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歲童臉生惡性瘤 3D列印人骨拼圖重建拾笑顏

6歲陳小弟持續半年右臉不對稱突出,就醫確診惡性梭狀細胞肉瘤,除了凍死腫瘤、3D列印人骨拼圖重建,術後7個月追蹤腫瘤無殘留,臉上看不出不對稱或開刀痕跡,重拾天真笑容。

在孩童身上發現惡性梭狀細胞肉瘤是非常少見,台北榮民總醫院重建整形外科總醫師成啟瑞今天在記者會表示,惡性梭狀細胞肉瘤本身就是少見的骨頭或軟組織惡性腫瘤,通常發生於四肢,好發在40歲以上的成年人,常見的症狀包括腫脹、疼痛,以及受影響區域明顯腫塊。

甚至連腫瘤長的位置也很少見,成啟瑞說,陳小弟惡性腫瘤位於右側顴骨,並非好發位置,甚至腫瘤被顴骨包住。若不積極治療恐會持續增長,造成臉部變形、功能缺損,腫瘤可能轉移,最嚴重會致命,傳統手術須鋸開頭骨、切開頭皮,可能留下數十公分傷口。

顴骨提供中臉支撐、臉頰輪廓、臉部表情肌肉附著及下頷活動等功能,陳小弟一家都不希望臉部傷口太明顯。成啟瑞表示,這次醫療團隊以「拼圖拼接」的概念,讓手術導引板分成數小塊,順利從病人眼角及口腔內的微小創口導入,再拼接、準確放在顴骨上。

北榮骨骼肌肉腫瘤治療暨研究中心主任吳博貴說,考慮陳小弟還小,人工骨頭須定期更換,較不適合,所以選擇保留人骨,團隊採取冷凍自體骨生物性重建技術,將取出的骨頭泡進液態氮,凍死腫瘤,「只要有水分子,一定會100%被破壞」,再將骨頭放回原位,繼續陪著陳小弟長大。

吳博貴說,惡性梭狀細胞肉瘤個案多數與基因有關,但這是個體基因突變,並非因父母遺傳,個案也不會有遺傳後代的擔憂;兒童血液腫瘤科主任顏秀如表示,陳小弟接受數次化學治療減少腫瘤大小,術後接續數次化學治療,相信只要定期追蹤,局部復發機率小。


最新生活新聞
人氣生活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