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文旅「轉大人」!承億執行「島鏈戰略」,如何靠特色體驗致勝?

本土飯店品牌承億集團,以文旅經營見長,但近期卻一口氣砸下十億巨資,插旗在高雄亞洲新灣區開設集團首間酒店,它要如何在百家爭鳴的熱區勝出?幕後盤算又是什麼?

近幾年,高雄亞洲新灣區儼然成為高檔飯店一級戰區,細數周邊的五星級酒店,就有晶英、洲際、日航等,本土飯店品牌承億集團9月也在此插旗,令外界好奇的是,承億為何選在百家爭鳴的新灣區開設集團首間酒店?又為何跳脫擅長的文旅經營,一口氣砸下十億巨資開酒店「轉大人」?

圖/高雄承億酒店內裝置藝術林立,充滿濃郁的設計感。蘇義傑攝


全球唯一與圖書館共構文創酒店

「承億酒店是品牌『轉大人』的時刻,酒店定位為城市度假,要成為新灣區的文化客廳。」承億集團創辦人兼董事長戴俊郎在承億酒店開幕後首度接受媒體專訪,招牌圓框眼鏡、下巴一撮鬍子,以白T-Shirt搭配深色西裝外套,腳踩白球鞋,率性站在迎賓大廳的挑高落地窗前,遠眺高雄港景與市景。

這座在2019年疫情期間簽下的合作案,連員工都驚呼董事長「心臟很大顆」,承億酒店透過空中天橋連通高雄市立圖書館總館,是全世界唯一與圖書館共構的國際文創酒店,樓高27層,最大賣點之一就是24樓打造的無邊際泳池,建築工法突破梁柱限制,不僅能將高雄美景盡收眼底,泳池側邊採用懸挑工法,以60公分厚的結構型透明壓克力板,使部分泳池突出在建築物之外,讓在泳池戲水的旅客,有「漂浮」城市上空的夢幻錯覺。

過去外界熟悉的承億,是以「一館一特色」的文旅起家。這次,戴俊郎將擅長的設計力與文創,搬進這座偌大的酒店,從大廳就能感受海港風,運用拆船鐵件打造的行李置放空間,巧妙呼應高雄造船歷史,員工問候「哩賀」「呷飽未」「敖早」也充滿濃濃人情味。

承億酒店也融合在地體驗課程,像體驗美濃紙傘、友善種植茶道及70年代魚旗圖騰絹印課程等,戴俊郎將城市肌理,以各種形式提煉後,「揉」進集團的各個旅店之中,因此,每一館光是田野調查,就花費團隊一年以上的時間。

不過,近幾年受疫情影響,旅遊強調深度在地化已非新鮮事,不少飯店業者也先後推出體驗或導覽行程,像是台北晶華酒店規劃的城市漫步行程;花蓮翰品酒店則是與地方部落合作,結合部落特色推五星野廚計畫,探訪台灣最大米倉玉里鎮,感受在地特色之美。

可以說,當旅宿業者都將目光鎖定深度旅遊市場與強打在地化特色時,承億要如何從廝殺戰場中,另闢差異,吸引在地與國際旅客?

圖/高雄承億酒店內大片書牆,許多珍貴藏書讓人流連忘返。 蘇義傑攝


特色1〉仿效星野,以島鏈串接全台

戴俊郎打的算盤是,以高雄為起始點,承億的下一步,是藉由每家旅店百分百直營的高度自主性,打造「全台島鏈」。他並將集團分為三個層次,由下而上分別是文旅、酒店與高端Villa「曇」,再以島鏈進行串接。

融合在地特色並提高品牌層次是甫過50歲生日的戴俊郎第一個心願。「曇」系列品牌預計明年第四季亮相,主打高端野奢旅行,選點位置跳脫交通便利,著重「風、山、雲、水」,目前已鎖定阿里山、池上等地,「曇」同樣有結合地方文化的工藝體驗、冥想瑜珈、接待管家的特色才藝課等。

