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評】一本見證台灣民主轉型的百科全書 ─《國會助理工作手冊 2024 修訂版》

【書評】一本見證台灣民主轉型的百科全書 ─《國會助理工作手冊 2024 修訂版》

依法行政與國會至上不僅是憲政國家的基礎,也是每個政治系學生的 ABC,即便拋開理想與理論,如從實務面觀察,國會助理就是民主政治運作的齒輪,尤其立法委員行使的質詢、預算審查、法案、選民服務等職權,無一不是助理群團隊合作下的產物;或者說在立院諸公努力問政為民喉舌之際,每個助理都是成功的推手與無名英雄。

與其說這是一本國會助理的手冊或百科全書,不如說是作者田麗虹心中對於議會政治的理想期待,透過立院助理的微觀角色,去看待整個政局大棋盤的運轉與政黨與政治人物的榮衰起落。

特別是在台灣民主政治發展、轉型的不同階段,她雖然是參與者,因此鑲嵌其中也經歷了立法院不同時空背景的定位、功能、改革與侷限,因此以第一人稱介紹了作為一個國會助理的工作日常、修養與自我要求。

然而在擺脫國會的日常工作後,作者仍然以國會助理的身份,持續關注立法院的動態。看待昔日熟悉的人事物、場景與舞台,反而抽離了忙碌甚至繁弦急管的業務,從第三人稱的旁觀者高度,提供了更多的期待與批判。

台灣民主政治一直往前走,立法院的制度不斷改革演進,立法委員來來去去潮起起潮落,國會助理江山代有才人出,這些都是時代進步的象徵「改變」,然而「不變」的應該是作者的理想與執著。

這是一種黑格爾式的辯證過程,乍看是線型的上升進步,然而卻是正反合的曲折起落,辯證起於感性認識,中間經歷理性的批判與揚棄,試圖抵達絕對精神;對於田麗虹而言,終點的美麗境界就是民主與多元開放的社會。

#理想的隱喻:童話世界城堡的導覽

誠如作者初版序的巧妙隱喻,國會助理的工作猶如「童話世界中城堡」,這本書自然就是一本「城堡的導覽」,在踏入立法院的這個階段,這個場域很像是田麗虹的秘密花園,因此國會工作自然帶著純真浪漫的理想色彩:

「當初的我,很像是一個不小心走進童話世界的女孩子,遇到的不是糖果屋或是夢幻花園,而是一個掛著「立法院」三個大字的魔幻城堡。裡面有惡龍、也有小丑,有正義騎士,也有善良的精靈。城堡既是被護城河環繞的封閉空間,卻也是萬眾矚目每天要上演好戲的炫麗舞台…..」。

「十幾年以來,國會城堡一直在進行改裝的工程,不斷試圖整修得更明亮、更有秩序。但是魔幻城堡的本質,並沒有因為改造而消失。十幾年來,進入這個城堡的人,有人尋得了權力的寶杖,也有人深陷毒龍潭、慘遭吞噬。十幾年來,最為配合這個城堡的魔幻童話戲碼演出的小精靈—國會助理,怎麼樣在錯綜複雜、甚至有點灰黑險惡的環境中裡遊走玩耍,是我迷惑而又不得不努力探索的事情」。

這個時空背景就是台灣民主轉型的第一階段,起於九十年代的野百合學運,因此推動了國會全面改選、落實總統直選的憲政工程,並在 2000 年完成了台灣第一次政黨輪替。在大環境的變換下,雖然對外來政局有些不確定性,雖然面對朝小野大的政治現實,但人們對台灣政治的發展仍有期待與理想,田麗虹也是其中之一。

#轉折:現實的荒謬 理想的反諷

理想的期待總是在與政治現實的妥協中,回歸到權力世界的本質,在這個階段立法院確實有經歷了巨大的權力轉移與制度變遷,誠如作者所言:台灣的政治生態,從過去的「朝野對峙」,歷經「朝小野大」,再走到「完全執政」,可謂峰迴路轉。而國會的組織架構和典章制度,也發生了諸多重大的變革:立法院委員總數從原先擴張到225席,縮減為113席;實施單一小選區兩票制;還有國會五法的制定施行。

