俠獸對決 SBL第四季來到巔峰

俠獸對決 SBL第四季來到巔峰
田壘、林志傑之間的對抗創造了經典的「俠獸對決」,也是SBL初期的票房保證。圖為P.League+賽事,田林二人賽後交換球衣。(圖/PLG提供)

[NOWnews今日新聞] SBL超級聯賽近期因為裕隆隊假球風暴而搖搖欲墜,這個乘載著千禧年之後台灣球迷期許的聯賽,如何走到今天這一步?《NOWnews》也將透過3篇長文介紹SBL發展史,本篇以中華職籃倒閉,SBL草創前6季的情況為主。裕隆3連霸王朝、台啤和達欣的「俠獸對決」戲碼,撐起了聯賽的觀眾群。

中華職籃(CBA)在1999年停止營運,籃球在台灣身為熱門運動,迫切需要一個籃球聯賽來滿足球迷需求。因此在2003年行政院體育委員會主任委員林德福出面組織「中華民國超級籃球聯賽推動小組」由時任立法委員的鄭志龍擔任召集人,當時的計畫是組建一個「半職業籃球聯賽」來取代CBA的角色,因此它一開始就不是以職業聯賽為目的。

有鑑於中華職籃因為發展過快,沒有妥善規劃,而造成賽季過長、外籍球員主導戰局的問題,SBL在賽制上做出修正,第一季有裕隆恐龍、新浪獅、達欣工程、中廣戰神、九太科技、台灣啤酒、台灣銀行7支球隊,每隊打24場,以本土球員為主體,首個賽季於2003年11月展開。

此時籃壇經過約4年時間的變遷,已經出現很大的變化,黃金世代成員開始接棒,該季的得分王為「野獸」林志傑、籃板王為「少俠」田壘、助攻王為陳世念、抄截王為田壘、阻攻王為曾文鼎,年度MVP為田壘,FMVP則是「台灣飛人」陳信安,裕隆在該年總冠軍賽以3:0橫掃新浪奪得首冠。

SBL第一季的全年進場人數開出12萬7750的紅盤,在當時對於一個新創的非職業聯賽來說,是不錯的成績。陣中擁有多名中華隊國手的裕隆,在前三年完成了3連霸,而他們的對手也慢慢從前世代、中生代球員為主的新浪、緯來轉成台啤、達欣等年輕中堅。

「裕隆王朝」時期,SBL逐漸培養出穩定的觀眾族群,第2季和3三季進場人數都超過14萬,第4季也爆發來到18萬4386人,這個數字也是歷史高峰,正如當年的賽事精彩度一樣,成為該聯賽的巔峰。

俠獸對決 SBL第四季來到巔峰
SBL超級籃球聯賽的票房保證「俠獸對決」。(富邦提供)

而聯賽在這2、3年也找到了自己的招牌秀——「俠獸對決」,林志傑和田壘兩名實力和人氣兼具的超級球星帶動票房,田壘前三季完成年度MVP三連霸,林志傑則是SBL前兩季的得分王,達欣、台啤兩隊每次交手都有如天雷勾動地火,吸引球迷關注。而這個對戰戲碼也在第4季來到最高潮。

台啤該季補進「樑三連線」,讓天賦滿溢的陣容得到了經驗和指導,突破了原有天花板。裕隆則是維持3連霸陣容,朝著4連霸目標邁進。反倒是達欣,雖然擁有邁入巔峰期的田壘,例行賽打到最後才靠著「少俠」暴砍49分、吊車尾晉級,面對前兩隊也無優勢,較不被看好。

最新體育新聞
人氣體育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