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溯源母親河/杜波

——身邊的家園,母親河溯源文化之旅

杜波

“胡馬依北風,越鳥巢南枝”。歷史文明的藤蔓從根出發,蜿蜒曲折延伸著生命的方向,那自然的水流由源啟程,一路坎坎坷坷地蔓延拓展著生命的土地。我們以一種超越平凡的虔誠去追尋家鄉之根,溯自然之源,我們用細心微饉地感悟和體味歷史與自然的奧秘和真諦。如同黃河是華夏民族的母親河,洮兒河也是數百萬白城人乃至百里洮兒河兩岸數千萬人民的母親河,她流淌千里,滋潤著千年文明,無論她曾寬廣、涓細、雄渾、旖旎,這條河在我的心裏都是最美最好的。我的祖輩世代生活在洮兒河邊,而我從出生、成長及至點滴生活,都從未遠離過這條源源不絕的河水,洮兒河在我的眼裏、心裏、每一根血管裏,都如此溫暖而親切。懷著對家鄉的母親河的眷戀與日俱增,啊!高山仰止,心嚮往之,我們魂牽夢繞地神往那生命的源頭。正是為了這個崇高的理想,正是圓夢期盼已久的夙願,2015年“愛家鄉,遊白城”——“身邊的家園,溯源母親河文化之旅”大型騎行活動7月30日清晨正式拉開序幕,自行車隊與隨行人員共36人一起迫不及待地奔赴白城人民的母親河——洮兒河的源頭。

洮兒河是洮兒河文明的重要組成。洮兒河發源於內蒙古阿爾山市境內索嶽爾濟山腳下的九道溝,在這東北側有兩座山挨在一起,成一楔形山谷,從草根落葉間滲出的股股山泉彙集到穀底流成了一條小溪,椐說這就是嫩江的一條支流–洮兒河源頭,在洮兒河的源頭,從遠古至今,從未寧靜。據地質學家考察,這裏的熔岩、玄武石是在大約一萬年前火山爆發而形成的。這裏冬臥積雪肥勁草,常有小溪涓涓流,河水從源頭由高向低、從高山到平原、從北向南,順延山川峽谷,不知經過多少年的自然衝擊而成的一條古老的河流,她猶如一幅銀色的飄帶,鑲嵌在多姿多彩的興安與科爾沁大地上。而洮兒河水旅途中以海納百川、兼收並蓄的胸懷不斷收編“整和“各路力量,以一種頑強的穿透力越過無數澗、壑、溝、穀,時而狂放,時而沉靜,但始終不改一往無前的氣勢,義無反顧地向嫩江奔騰融匯,以一雙無形的腳走出了一條屬於自己的路。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有活水來”,這是宋朝名人朱熹在《觀書感》寫的一首詩中的兩句名言,我想,用在形容素有興安大地母親之稱的洮兒河之源再恰當不過了。當“溯源母親河文化之旅”的隊員們看到清澈見底的洮兒河水潺潺而流,他們難掩心中的興奮,騎行的疲憊一掃而光,大家手捧著母親河源頭的聖水,深情地相望,仿佛一路的倦意蕩然無存,此時,站在洮兒河源頭,想像這溪水一路上將發生的翻天覆地的變化,有一種心靈深處的感動,是一種靈魂的觸摸,也許這種觸摸更接近於生命的本質,怎能不令人感慨萬千?喝下這源頭的清泉,仿佛圓夢了多年的思念,大家紛紛與母親河的源頭合影留念,“洮兒河源”石碑靜靜地佇立在路旁,綠樹掩映。石碑經年曆久,字跡斑駁脫落,騎友們下車立即用從家鄉準備的紅油漆為刻有“洮兒河源”的石碑重新進行重彩描畫。“飲水思源”這是此次“溯源母親河文化之旅”的負責人,單車運動愛好者、書法家孫乃玉先生專門為此次“溯源母親河”活動創作的長3.8米高0.75米的書法巨幅作品。這沉甸甸的四個擘窠大字“飲水思源”,代表著我們白城230萬兒女對母親河養育之恩的深深敬意,而其小字行書跋語的釋義則更明確的寫道,“時值乙未盛夏,白城市組織2015身邊的家園文化之旅’之溯源母親河騎行活動。此為白城兒女首次以低碳環保的綠色出行方式溯源母親河。鬥轉星移,幾多滄桑,育恩莫忘。尋根溯源母親河,感念其無私博大之胸懷,感悟其哺育兩岸兒女之切切情絲。吾輩更應愛護綠色母親河,有為報家鄉。時值昌明盛世,更當飲水思源,攜手奮鬥,共築偉大中國夢。”孫乃玉先生這凝練內斂的文字,表達了此次騎行言志與溯源的內涵,不僅承襲了溯源的文脈,又以精神的力量掘取“精神意義”的實質,為此次千里騎行“畫龍點睛”,更加深切的寓意白城兒女在新時期拼搏奮鬥的精神面貌,精神實質與奮鬥方向。莊重宣讀跋語後全體隊員及隨行人員,難掩心中的喜悅興奮,手托“飲水思源”紛紛與母親河源頭碑合影留念。相機、攝像機,航拍機,紛紛記錄下這珍貴的歷史鏡頭。是的,溯源母親河,這是一份金燦燦的榮譽,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責任。但願,這份斬不斷的情緣,讓我能夠沿著斑駁的光影,為洮兒河源的石碑上,做一個歷史的注腳。

