到
、
何妤玟心瑜伽
、
和平
、
梅琳達
、
事實
、
小孩
、
一直
、
找到
、
姐妹
、
原本
、
改變
‧
亞 瑟 AWE情感工作室
、
何妤玟
、
黃瑽寧
、
布萊德‧彼特
、
吳淡如
、
謝哲青
、
禾禾
、
郁
、
妤玟
、
李佩甄
、
比爾蓋茲
、
林可彤
、
林靜如
、
許嬰寧
、
心瑜伽
、
賴佩霞
、
比爾
、
台灣
、
梅琳達
、
高山峰
‧
Winnie HO
、
AWE
、
YouTube
、
Instagram
、
www.youtube.com/c/
、
Winnie Ho/
、
WHITE YOG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