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皋採菊集》緬懷孫中山的一些感想

孫中山先生誕辰158年紀念日,值得兩岸共同紀念,他不到40歲即提出要以平均地權解決社會民生問題。柯文哲如今雖提出各種促婚、生子的補助政見,不如學習新加坡「住者有其屋」的政策――只要解決年輕人住的問題,台灣不婚及少子化問題當可解決一大半。(圖/取自網路)
作者/劉東皋
11月12日,孫中山先生誕辰158年紀念日。沒有他的誕生,中華民國應該不會存在;舊中國(包括台灣),可能仍遭受到帝國主義殖民者或列強分而治之的切割與壓榨。他的生日,應該記得,也值得兩岸共同紀念。
印象中,自己在國中、小時尚存在被灌輸偉人的思想。記得有次在填寫個人資料時,有一欄要寫最敬仰的人,我寫的是孫中山先生。日後,有類似的資料填寫時,我依然寫他;雖然那時的教育,聽到「總統蔣公」必須立即端正坐好,但我也從來不認為蔣中正比孫中山偉大。
也許,小時候未到分辨事理的年齡,但因為孫中山搞革命的故事比較吸引人,因此把他排在最敬仰的偉人。隨著年紀增長,了解他的事蹟愈多,便更加景仰他這個「人」。想想,一個出國讀醫、有能力在國外行醫、在西方英、美、歐過一派洋日子的人,卻要和陸皓東這些人回中國搞革命,天天冒著被補被殺的危險,那得要抱著多大的利他犧牲精神。
感想一:提著頭搞革命的醫生
滿清政府雖然被形容為腐敗不堪,但在當時,還是各國承認、治理著四億人口的「大國」,在各主要國家有大使館,不僅在本國通緝孫中山,還可要求各國協助逮補他。所以他到英國、日本,總要遮遮掩掩,隱姓埋名生活。
現今參選各主要政黨提名的總統參選人,有兩位是醫生出身,拿這兩位來和孫中山比較,時代環境不同,實在也無可比較。但若論起為國為民精神,現在各主要政黨的從政人物,只能用每下愈況形容。柯文哲還有那麼一點想帶動社會政治文化改變的想法與作法,其餘人等,包括那些在旁吆喝、搖旗吶喊的大小政客,大都僅只為了個人權位名利而已,看不出有敢於面對沉疴、勵精圖治的心思。
尤其看到兩大政黨一些年輕從政者,年紀輕輕就沾染各種不良惡習。乃至將惡質政客惡形惡狀之惡行,在政論節目上表現得淋漓盡致,就對台灣政經發展之未來,感到憂心忡忡。
感想二:不到四十歲就知道需平均地權
前不久,民眾黨主席柯文哲提出因應少子化之政見,他認為,已婚者的生育率仍上升,少子化的主要原因來自年輕人不婚。他因而提出了許多提供青年人願意結婚生子的誘因。然而,論究年輕人不婚不生子的原因,應該更仔細研究。譬如,不婚者與已婚者是否涉及背後家世經濟因素?已婚生育率高者,其平均社經財務能力是否高於已婚生育率低者。
當然,不婚或已結婚而仍少(無)子女化,或許還牽涉到其他各種社會因素,但如果少子女化的最主要因素是因買不起房(可能占了七成以上的比重)、擔憂無法給子女一個安定的家庭生活、對前景無望只能顧好自己眼前生活,以致對結婚、生子的想望低落,則最重要的解決方案,還是應針對青年人推出「居者有其屋」,或「婚者有其屋」的政策。就這一點,新加坡政府做得最完善徹底。

- 記者:優傳媒新聞網
- 更多政治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