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解電動車大未來:從燃油引擎轉換為電動馬達的全球巨大商機

圖解電動車大未來:從燃油引擎轉換為電動馬達的全球巨大商機

圖解電動車大未來:從燃油引擎轉換為電動馬達的全球巨大商機
作者:村澤義久   出版社:真文化   出版日期:2019-04-03 00:00:00

第一本,讓你全面了解電動車最新技術發展和全球市場趨勢!
這本書完整介紹電動車與燃油車的歷史,以及當今電動車市場現況,突顯出百年車廠所面臨危機,如同傳統單眼相機對上數位相機、傳統相機底片對上數位儲存記憶卡的轉變。
——劉小麟 綠動未來創辦人

◎車輛全面電動化全球倒數和其巨大商機:
2025年:挪威
2030年:德國、印度
2040年:台灣、法國、英國
2025年市場規模將達一兆美元
中國電動車市場占全球銷售量的五成
隨著越來越多國家積極面對環境議題,電動車也成為了未來的大趨勢。相對於燃油車,電動車的製造門檻較低,除了Tesla、Benz、BMW、Nissan等大廠外,許多新興的電動車企業如比亞迪、Fisker等品牌,也成為市場新寵,連製造吸塵器的Dyson、Sony、松下等異業,也紛紛加入電動車這塊大餅。
作者以圖解的方式,將電動車最新技術、各品牌市場策略、全球銷售趨勢,搭配簡明易懂的文字,讓你更完整掌握電動車未來的走向。如果你想了解電動車,這是第一本全面性解說的書;如果你是汽車行業相關人員,這本書的資料和數據,有助於你建構全球電動車的最新版圖。

★名人推薦:

綠動未來創辦人 劉小麟 專文推薦
各界好評推薦(依姓名筆畫排列)
吳宗霖 一手車訊/車訊網總編輯
李柏鋒 INSIDE主編
曾彥豪 知名車評/小七車觀點創辦人
楊雅雲 綠學院創辦人

★內文試閱:

1 電動車到底是什麼樣的東西?
用馬達取代引擎作為動力
最近有不少關於電動車(EV)的報導,但實際上瞭解電動車的人卻寥寥可數。電動車到底是什麼樣的東西?簡單說,就是用馬達代替引擎奔跑的車子。
燃油車是用汽油作為能量來源,提供引擎奔馳的動力。相對地,電動車是用電力驅動馬達,帶動車輪轉動。兩者的差異僅此而已,除此之外電動車跟燃油車一樣,都是以油門和煞車操作的。只不過,未來電動車會拿掉煞車踏板,只留下油門踏板,踩下去就是加速,放開就自動減速。
用馬達代替引擎,各位可能會覺得不夠力吧?沒這回事。電動車的性能極為優異,跑起來兼具順暢和爆發力,而且運轉時安靜又沒有震動。燃油引擎是讓汽油和空氣的混合氣體,在氣缸內產生爆炸性的燃燒,藉此產生活塞運動來帶動車輪運轉。所以,會有轟隆隆的引擎運轉聲,以及活塞運動所產生的震動。
至於馬達從一開始就是採用迴轉運動,而非活塞運動;因此沒有震動,也沒有燃料猛烈燃燒的引擎聲。另外,電動車沒有變速箱。引擎在低轉速時扭力較小,起步時要提升轉速增加馬力,以低檔減速來獲得扭力,等車子速度夠了以後,再切為高檔。相形之下,馬達跟轉速沒有關係,可獲得一定的強勁扭力,也就沒必要加裝變速箱了。想當然,也不會有換檔造成的震盪。
電動車安靜又沒有震盪,乘坐起來相當舒適。套一句汽車評論家的說法就是:「強大的扭力付予車體平穩又兼具爆發力的行進。」

專欄
是誰扼殺電動車?
過去也有幾次推廣電動車的浪潮,上一次是特斯拉發售「Roadster」的二○○八年,一直到日產發售「LEAF」的二○一○年。更早之前是一九九六年到二○○三年,帶動這股潮流的是美國加州的ZEV(Zero-emission Vehicle,零排放車輛)法案。
這個法案當初規定,主要七大汽車公司在加州販賣的車種,在一九九八年以前必需有百分之二是零排放車輛,二○○三年要達到百分之十的標準。
最先應對的是通用汽車。首先,通用汽車在一九九○年一月的洛杉磯國際車展,展示電動概念車「Impact」。這台概念車經過持續研發,在一九九六年完成量產型電動車「EV1」(第一代),同年十二月五日開始交車(只賣租用權)。搭載鉛蓄電池的電動車,續航距離是一百一十二公里到一百六十公里左右。
一九九九年,改用鎳氫電池的第二代「EV1」登場了。續航距離為一百六十公里到兩百三十公里。不過,接連兩代都有電池起火的問題,也讓人懷疑通用汽車是否有心推廣。
經過一連串曲折後,通用汽車於一九九九年決定停止生產。二○○三年底,正式終止「EV1」的計畫,累計販賣數量才一千一百一十七輛。通用汽車表示,終止計畫的理由是成本過高,但消費者無法認同。更糟糕的是他們的處理方法,通用汽車不只終止販賣和製造,甚至在同年十一月回收上市的「EV1」,一部份熱愛電動車的消費者大力批判此舉。
紀錄片「Who Killed the Electric Car(誰扼殺了電動車)」有詳細描述「EV1」的始末。該片大力批評施壓的石油公司,以及通用汽車終止「EV1」計畫,將所有電動車當成廢鐵回收的行為。

