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股投資學:跟著JC錢進美股,打造高速成長、穩健收息的投資組合,擁抱世界財富
這不是一本告訴你如何從美股迅速致富的書,也沒辦法讓你在短時間內獲得財富自由,而是與你分享我近十年投資美股所累積的經驗與方法,讓每一位想要參與美股市場的讀者,透過這本書可以省下我當初進入美股市場時摸索的時間,更快地找到專屬於你的獲利模式。
不管你是屬於哪一種投資人,我認為這本書很適合你。股神華倫.巴菲特(Warren Edward Buffet)曾說,投資是用一位經營者的眼光去看待一家公司。買一間公司的股票,就是擁有這家公司所有權的一部分,跟著公司未來的成長一起獲利,這才是所謂的價值投資。而美股正是實踐這套投資哲學最好的地方,擁有眾多值得長抱的好公司,只要你願意跨出第一步,絕對會在未來實際嘗到獲利的果實。
我比大家幸運的是,在更早時候就參與了這個市場。十六年前從投資台股開始,也曾經操作海外期貨與外匯保證金,到最後決定專注在美股市場,當中的每一個嘗試與決定都是在不斷地了解自己與挑戰自己,尋找印證自己的假設與獲得滿意報酬的成就感。
商科背景的我,從學生時代對企業管理與投資理財就有高度興趣。我時常在想,到底我們從書中所學習到的理論,是不是真的可以實證在投資市場上?還記得我在修總體經濟學這門課的時候,教授當著全班同學的面說她投資股票從來沒賺過錢,我那時在想,連一個經濟學博士都沒辦法戰勝市場,我們為什麼還要學習這些知識?
不過,實際開始投資之後就發現,買股票不是拿出一本說明書照著操作就能賺錢,而是一個動態發展、自我鞭策與成長的過程。所有的投資都是從模仿開始,累積交易經驗,並從失敗中學習,最後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才能持之以恆。
危機之後,更加存在風險意識
回想一下,你買入第一張股票的原因是什麼?大概都是聽某個人說某家公司好、股票會上漲就下手買了吧。其實我也是,剛開始投資時懵懵懂懂,根本不知道什麼是價值投資、怎麼估值,也沒有自己的交易策略。還記得我在二○○八年金融危機之前,因為營業員的推薦,買入了當時還是寶來證券(現為元大寶來證券)發行的「羅素二○○○基金」,這應該算是我「第一次」接觸美股吧。
羅素二○○○指數的主要成分股是市場上的中、小型股,在當時美股市況熱絡的情況下,買入之後很快就獲利達二○%以上。當時的男友,也就是現在的老公Jay 從《經濟學人》(The Economis)雜誌讀到美國的次貸危機似乎即將引爆,催促我先落袋為安。由於報酬率已經超出我的預期,因此沒考慮太多就將基金贖回獲利了結,沒想到真的躲過了金融危機的崩盤,算是相當幸運。
直到二○○九年股市開始從低點復甦,記得是三月,大盤還在四千多點左右,許多股票的價格都跌到谷底,但似乎也沒有持續下探的壓力。我開始在低檔買入,等待市場復甦,而這些公司後來都讓我賺進了超過一倍以上的獲利。
雖然當時對於投資也沒有特別用心研究,但經歷了金融危機後讓我了解到,投資市場上任何樂觀的情緒、美好的事情都有可能發生意外,再瘋狂的行情終究會有結束的一天。而且似乎沒人可以準確預測危機來臨的確切時點,如果沒有時時提高警覺,很容易就會被過度樂觀的心態所影響,做出後悔的決策。到現在,這樣的風險意識仍保存在我的投資哲學中。
證所稅讓台股量縮,正式投入美股
我就這樣操作台股一直到二○一二、一三年都還很順利,當時我們採用的方法是透過技術分析與股價型態來進行投資決策,也就是不看基本面好壞,當股價開始發動,突破壓力區或創新高價時就買入股票,跌破支撐時則賣出股票,嚴守這個紀律來停利停損。不過,當時證所稅的施行效應逐漸浮現,台股成交量大幅萎縮,每日平均成交量從一千億元以上逐步下降,有時甚至只有五、六百億元的成交量。想要追強勢股,沒有量又怎麼會有動能呢?結果這個方法反而發揮不出應有的效力,迫使我們找到新的方法來應對新的投資環境。
我先生當時已經開始操作海外期貨,他認為要投資賺錢,就不能把自己局限在一個市場裡,也不該局限於一個只會做多的交易者,而應該彈性運用投資工作來創造最大報酬。記得我當時看了《炒匯王:賣在最高點》這本書,作者是日本炒匯女王鳥居萬友美,她利用技術分析來進行短線外匯交易,賺到相當不錯的報酬,完全符合我當時的交易策略,於是開始研究外匯保證金的交易。