瀲灩的清波映照藍天和青山,映照日月星辰,映照落英繽紛,這是河流最本分的夢,這個夢載著農耕時代的詩意,成為人們永恆的嚮往。踏上,溯源母親河這片熱土,仿佛就沐浴在了追尋歷史文明和民族熱情之中,我們用心、用眼、用腳、用身體的每個部位去讀,去觸摸洮兒河這篇大自然的傑作。沿著洮兒河左岸的路上,蜂蝶起舞,百鳥齊鳴,那瑰麗多姿的興安嶺地貌景觀,飄忽無定的暗河伏流,天造地設,渾然一體,神奇美妙,萬千氣象。林木蔥蘢的丘崗峰巒簇擁著她,金燦燦的油菜花一片連著一片,搖曳在一條彎彎曲曲在公路兩旁,美得如同一幅畫,與周邊山林、麥田相映成趣,細細地含著詩情詞意,不時還有炊煙的味道和飯菜的芳香。隨行的攝影師畫家們,環顧夏陽暖照著的洮兒河兩岸風景,掏出相機畫筆,把山巒、河流、野花、白樺樹和好心情,紛紛納入鏡頭與丹青。於是,生活在塵世裏的人們無憂地沉醉了,醉在風裏,醉在彌漫的泥土裏,醉在離塵世最近的母親河裏。看著這美麗的景致,自行車隊的隊員們不在感覺騎行的疲憊,無論是女隊員和男隊員,無論是老隊員還是年輕的隊員,向前的信念,不會改變,其實,更在於不斷超越自我的過程中,他們享受著這樣的快樂,看!大家你追我趕,時而輪換領騎、時而在爬坡、時而順勢而下、時而擦拭汗水、時而傾飲一口甘露、時而更換了潮濕的衣服、時而停下來小憩相互鼓勵。是的,騎行是一種溫暖,騎行是一種凝聚,騎行是優美浪漫的旅行,在呼呼的風中,有節奏的踩動雙腳,眼前呈現的是美麗的風光,與大自然為伴,享受這青山、碧水、藍天、白雲、綠樹、紅花在眼前不斷切換,也不時和周圍的環境溶為一體。其實這是一種健康的生活方式,他們是用車輪感悟生活,體驗生命,他們心連心、手牽手、肩並肩、團結和諧同做追夢人!這一往無前的騎行,也寓意著他們的人生,始終在路上,永遠沒有終點。騎行更是一種修行。一如大家齊心協力建設我們的家鄉,一如為了圓我們美麗的中國夢。

親和自然,放牧心靈。當自行車隊駛過林區,便是一望無際的科爾沁大草原,地勢平坦,河流彎彎曲曲,時隱時現,時而看見成群結隊的牛群、馬群和羊群在河流兩岸裸露的草原吃草或飲水,時而看見岸兩邊采砂的人員在挖砂和運輸,當汽車行駛與河岸接近的地方,有時可以看見清澈見底的河水,是的,洮兒河水流過的鄉村很多,這河水和滋養著兩岸的鄉村風俗的心靈之水。這水用無私的心靈,澆鑄著鄉村一個個燦爛的日子。這水從鄉村,鄉鎮靜靜地流過,一片片稻田,一片片高粱,玉米地,一棟棟房屋,一陣陣炊煙,仿佛是鄉村上空冥冥的神靈,佑護著著兩岸樸實的人民。而大自然以高超的創造力精雕成洮兒河流域不同風格的美,並且極力展示著這些美的魅力。使這些美的魅力在在高山原野上奔瀉,在河流溪泉中湧流,在春風秋雨裏蕩漾,在山花野蔌中盛開。洮兒河不僅以海一般的胸懷接納和彙集了大大小小的支流,而且灌溉疆土,永遠保持著奔放和向前的激情,隨時都在向外界釋放著無比的潛能。是的,水是萬物的血脈,有水則活、有水則繁、有水則秀,有水則美。水是生命之源、生產之要、生態之基,生存之本,自古以來人們就在水一方,逐水而居,才養育了這裏一代又一代樸實的人民,正是有了這洮兒河水,才有這條四通八達的航空、公路、鐵路。正是有了母親般的呵護,才使得我們今天能夠如此幸福的生活,不能忘卻這份沉甸甸的愛,白城兒女怎能不去溯源我們的母親河。

