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穿「綠色通膨」假面具 碳費審議委員談CPI影響輕微

我國碳費費率確定無法在第一季出爐。環境部說須考慮消費者物價指數(CPI)與日前經濟部宣布電價4月起調漲等因素,工商團體也連番擔憂「綠色通膨」影響。究竟碳費徵收對經濟衝擊是大是小?學者認為,綠色通膨只是託辭,台灣碳費徵收不會影響民生物價,但政府仍應清楚揭露資訊,避免出現漲價預期心理。 學者同時強調,國際上反而是走向碳定價應隨CPI調整,因為缺乏減碳及氣候調適作為的「氣候通膨」,影響恐怕比繳納碳費更大。 企業繳碳費轉嫁民生? 專家:影響甚微 明年起將對部分企業收取碳費,費率目前仍在研議中。國民黨立委14日以臨時提案要求環境部碳費審議應考量CPI。工業總會26日在第二次碳費審議召開前發出聲明指,電價剛漲11%,政府首重穩定物價,並引述倫敦政經學院推估,碳費每噸300元將造成物價上漲0.62%。 碳費與經濟衝擊的關係為何?本屆碳費審議會委員學者代表、台大氣候變遷與永續發展學程兼任助理教授趙家緯認為,目前並無實證資料顯示,碳費或碳稅將衝擊各國經濟。主因是各國碳定價不夠高,且給予產業優惠配套之故。 氣候署副署長黃偉鳴則表示,環境部已建立碳費對CPI影響的數據模型,但有碳費審議委員提醒,CPI關乎總體經濟,看對個別產業的影響可檢視業者財報及永續報告書,以此推估收取碳費之後會影響多少獲利。 趙家緯表示,我國初步只向大排放源課徵碳費,受衝擊產業多為仰賴外銷的鋼鐵及石化業,因此不會全面反映在民生物價...
揭穿「綠色通膨」假面具 碳費審議委員談CPI影響輕微


最新生活新聞
人氣生活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