外匯保證金是利用高度的槓桿來進行外匯交易,不同的平台可以融資的比率不同。當時有很多平台都能交易外匯保證金,但我選了安全性最高的盈透證券(Interactive Broker,簡稱IB)來開戶。後來有些外匯交易平台因為承受的風險太高,禁不起匯率突然大幅波動而倒閉,讓投資人血本無歸的事件不少。
IB是美國的上市公司,連續幾年評選為最安全的網路券商之一。台灣投資人開盈透證券帳戶的優點是方便,只需要線上填寫申請單即可,一旦開戶通過後,就可以進行交易。盈透證券上可交易的商品非常多,包括外匯保證金、美國股票、歐洲股票、亞洲股票與債券等一應俱全,如果想要進行資產配置,一站就可以搞定。
我在操作一陣子外匯保證金後,因為同一個帳戶也可以買進美股的上市公司股票,於是我就像一般投資美股的新手,開始買進自己熟悉的公司,包括蘋果(Apple,美股代號AAPL)、星巴克(Starbucks,美股代號SBUX)、耐吉(Nike,美股代號NKE)等公司。隨著時間經過,手上的標的愈來愈多元,除了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品牌,也開始研究與買進科技股,然後是這兩年最熱門的雲端股。跟著產業趨勢的發展,我找到更多公司前景看好、股價型態強勢的成長股,跟著美股這段大多頭,我賺到不錯的獲利。
-
新聞關鍵字:
語言、 投資、 運動、 情緒、 理財、 巴菲特、 特斯拉、 海嘯、 Uber、 線上課程、 台積電、 寵物、 臉書、 麥當勞、 Ford、 星巴克、 NBA、 福特、 YouTube、 蘋果、 LINE、 餐廳、 Facebook、 google、 高風險、 電動車、 健身、 自媒體
‧ 投資 、 美股 、 公司 、 市場 、 Jenny 、 股票 、 成長 、 投資人 、 美國 、 獲利 、 未來 、 財經 、 產業 、 一個 、 特斯拉 、 企業 、 台股 、 Uber 、 成為 、 生活 、 交易 、 許多 、 價值 、 當時 、 汽車 、 服務 、 股市 、 股價 、 發展 、 趨勢 、 知道 、 電動車 、 分析 、 財報 、 策略 、 這本書 、 競爭 、 重點 、 台灣 、 代號 、 JC 、 作者 、 觀點 、 資產 、 本書 、 持續 、 閱讀 、 了解 、 巴菲特 、 已經‧ 對手 、 Model 3 、 Lyft 、 屬於 、 樂觀 、 增長 、 型態 、 特斯拉 、 美好 、 成功 、 管理 、 逐漸 、 預計 、 資訊 、 燒錢 、 Yotta 、 個股 、 工廠 、 報酬 、 債券 、 更多 、 潛力 、 著作 、 看好 、 全面 、 無所適從 、 SBUX 、 使用 、 喜歡 、 總體 、 SheelahKolhatkar 、 沒辦法 、 具有 、 讀者 、 之外 、 適當 、 敲門磚 、 經濟 、 新手 、 採取 、 正式 、 預期 、 生產 、 JCCapital 、 推薦給 、 解析 、 提升 、 不用 、 愈來愈 、 面向‧ 台灣 、 安納金 、 耐吉公司 、 特斯拉 、 鳥居萬友美 、 Uber 、 Postmates 、 加州費利蒙 、 巴菲特 、 葛拉漢 、 遠流 、 阿格力 、 BlackEdge 、 Uber Eats 、 Jenny 、 UberEats 、 新加坡 、 美國 、 阿富汗 、 通用 、 國央行 、 雷浩斯 、 美股 、 Uber Pet 、 今周刊 、 華倫 、 耐吉 、 聰不聰明 、 Uber Freight 、 Model 3 、 加州 、 代工廠 、 六百億元 、 財女jenny 出版社 、 羅素 、 Adobe 、 財女Jenny 、 一千億元 、 台積電 、 亞馬遜 、 Lyft 、 Grubhub 、 Apple 、 豐泰 、 五十三億美元 、 一百萬美元 、 The Disciplined Trader 、 Interactive Broker 、 Uber Connect 、 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 JC 、 Jenny 、 ETF 、 REITs 、 Jay Chiao 、 JC Capital 、 Market 、 Yotta 、 Facebook 、 Warren Edward Buffet 、 Jay 、 IB 、 Apple 、 AAPL 、 Starbucks 、 SBUX 、 Nike 、 NKE 、 Benjamin Graham 、 Adobe 、 ADBE 、 AT&T 、 VISA 、 FAANG 、 ADR 