26 異業大戰爆發!
群雄割據
電動車產業群雄割據的狀態,可不是中國獨有,全球都有異業加入電動車產業的情況。例如吸塵器和空調製造商戴森(Dyson,英國企業),也表明要在二○二○年以前,製造出跟其他企業完全不同的電動車。谷歌和松下電器,也在製造自動駕駛實驗專用的電動車。
異業搶食電動車市場,最具衝擊性的莫過於蘋果電腦了。蘋果雖然沒有正式宣布,但他們從二○一四年展開「Project Titan」已是公開的祕密了,這是一項開發電動車的企畫。日本的索尼也在二○一七年十月,發表他們獨立開發的AI(人工智慧)電動試作車,今後將大受矚目。
世界兩大電動車製造商特斯拉和比亞迪,都是在二○○三年設立的新加入者。特斯拉的其中一位創辦人馬丁•艾伯哈德,本身就是一位電力工程師。他在創辦特斯拉之前,跟汽車產業一點關係也沒有。而比亞迪原本是電池製造商。
像這種各大產業加入電動車市場的狀況,用「異業」來形容或許也不恰當了。
汽車產業一直以來局勢紛亂,但在車輛電動化的浪潮開始之前,各大廠商雖有合縱連橫的政策,主要玩家依舊沒變。
在日本,有名的改造車廠商光岡汽車,在一九九六年四月替自家生產的「我流」車款取得型式認證,成為日本第十大汽車製造商,也算是汽車產業的新加入者。
汽車產業很少有新加入者出現,主要是該產業的零組件種類廣泛,需要巨大的金字塔生產架構所致。
而這樣的架構,在電動車問世後逐漸改變了。

62 電動車的新巨頭
菲斯克、富豪汽車、FOMM廣受矚目
現在的「電動車三巨頭」,分別是特斯拉、比亞迪,以及雷諾、日產、三菱組成的聯盟。目前是這三大組織獨領風騷,未來誰會勝出則沒有人知曉。畢竟,中國和矽谷有很多新創企業或異業加入電動車產業。
本人特別留意的,是力圖東山再起的美國車廠菲斯克(Fisker)。原本菲斯克汽車的創辦人兼執行長漢利•菲斯克,在二○一六年創立了新的電動車企業菲斯克。該公司在二○一八年一月,於拉斯維加斯的消費性電子展上,推出新的電動概念車「EMotion」。漢利•菲斯克有可能成為超越伊隆•馬斯克的領導者,他的挑戰值得期待。
再看現有的龍頭企業,富豪汽車也決定採取全面電動化的方針了。富豪汽車在二○一七年七月,宣布階段性停產燃油車,二○一九年以後販賣的所有車種,都要改為電動車或油電混合車。在所有龍頭車廠中,富豪汽車是第一家宣布擺脫汽油車和柴油車的廠商。這家名門車廠,二○一○年開始歸於中國浙江吉利控股集團之下,大家都在關注他們能否成為電動車時代的領袖。
電動車產業的加入門檻不高,勝負關鍵是設計能力和銷售能力。從這點來看,電動車新創企業FOMM和家電量販業者山田電機合作,是一個很聰明的做法。照理說其他家電量販業者也會來搶食大餅,但龍頭車廠都有自己的銷售網,日後與家電量販業者合作的,應該都是新加入的競爭者。
在電動車時代,也會出現系統整合式的製造商。這種製造商主要購入沒有引擎的車體,加裝馬達和蓄電池來生產電動車,改裝電動車也算在這個範疇之中。未來也有可能出現生產外包,只負責設計的企業。

65 生活方式改變
從客廳直達候診室
電動化浪潮會如何改變我們的生活呢?在思考這一點之前,我們不能遺忘電動化本來的目的,那就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避免地球暖化。如果沒有這個目的,加州、中國、歐洲也不會禁止燃油車。減碳不能光靠電動車,發電廠也必需採用太陽能和其他自然能源,才能徹底禁止排碳。因此,汽車革命和發電革命得雙管齊下才行。
屆時大規模太陽能發電增加,所有住宅都要改建為太陽能住宅,加裝家用蓄電池。沒有在使用的電動車蓄電池,也可以挪為家用。特斯拉的生產範圍,完整含蓋了電動車、定置型蓄電池、太陽能發電。
車輛的使用方式也會改變,本來車子是用來代步的,但停著的時間遠比行進的時間長。目前燃油車輛只是占用停車空間的麻煩工具,等到電動車盛行的時代,沒有排氣和噪音的電動車,可以直接停在屋子裡面。擺在室內的電動車,也算是裝潢或家具的一部份,擺在客廳裡還能當作影音室或書房。之後肯定會有以此為賣點的電動車吧。
用電動車解決人口老化問題也有幫助。老人家前往醫院或日間看護中心時,要先到戶外搭乘接駁車或自家客車。未來直接走進自家客廳裡的電動車,就可以直接前往醫院候診室。在緊急的情況下,深夜出門也不會給任何人添麻煩。
一到兩人乘坐的超小型電動車,還有個人機動裝置很適合這種用途。現在這一類的交通工具還有法規的限制,十年後應該就會開放,成為路上常見的交通工具吧。

最新生活新聞
人氣生活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