「在地化是我的中心思想,愈在地就愈國際。」他說。

這個概念與日本星野集團「虹夕諾雅」(Hoshinoya)飯店的經營理念相似。「虹夕諾雅」主打日系頂級酒店,據點有輕井澤、京都、富士、竹富島、沖繩、東京、峇里島和台中谷關,每家風格各不相同,共通點都是坐擁絕佳風景的位置與四季分明,加上其建築參考在地歷史、文化與自然環境,做出區隔,更強調「店店設計絕不重覆」。

善用當地環境特色,量身訂造不同分店的酒店,這也是2019年「虹夕諾雅谷關」開幕至今不怕被複製的原因,除了泡湯、美食和自然體驗,館內也有不少融入在地特色的體驗;像是結合氣功與伸展操運動的「氣循森呼吸」、認識庭園植物的「草花散策」、依照季節更新的在地體驗「谷茶時間」。

圖/承億酒店房內的裝潢,除了保有一貫的文旅風,更融入低調奢華的氣息。蘇義傑攝


特色2〉百分百直營,愛開哪就開哪

「很多人住飯店是因為伴隨著旅遊地點,而選擇住宿地點,但我們希望,旅客是為了體驗我們的飯店而順便城市一遊。」

承億集團副董事長兼總經理戴淑玲說,承億文旅目前全台擁有「淡水吹風」「台中鳥日子」「南投潭日月」「嘉義桃城茶樣子」「花蓮山知道」「墾丁雅客小半島」等六個旅店。正因百分之百直營,選址開店的自主性高,今年承億酒店開幕後,明年將朝向台東池上、阿里山與小琉球等地擴張,全台知名旅遊景點布建逐步完整,實現島鏈計畫,與國際級飯店區隔市場。

以三天兩夜的套裝行程來說,第一晚夜宿承億酒店,第二天搭乘遊艇到小琉球,由於高雄到小琉球僅一小時,加上航行路線為內海,浪高較小,一年有三季都可以規劃行程;不只瞄準國旅客,同時也吸引國際觀光客,透過旅館住宿,進而認識地方文化與特色。

圖/吳婉瑜整理


特色3〉培養少年頭家,共創雙贏

承億另一個與旅店市場區隔的特點,是培養「少年頭家」。戴俊郎家中排行老三,上有兩個姊姊、下有兩個妹妹,從小家境清苦,小妹還差點送人,是他力挽狂瀾留下,一家七口曾克難擠一張床上睡覺。他從小被寄予厚望,國中時期的他,就到工地打工,因鍾情繪畫和藝術,立志當一名建築師。

只是工地打工時期,發現建築師時常被建設公司約束,於是他起心要成為業主,打造屬於自己理念的建案,24歲就和朋友集資成立工程公司;30歲遇見生命中的貴人、順億產業老闆,不僅出借資金,還投資他的建設案,幫助他成立建設公司,這也是承億集團的由來,即「承繼順億」之義。

當戴俊郎有能力後,他也不吝出錢出力協助員工創業,在北中南的承億文旅和酒店內就扶植許多青年創業,業種多元;像是酒吧、茶館、鐵板燒、湘菜等,投資員工。

從貧困少年郎,翻身成為國內文創旅店龍頭品牌,打拚路上,幸運有貴人提攜的戴俊郎說:「建立企業的挑戰能力,我不怕,也希望年輕人不要怕。」

承億集團董事長戴俊郎(左)最佳左右手是姊姊戴淑玲(右),創辦承億品牌至今十年,下一個目標是完成全台島鏈,將地方特色飯店串接成旅遊地圖。蘇義傑攝

【本文摘自遠見雜誌11月號;更多文章請上遠見雜誌官網:https://www.gvm.com.tw/】
【立即購買遠見雜誌11月號:http://bit.ly/3Ek5pf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