“溯源母親河文化之旅”的隊伍繼續前行,鮮明的旗幟迎風飄揚,正穿越崇山峻嶺,她與噴薄而出的太陽一起構成了燦爛的天地間一道絕妙絕佳的景致。隊友們統一的著裝,時尚鮮豔的自行車和緊身騎行服配上專業頭盔,酷炫的風鏡,颯爽英姿的形象,一道亮麗的風景,使這支騎行隊伍格外引人注意。遠遠望去,整齊而鮮明,他們愜意地馳騁於大自然。每每路過一地,當地人都會駐足眺望,當自行車隊停下來休息的時候,當地人就會圍攏過來好奇的詢問後就會發出嘖嘖讚歎,他們說這樣的公益騎行,“我們也強烈支持,因為洮兒河同樣也是養育我們的母親河”。是啊,一脈相承的洮兒河水養育洮兒河沿岸所有的生命,我們也為之榮光。

7月31日傍晚,“溯源母親河”隊員們在騎行155公里後再內蒙古科右前旗索倫河谷將軍石旁露營,於是隨行的記者、作家、攝影家,書畫家和後勤工作人員一起動手做了一頓簡單而可口的露營晚餐,來分享這份期待的愉悅,眼望著金黃色的月亮慢慢升起,《索倫河谷的槍聲》在此刻播放再合適不過,風吹動夜色,每個人的心靈正在醞釀一片熱火,藏在心中村莊深處的期待,就要被點亮,由當地老鄉送來的柴禾,霎時被點燃,火光沖天而起,大家都情不自禁地圍著篝火,歡呼著,手與手相牽,踩踏著歡快的節奏,跳躍、奔跑、呐喊、高唱,沒有統一的舞姿,也沒有藝術的規範,只有激情的展示和盡性地狂歡,聞訊而來的鄉親們、駐地領導與民警為大家送來了香噴噴的奶茶來驅寒問暖。我們手拉手在歌唱,跳舞,他們親切的問候,親切的訴說這洮兒河水帶來的幸福,暢談兩地同飲一河水的兄弟情誼。此刻的那份祝願,祝福無時無刻不深入每個人的心中。是啊!在母親河旁分享這份久違的問候,歡樂不再是唯一的理由,此刻月兒圓著,飄灑柔軟,河水流著,波光愉悅,這熱烈的篝火一陣又一陣地撩撥與震憾我的心靈,情感和熱血也隨著音樂節奏和燃燒的篝火一起沸騰。我將目光從她的臉上移向熊熊的篝火,再移向那燒紅了的浩瀚夜空,這熱烈的篝火就是親情與鄉情的燃燒,這是照耀尋夢母親河的人們一生的溫暖。

有山必有畫,有水便成詩。水霧與群山綠蔭之中,周圍都被一汪綠水緊緊地包圍著,聆聽著泱泱漾漾的河水,我們就露營在這裏。這一夜,讓我們遠行的人深深地體會到了與大自然身心相融的恬靜與愜意。夜深了,隊員們一路的疲憊也變成深沉的酣睡,他們睡的那麼甜,那麼美,因為他們頭枕著大地,聽著潺潺的洮兒河水,沐浴在月光下,有韓愈《山石》“夜深靜臥百蟲絕,清月出嶺光入扉”的意境。七月末的索倫河谷,心靜如水,我們在洮兒河岸邊守候,祈求,我們睡在洮兒河岸邊遐想,七月,我把自己的夢還給母親河。