、 WarrenBuffett 、 NBA 、 Alphabet 、 Google 、 JayChiao 、 JCCapital 、 RayDalio 、 Principle 、 PaulD.Sonkin 、 PaulJohnson 、 SheelahKolhatkar 、 BlackEdge 、 Uber 、 Ford Motor Company 、 TSLA 、 Elon Musk 、 Model 3 、 Porsche 、 Model S/X 、 Model Y 、 UBER 、 Garrett Camp 、 Travis Kalanick 、 TaaS 、 UberEats
- 新聞來源:PChome書店
- 更多生活新聞 »
‧
投資
、
美股
、
公司
、
市場
、
Jenny
、
股票
、
成長
、
投資人
、
美國
、
獲利
、
未來
、
財經
、
產業
、
一個
、
特斯拉
、
企業
、
台股
、
Uber
、
成為
、
生活
、
交易
、
許多
、
價值
、
當時
、
汽車
、
服務
、
股市
、
股價
、
發展
、
趨勢
、
知道
、
電動車
、
分析
、
財報
、
策略
、
這本書
、
競爭
、
重點
、
台灣
、
代號
、
JC
、
作者
、
觀點
、
資產
、
本書
、
持續
、
閱讀
、
了解
、
巴菲特
、
已經
‧
對手
、
Model 3
、
Lyft
、
屬於
、
樂觀
、
增長
、
型態
、
特斯拉
、
美好
、
成功
、
管理
、
逐漸
、
預計
、
資訊
、
燒錢
、
Yotta
、
個股
、
工廠
、
報酬
、
債券
、
更多
、
潛力
、
著作
、
看好
、
全面
、
無所適從
、
SBUX
、
使用
、
喜歡
、
總體
、
SheelahKolhatkar
、
沒辦法
、
具有
、
讀者
、
之外
、
適當
、
敲門磚
、
經濟
、
新手
、
採取
、
正式
、
預期
、
生產
、
JCCapital
、
推薦給
、
解析
、
提升
、
不用
、
愈來愈
、
面向
‧
台灣
、
安納金
、
耐吉公司
、
特斯拉
、
鳥居萬友美
、
Uber
、
Postmates
、
加州費利蒙
、
巴菲特
、
葛拉漢
、
遠流
、
阿格力
、
BlackEdge
、
Uber Eats
、
Jenny
、
UberEats
、
新加坡
、
美國
、
阿富汗
、
通用
、
國央行
、
雷浩斯
、
美股
、
Uber Pet
、
今周刊
、
華倫
、
耐吉
、
聰不聰明
、
Uber Freight
、
Model 3
、
加州
、
代工廠
、
六百億元
、
財女jenny 出版社
、
羅素
、
Adobe
、
財女Jenny
、
一千億元
、
台積電
、
亞馬遜
、
Lyft
、
Grubhub
、
Apple
、
豐泰
、
五十三億美元
、
一百萬美元
、
The Disciplined Trader
、
Interactive Broker
、
Uber Connect
、
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
‧
JC
、
Jenny
、
ETF
、
REITs
、
Jay Chiao
、
JC Capital
、
Market
、
Yotta
、
Facebook
、
Warren Edward Buffet
、
Jay
、
IB
、
Apple
、
AAPL
、
Starbucks
、
SBUX
、
Nike
、
NKE
、
Benjamin Graham
、
Adobe
、
ADBE
、
AT&T
、
VISA
、
FAANG
、
ADR
、
WarrenBuffett
、
NBA
、
Alphabet
、
Google
、
JayChiao
、
JCCapital
、
RayDalio
、
Principle
、
PaulD.Sonkin
、
PaulJohnson
、
SheelahKolhatkar
、
BlackEdge
、
Uber
、
Ford Motor Company
、
TSLA
、
Elon Musk
、
Model 3
、
Porsche
、
Model S/X
、
Model Y
、
UBER
、
Garrett Camp
、
Travis Kalanick
、
TaaS
、
UberEa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