在這個轉變的過程中,人的理性選擇自然也隨之調整,不僅是本書再版的修正,更是田麗虹在這個「異化」階段採取的批判與揚棄,期待下一個國會的重生。

究竟立法院出現什麼問題,在她看來就是台灣社會「短線利益至上原則」或「假商業模式」的縮影,教育、媒體如此,政治似乎也染上了這種功利主義的毛病。

她在 2013 修訂版的序中直指台灣政治與立院的問題:「每個政客本身,就是商品。有的人根據所屬政黨的色彩或者選區選民的政治偏好來打造商品特性,更厲害的人,從參政之初就參照比較容易爭取選民的定位來選擇政黨」。

「這區藍大於綠,就披藍袍。那區綠大於藍,就舉綠旗。「交易」,就在投票日進行。選前的營業項目,是政治商品的設計、包裝、宣傳、行銷。選後的相互關係,是「售後服務」。當民意代表的,婚喪喜慶要到場給面子,服務案件要用力務必有交代。做縣市首長的,跨年砸重金請藝人表演加上放煙火還不夠,最好每個月都要辦各式各樣的活動,順便推銷用自己的身體特徵當作造型的卡哇依公仔」。

「反正是花公帑,大家開心,可以露臉作秀最重要。至於最高權力者呢?第一任期一切只為連任,第二任期拼命防止跛腳。從上到下大大小小的政客們,檯面上看到,說的言語做的動作,時時刻刻以「賺還是賠」的心態在算計政治利益得失;檯面下看不到,權力行使與政策制訂,是和資源分配與交換綁在一起的一體兩面。政治,淪為「短線利益至上原則」的交易所。

針對前述的現象,田麗虹給了一個深沈的結論:政治,本來應該是一種志業,是為了創造公共的利益,不是嗎?

深入觀察,「短線利益至上原則」或「新功利主義」之所以出現,主要來自於民粹政治與虛無主義的特質:人們對於工具理性的渴望取代了價值理性的訴求。

網路聲量成為青年世代追求的重大目標;紙本閱讀日漸式微,知識的取得完全透過網路媒體或群組的轉貼與傳遞,知識脈絡呈現碎裂化與複製化現象;對於政治菁英的失落轉為無感、卸責甚至憤怒的情緒,導致期待新的救世主情節蔓延;民粹網紅替代了菁英與公共知識分子,在網路社會中固然擁有強烈的發言意識,然而對於公共政策與政治實踐的無知使其行徑形同霸凌或盲從,使得傳統菁英或中產階級成為沈默者。

立法院的生態與國會助理的素質可謂關鍵指標,這也是田麗虹直言批判的立場。如果助理功能與齒輪角色不復存在,我們又如何期待立委與立法院能有效運作呢?

#未來的期許:民主協商的教室

台灣民主從黨國威權時期,逐漸走向憲政體制,並進入到公民社會時期,太陽花學運是一個重要的事件。然而在這個過程「民粹政治」與「社會對立」卻是民主轉型必須重新思考的現象。

前者讓政治的專業門檻急遽下降,專業問政與國會助理不再是政治人物追求的目標,網路聲量與知名度卻成了從政的唯一考量,在手段與目標相互混淆的狀態下,政治成了跳梁小丑的舞台,國會殿堂成為民粹人物表演的秀場。

民粹政治的崛起的因素十分複雜,全球貧富兩極化的相對剝奪感以及網路新媒體的普及,恰好提供了社會動能與傳播載體。此外,更深層的因素在於非典型政治人物所塑造的「反體制」與「去建制」訴求,能夠更為有效獲得群眾的迴響。在底層與基層民眾的心中,傳統政黨政治與政治菁英無法解決經濟衰退與分配差距等基本問題,這種挫折心理導致期待救世主的降臨普遍發酵,遂也提供民粹政治人物出場的契機。

基本而言,民粹型的政治人物都有政治操作的特徵與本質:鮮明的人格特質、粗鄙但易懂的言行內容、現象分析與解決手段的簡單化、擅長掌握群眾心理、欠缺論述邏輯的一致性、偶像崇拜的粉絲情感、特定媒體推波助瀾。

面對民粹政治的出現,田麗虹沈痛的指出:「民粹型政治領袖靠著狂發推特,就可以以偏概全、以假亂真、煽惑群眾、激化對立的時代。網紅型政客倚賴直播、梗圖、短影音視頻,就能夠吸眼球、博聲量、賺流量、圈鐵粉的時代」。

「在這種網路空間充斥假消息、假事件、假爆料、假統計數字,而導致政治領域逐漸不知道該如何進行理性溝通與思辯的時代,讓我不免有所質疑:像這樣一本指引如何在國會殿堂好好問政、提法案、審查預算的「書」(還是實體的紙本書),是否還有更新改版的價值」?在多數人看來,答案其實不言而諭。

