叢林清涼/吳安臣

吳安臣

從小到大,我去過的寺廟,不下幾十處。小的時候跟隨外婆,在村子西面的寺廟裏燒香拜佛。在香燭繚繞中,很多孩子是不敢仰視怒目金剛的,而我卻不怕,我覺得金剛只不過是長得凶一點的長輩而已,雖然高高在上,但是不足以威懾到我這樣的孩童。其實是無知者無畏,也許年少無知,面對神靈缺乏敬畏心。然而即便不怕,還是會像大人們一樣跪倒在蒲團上,閉上眼睛,心裏念叨著自己的願望。平時玩鬧的我,那一刻在肅穆威嚴的寺廟裏,不敢再喧嘩造次。及至長大了,才知道在這“規矩之所,修行的所在”,頑劣的天性得到了收斂,也許從外向內的倒逼一樣——上香、磕頭,我們做得一板一拍,幾乎和大人一樣規範。

歲月匆匆,涉入人世很久,瞭解了世間諸般不易,我們想尋得一方心靈的淨土時,最終回歸的還是寺廟。長輩們或者人生路上的導師們總是教導我們,見廟是要拜的,保持敬畏,敬畏萬物,更要敬畏諸般神佛。做事也好,做人也罷,那些諸般神佛都是在看著我們的。俯身去拜,是為肉身求一個解脫之道,為靈魂的安妥找一個支架。

叢林之地,寶相莊嚴。有些寶刹雖處深山裏,然多少紅塵中人輾轉數千裏也會慕名去拜。在《遙遠的救世主》一書裏主人公丁元英為了扶貧專案上所謂的“殺富濟貧”求得心安,和好友韓楚風驅車數百公里,祈求五臺山的大師給予啟示。丁元英對社會、經濟及人性認識之深,近乎通神,在朋友及投資者眼裏這樣的人,像他這樣的鬼才。對於佛家的理解,如懷有絕世武功的高人,已臻化境。然而即便如丁元英般通透之人,尚不能參透億萬分之一的禪理。何況芸芸眾生,如繁星一樣的凡人。

很多時候,在現實裏摔了跟頭,人生茫然的時候,除了看書,我躲清靜的地方必然是寺廟。有人說心靜自然涼,鬧市裏也可修身養性,也許我本凡夫俗子,身在鬧市總是有拋不開的無盡煩擾和惱恨。在昆明,離我遠一點的是晉寧區的盤龍寺。有時候會約上朋友,驅車前往。

越往山上,越感覺安靜,涼意隨著皮膚滲進來。不但是因為樹木蔭涼,更是因為願意貼近神靈吧。拜完諸佛,有時候會在寺裏吃上一碗齋飯。齋飯入腹,似乎通體的污濁之氣已消散一空。然後就坐在素餐廳外望著碧空發一會呆。這時候自己似乎到了另一個世界。什麼工作,職場,複雜的人際關係和摻雜著利益的糾紛等,都不屬於自己了。

離我住處比較近的是圓通寺。圓通寺處於昆明的鬧市區,寺外車水馬龍,寺內依然香火鼎盛。不但有市內的民眾,更有來昆旅遊的外地遊客進寺上香,更多是為了解這座鬧市裏的寺廟的歷史吧。其實,我在圓通寺最愛尋的仍然是清淨。炎熱夏日,在桂樹下坐著;看看缸裏的睡蓮;觀賞下觀音殿旁池塘裏的金魚和小龜。一早上或者一下午的時光不知不覺就過去了。及至心無掛礙了,才慢悠悠地踱出寺。因為寺門開後,直到寺門關上,你愛待多久就可以待多久。

俗世紛擾,叢林清涼。在蕪雜無序的世界裏,為自己尋得一方寧靜,須得安放一座“寶刹”。



最新生活新聞
人氣生活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