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隊在美國1〉建大輪胎:生產、供應、用人,全面在地化
「台灣隊長」鴻海買下俄亥俄整車廠,領軍供應鏈,搶進美國電動車商機,包括建大輪胎;與達明、上銀等台灣機械大廠結盟的印第安納台商德利盟;併購美國百年企業西屋馬達,成為東進台商先行者的東元等。台灣隊已蓄勢待發,要一圓台灣電動車供應鏈的美國夢。
「台灣車輛工業一直以來都缺乏母雞來帶小雞……」站在建大位於俄亥俄州研發中心,董事長楊啟仁感嘆,韓汽車因為有領頭羊現代與KIA,帶動韓國汽車零件業興盛,日本更是如此。
提起鴻海今年買下俄亥俄州整車廠,楊啟仁話鋒一轉,語帶希望說,如今電動車將帶來全新的機會,「我們很期待這次鴻海能扮演領頭羊,帶著台灣供應鏈一起前進。」
楊啟仁的感慨其來有自。做為台灣輪胎雙雄,建大年營收將近350億元。但從腳踏車到汽車輪胎,這一路,建大走了將近40年才到。
1962年,建大從彰化員林一家腳踏車內胎小廠起家。從自行車胎、摩托車胎到工業車胎,即便很早拿下高爾夫球車輪胎全球市占逾八成的龍頭地位,台廠要打進封閉的乘用車胎供應鏈,並不容易。這也是建大堅持在美國成立研發設計中心。
俄亥俄州東北凱霍加河畔的阿克隆,自從1898年固特異輪胎落腳建廠發跡後,逐漸發展成從橡膠原料、研發、設備到輪胎製造廠聚集,最重要的「美國輪胎集散地」與「世界橡膠首府」。
一百多年後,來自台灣的建大,東進美國,最關鍵的「大腦」兼指揮中心,首選也是阿克隆。
阿克隆建大設計中心,離鴻海俄亥俄州的整車廠僅一小時車程,外觀並不顯眼,裡面卻有著價值上億元的輪胎研發檢測設備。實驗室裡,光是輪胎橡膠配方,有上萬種。
深耕美國,設計中心沒有台灣人
雖是台灣的本土品牌,阿克隆建大設計中心卻沒有一個台灣人。
「台灣車輛工業一直以來都缺乏母雞來帶小雞……」站在建大位於俄亥俄州研發中心,董事長楊啟仁感嘆,韓汽車因為有領頭羊現代與KIA,帶動韓國汽車零件業興盛,日本更是如此。
提起鴻海今年買下俄亥俄州整車廠,楊啟仁話鋒一轉,語帶希望說,如今電動車將帶來全新的機會,「我們很期待這次鴻海能扮演領頭羊,帶著台灣供應鏈一起前進。」
楊啟仁的感慨其來有自。做為台灣輪胎雙雄,建大年營收將近350億元。但從腳踏車到汽車輪胎,這一路,建大走了將近40年才到。
1962年,建大從彰化員林一家腳踏車內胎小廠起家。從自行車胎、摩托車胎到工業車胎,即便很早拿下高爾夫球車輪胎全球市占逾八成的龍頭地位,台廠要打進封閉的乘用車胎供應鏈,並不容易。這也是建大堅持在美國成立研發設計中心。
俄亥俄州東北凱霍加河畔的阿克隆,自從1898年固特異輪胎落腳建廠發跡後,逐漸發展成從橡膠原料、研發、設備到輪胎製造廠聚集,最重要的「美國輪胎集散地」與「世界橡膠首府」。
一百多年後,來自台灣的建大,東進美國,最關鍵的「大腦」兼指揮中心,首選也是阿克隆。
阿克隆建大設計中心,離鴻海俄亥俄州的整車廠僅一小時車程,外觀並不顯眼,裡面卻有著價值上億元的輪胎研發檢測設備。實驗室裡,光是輪胎橡膠配方,有上萬種。
深耕美國,設計中心沒有台灣人
雖是台灣的本土品牌,阿克隆建大設計中心卻沒有一個台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