翌日清晨,索倫河谷是霧濛濛的,騎行團隊的成員們徹底打掃了露營地的衛生,因為綠色生態是洮兒河兩岸的生命線,因為好生態就是金飯碗!這也是踐行習總書記的囑託,我們大家守住這方淨土,這既是我們的責任,更關乎洮兒河水的未來,其實這裏一路行程,大家不止於此地,在任何一處我們全體人員都遵守這樣的公德。“溯源母親河文化之旅”的自行車隊繼續前行,途中大家一起參觀學習了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侵華日軍南興安隧道堡舊址和索倫鎮的蘇聯紅軍烈士墓,在察爾森,騎行團隊還參觀了作為“九一八事變”導火索的“中村事件”的發生地。1945年蘇聯紅軍進軍東北,對日本帝國主義進行最後一擊,任何堡壘都不能阻止正義的力量,最終日本軍國主義還是在全球反法西斯的戰火中徹底覆滅。是的,在迎來“紀念世界反法西斯戰爭暨抗戰勝利70周年”之際,我們再次接受了一次深刻的愛國主義教育,緬懷先烈,銘記歷史,是的,讓歷史告訴未來。

騎行車隊沿著302國道繼續南下,陽光抻長了公路兩旁萬物的影子,蜿蜒的公路顯得更有層次,更具立體感,也更加神秘。河水閃著幽藍色的光,隊員們的汗水盡情的流淌,他們不知疲倦,只為這母親河才不遠百里尋蹤溯源,看!白阿線鐵路大橋如一條巨龍穿穀而過,火車長鳴的汽笛強烈震撼著整個峽谷。看!我們穿過村莊,城市,高山,草原,直達我們的目的地。看!我們的騎行隊伍一路高歌在母親河身旁,這樣的幸福,只有你來體驗才更真實,才更情真意切。而溯源母親河之旅,讓全體騎行隊員堅持著自己原以為不能堅持的,他們給了自己多麼難能可貴的信念和自信,更讓自己在以後的人生道路上會勇敢的、堅定的前進,愈挫愈勇,也驗證了白城人充滿了團結向上的青春的活力與堅強的毅力,他們不僅領略了洮兒河兩岸優美的風光,這與他們宣導的“宣傳家鄉、低碳生活、快樂健康、運動環保、旅遊和諧”的騎行要素和諧為一。

目的地終於到達了,我們千里夙願終得圓滿。在白城市民廣場上,迎接英雄歸來的人們簇擁著騎行隊員,他們高舉歡迎凱旋的旗幟一起歡呼跳躍,為他們不懼艱難,以頑強的意志力和拼搏精神完成了這次最艱巨的自我挑戰而喝彩。以文化之旅為理念,有6位女性騎友參加的群眾自願騎行團隊規模、當天行程220公里以上且全程超過360公里的大型遠距離騎行活動,在全國尚屬首次。這些更讓白城人為之驕傲與自豪。此刻,鮮花、掌聲、擁抱連成一片,而騎行隊員則把洮兒河源頭的清泉,把母親河的思念還給白城兒女。這是一份榮耀與幸福、這是一次榮光之旅。仿佛間,這河水的記憶不會老去,那永不改變的信仰,彙聚成博愛的溫情,在我的心底,不斷蔓延,上漲。是的,奔騰的洮兒河兩岸,古典文化和時尚商業自然地交融著草原城市的風華歲月,像洮兒河水一樣緩緩流淌而又生生不息,她滋潤著我們的家園,孕育著燦爛的潮汕歷史文化,鑄就著“海納百川,自強不息”的白城精神。

是的,有水的地方,就有生命,就有繁茂的樹木,就有鮮豔的花朵。是啊!水有源樹有根。水,有情有意,人當,飲水思源,知恩反哺,我們千里溯源母親河,也正值此意。這也是體現出白城人熱愛母親河,熱愛家鄉的一種行動,也與此表達共築中國夢的決心與情懷。傾聽吧!洮兒河慈母般的渾弘柔音,蕩漾進這奔流不息的潺潺脆語裏,慈母的柔情,慈母的愛,暖暖地融入湍急的流水中。是啊!而我的祖國更何嘗不是如此,飲水思源!吃水不忘挖井人。我們今天能有幸福的生活,離不開我的祖國,因為祖國,您是我們中華民族的母親河,是中華兒女的心靈脈搏,奔騰不息的激流,你哺養了我們的祖先,我們的土地,哺養了我們的歷史,我們的文化,是中華兒女澎湃的執著和鏗鏘的民族精神。慈愛激蕩的母親河啊,今天我們就依偎著您博大的胸襟中,幸福的感受! 今天白城兒女緊緊跟隨母親的步伐向中國夢挺進,一如既往地豪邁激蕩著時代的最強音,今天洮兒河水兩岸的人民一路奔騰地投入祖國的懷抱,更以一條中國北方最恢宏壯美的聲帶,轟鳴著一個吉林西部230萬人民最熱烈、最嘹亮,最真切、最優美、向上的心韻。


最新生活新聞
人氣生活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