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普丁的閃電戰對上澤倫斯基的認知戰,一代梟雄為何敗給一介演員?

「老愛騎在戰馬上,大秀肌肉、睥睨天下」的俄羅斯總統普丁,恐怕作夢也沒想到,自己竟會栽在一個曾經「只能站在劇場上,略施演技、娛樂眾生」的喜劇演員(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身上。

儘管整個俄烏之戰仍未完結,誰也無法預言這場極具戲劇張力的戰事,在「The End」字幕浮出前,最後一個收尾畫面,將是什麼?但從一連串大開外掛的發展預測,到終了,俄羅斯就算「勝戰」,亦是「慘勝」,烏克蘭即便「雖敗」卻也「猶榮」。

只是,最讓普丁費解的是,明明戰功彪炳的他,怎麼打一場連美國都預判十天就能輕取的「閃電戰」,都會淪為軍紀渙散、左支右絀的「消耗戰」?而一位掌權逾20年,號令天下、莫敢不從的政治老將,又怎會窮於應付一個在自己眼中戰力懸殊、人設庸懦的政治跳樑小丑?

儘管眾人皆說,一切歸咎於普丁的過於輕敵。但公允來說,其實在這場戰役之前,任誰都看不出,素人參政的澤倫斯基能有扭轉乾坤的本事。

翻開澤倫斯基的歷史,他因為2015年的一齣政治諷刺喜劇《人民公僕》,演了總統,從此踏上政治之路。而其實在開戰之前,他的政治表現可說是乏善可陳。在選舉時,他的政見台辭從沒講清楚過,後來真的選上總統,在國際舞台也搶不到多餘的戲份。

偏偏人生如戲,戲如人生,這回被迫參演俄軍入侵的這場實境秀,沒有腳本的澤倫斯基,竟跌破眾人眼鏡,把戰時領導人的英雄角色,演繹得如此淋漓盡致。

無論你認不認同澤倫斯基當下的決策與表現,不得不說,在2月24日戰爭嗚槍開打後,猶如打通任督二脈、戰鬥力破表,順而將自己的人生情節拉至最高潮。

首先,當美國說要幫他逃離烏克蘭時,他一反過去給人懦弱的形象,霸氣上身:「我需要彈藥,而不是搭便車。」隨後,他宛如電視生存遊戲的最後參賽者,三不五時來個自拍,每次場景都不一樣,日以繼夜、不斷昭告天下:「我還在、我沒逃跑!」

媒體會稱他像是穿著橄欖綠T恤的邱吉爾,其來有自。

從戰事一開張,澤倫斯基的「致電之旅」從未停歇,光2月26日,便以電話聯繫了法國總統馬克宏、歐盟執委會主席馮德萊恩、印度總理莫迪、德國總理蕭茲、天主教教宗方濟各、英國首相強森⋯⋯在一通通的電話中,他挨家挨戶求援、敲鑼打鼓請求制裁俄羅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