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前町九十番地(紀念新版)

宮前町九十番地(紀念新版)

宮前町九十番地(紀念新版)
作者:張超英(口述)/陳柔縉   出版社:麥田   出版日期:2020-10-08 00:00:00

在無邦交的日本國,與行政最高首長建立關係,
又在短短不到五年使新聞關係正常化
張超英──在台日交流史扮演重要地位,
沒有他,將是截然兩個不同的世界。
歷史書寫名家陳柔縉耗時十二年完成
【重磅作品.紀念新版】

在一九八○年張超英改派東京赴任駐日新聞處長以前,
駐日代表處和日本新聞界的關係等於零。
因為沒有正式外交關係,私人關係愈形重要;
張超英以家族世交與日人要角的古舊情義逐一打破藩籬,
一步一步著手「整治」對日的新聞關係。

●原本不看台灣一眼的日本主流大報《讀賣》、《朝日新聞》紛紛被他打開;
●促使日本簽證從兩週到兩天;
●一九八四年,成功安排新聞局長宋楚瑜「巧遇」日本首相中曾根康弘;
●一九九四年廣島亞運時,日本主流媒體均以頭版頭條報導李登輝總統未能出席之事,也使代為出席的行政院副院長徐立德成為當時家喻戶曉的人物;
●一九九五年,李登輝總統訪美新聞首度登上日本各大報頭版,打破有史以來日本媒體的常規,也就是刊登與日本毫無關係的新聞及一位外國元首的新聞相片;
●李登輝《台灣的主張》一書,從構思、催生到尋覓執筆人,若沒有張超英的籌劃與堅持,恐怕不可能誕生……

『他比一般人想得高、想得純潔,不覺自己位置渺小;
因為這樣單純的執著,竟能湧出巨大的能量。
不管是當時他所做的工作,或後來我們看到的這本書,
都散發出和他的地位不相當的光芒。』

★名人推薦:

☆蔡亦竹(實踐大學應日系助理教授):
張超英是一個時代的代表。
出生於日本時代,家族具有強烈的中華認同,卻在二二八事件後對於「祖國」的幻想完全破滅。張超英的青年養成階段,完全在張家過去認為是「殖民母國」的日本完成。而張超英個人的志業,卻又成就在二二八從大陸前來壓制台灣人的黨國末期階段。「認同」這兩個字對張超英來說,或許帶了點宿命般的諷刺。
這位自幼因為家境富裕而遊歷各國的「阿舍」,在昭和期養成了他充滿文化氣息的個人特質。和李登輝一樣,這位日式台灣青年歷經了政權移轉,帥氣地把自己所有人生的光和熱完全貢獻給了故鄉台灣。他的人生也是過去台籍精英在打壓和屈折之下,仍然活出自己價值、確立日後台灣人自我認同基礎的最佳典範。
身為台灣人,我們都應該看看這位前輩有時苦難、有時無奈,卻又華麗而永遠樂天的台灣人生。

☆李昂(名作家):
這本書記載的,不只是張家的家族史,毋寧也是台灣的一頁近代史!……讀者不妨從書中,體會一下那個過去的時代,台灣人的風華。

☆劉黎兒(資深媒體人、作家):
《讀賣新聞》記者戶張東夫曾對我說:「日台關係中應該特別列出張超英時代的一個章節,有張超英跟沒有張超英,日台關係其實是兩個截然不同的世界!」即使其後有些現實政治干擾,我的看法依然沒有改變,張超英可以在沒有舞台的地方創造出舞台來,這是他偉大的地方。

☆陳柔縉(本書作者):
十幾年來,無數輕鬆或嚴肅的談話裡,我從來沒聽過張先生一聲怨,怨權力者沒回報他更高的位子。我採訪過不少大小官員,十個有九個自認懷才不遇。轉頭過來看張超英,沒浸染半點官僚味,頗有權力名位於我何有哉的天真。他會抱怨、生氣、惋惜的都是事情沒做好,台灣沒辦法更有尊嚴、更進步、更民主。十幾年來,我有更長的時間檢視張先生的人格和成就,因而更容易流淚;他那麼淡然,那麼快意,反讓我幫他懷著委屈。
我們受惑於位子,誤以為位子高的,才是功勞大的,他們說的話才值得一聽,歷史是他們創造的,他們的身影才值得留在歷史。張先生讓我恍悟自己錯亂了甚麼是大、甚麼是小。我無意把張先生捧成大人物,但他絕非小人物。他那種要盡一己之力,不媚當道,讓台灣更好的純粹念頭和不謀權位的純情行動,值得大家體會與學習。

最新生活新聞
人氣生活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