另一方面,台灣的民主政治越走向多元開放的社會潮流,那麼過去那種單一化或純粹二元性的議題思考方向將不復再現,公共政策與政治論述的複雜性已經不是「是非善惡」、「藍綠基本盤」或「自由保守」的意識型態光譜足以含括;這也意味台灣的社會組成已經從黨國時期的「單一同質化」逐步走向「碎裂化」與「多元化」。新的國會組成大抵反映出這個社會分化與客觀政治現實。

遺憾的是,前述的民粹網紅型政客卻一心只想把專業複雜的公共議題,透過最大簡單化或二元化的方式呈現,因為仇恨與對立是這些人最廉價擷取政治利益的手段,而煽動鼓譟情緒無需任何專業可言!因此在社會議題多元化之同時,一個截然相反的單一化模式卻正在複製擴散中。

在這兩個衝突的情境中,所謂「多數決民主」和我「西敏寺模型」的國會運作模式,已經不符合台灣民主的需要,因為台灣社會趨於異質化,而民粹政治又埋下加速社會對立的隱憂。如何建立立法院職權的「典範轉移」顯然是台灣民主政治的新課題,「協商式民主」遂成為田麗虹的改革方案。

面對立法院功能的侷限,她指出:「也正好是過去這10年(其實長達16年),台灣的政治生態,經歷了一整個「行政/立法一致」的、完全執政的時代。立法院的功能,從法案通過數目來看,似乎績效斐然。但實際上,在執政當權者強烈意志貫徹下,國會本應發揮的監督、制衡、利益折衝、共識整合機制,卻明顯的一再地弱化」。

如何讓立法院與國會助理的角色、功能與時俱進?田麗虹認為協商式民主是必要的方向:

「下一階段台灣民主鞏固、深化必須熟習的課程是:我們能不能成為一個具備「協商式民主」操作能力的國家。這個國家的民主政治,是各個政黨之間,可以成熟地在選舉時激烈競爭,而又能夠在選舉後的平常時期透過各種協商的形式,達成共識、形成政策、推動改革、因應變局」。

「過去16年的經驗證明,要全面執政的政府願意放下方便有效的「硬幹」(甲動+表決)去進行協商,太難了。於是如今,人民就以這樣的政治版圖,來促使執政者與在野者,不得不走向協商民主運作的學習道路」。

「開展協商式民主的教室,就是我們的國會。民主協商不等於也不能等於「喬事情」。立法院的議事和院務規範,已經提供了能夠讓民主協商產生機能效能的場域,就只看各政黨的學習意願了」

結論:一場正反合的民主辯證之旅

三個版本的國會助理工作手冊,不僅見證了台灣從 90 年代以來民主化轉型的過程,同時也說明了在這個政治變遷的過程中立法院的制度改革,這個宏觀的視野是田麗虹撰書的背景,然而國會助理的角色卻是她細膩切入的桿杆,言下之意:「有什麼要政局,就會有什麼樣的立法院生態與助理角色」。

另一方面,在這個政局大棋盤洗牌或權力重組的過程中,作者從童話世界的浪漫期待想像、現實地走向嚴厲的反思批判,最後再回到修正的典範轉移,在這過辯證的過程中,我們看到了兼具理性與感性的筆觸與思考脈絡。

國會助理工作手冊 2024最新增修版》,博碩文化


【書評】一本見證台灣民主轉型的百科全書 ─《國會助理工作手冊 2024 修訂版》

【作者簡介】

田麗虹

任教於國立台北科技大學、警察大學,開設藝術欣賞課程,現為國立政治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博士候選人。

大學就讀美術系,師事嶺南派國畫大師歐豪年,以優異成績留校擔任助教。原本希望以藝術創作及教學作為人生志業,卻因緣際會在1988年進入立法院擔任國會助理、國會辦公室主任,發起成立國會助理工會,當選第一屆理事。從國會仍未全面改選的資深委員時代開始,逾30年親自參與、見證台灣政治民主化演變過程,長期累積觀察國會生態與政治操作實務經驗。

近幾年從事彩虹數字學之研究、教學、諮詢、指導,創立中華民國彩虹數字學會並擔任理事長。 著有「原來藝術這麼簡單 Ⅰ—史前到中世紀的西方藝術」、「麗子の彩虹數字學」、「兩岸關係的決策分析」等專書,並參與「兩岸政策藍皮書」專題寫作。



最新生活新聞
人氣生活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