訴社子島故事 「河鰻」入圍柏林影展新競賽單元
台灣導演朱駿騰首部劇情長片「河鰻」入圍柏林影展新競賽單元「視角」,該片以社子島為背景,講述一名年輕男子與神秘女子相遇的故事。官方表示「河鰻」是一部巧妙融合魔幻寫實元素的迷人電影,將於影展期間全球首映。
第75屆柏林影展今天舉行首場新聞記者會,新任影展總監塔特(Tricia Tuttle)公布本屆主競賽與「視角」競賽單元入圍影片。
「視角」(Perspectives)是柏林影展今年新設立的獨立競賽單元,專為首次執導劇情長片的導演設計,希望藉此提升新銳導演國際能見度。
在「視角」競賽單元入圍的14部電影中,「河鰻」(Eel)是唯一一部來自台灣的電影,單元負責人史都茲(Michael Stutz)表示,這部影片巧妙融入魔幻寫實元素,有著鮮明而吸引人的美學風格。
導演朱駿騰接受中央社越洋採訪時分享入圍心情,朱駿騰說,「這是我的第一部劇情長片,能夠在時隔20年後重新回到電影創作,並受到柏林影展的肯定,對我而言是莫大的鼓舞。」
大學主修電影的朱駿騰,因感受到創作瓶頸,從事電影工作多年後前往英國學習當代藝術。其後以視覺藝術家的身份活躍於藝術圈,創作領域涵蓋裝置藝術、錄像及其他新媒體藝術形式。
20年後回歸「本業」拍攝劇情長片,朱駿騰表示既熟悉又陌生,而為了讓電影能更真實反映故事背景,他特意搬到社子島居住一年,實地進行田野調查與創作,近距離觀察當地人的生活。
雖然是土生土長的台北人,朱駿騰坦言過去從未真正踏上這片市郊的沙洲,在真正進入社子島後,他被當地獨特的自然景觀與居民吸引,朱駿騰形容,社子島彷彿是一顆「時間膠囊」,所有事物都以一種緩慢且魔幻的方式存在。
此外,他也觀察到都市更新計畫對當地居民生活的影響,指出社子島像極了台灣的縮影,既面臨內部矛盾,也受到外部衝突的壓力。
為什麼將電影名稱取作「河鰻」?朱駿騰解釋,在社子島生活時,偶然看到一名漁夫捕捉鰻魚的場景,鰻魚在網中掙扎的扭動姿態讓他印象深刻。
朱駿騰研究後發現,生活在淡水的河鰻其實誕生於深海海溝,歷經漫長的遷徙與變態在河流中棲息,在生命的最後回到海溝產卵。
這種「生命的循環」深深吸引了朱駿騰,也成為電影的重要隱喻。他說,「從土地到人,社子島的種種事物似乎都順著水流而來,最終或許也將隨著水流而逝去。」
這部象徵自然的不可抗力,也反映出人們對歸屬感與未來,懷抱著不安與期待的電影,也將在2月13日到2月23日的柏林影展全球首映,展現來自台灣創作者獨一無二的世界觀與創作能量。
第75屆柏林影展今天舉行首場新聞記者會,新任影展總監塔特(Tricia Tuttle)公布本屆主競賽與「視角」競賽單元入圍影片。
「視角」(Perspectives)是柏林影展今年新設立的獨立競賽單元,專為首次執導劇情長片的導演設計,希望藉此提升新銳導演國際能見度。
在「視角」競賽單元入圍的14部電影中,「河鰻」(Eel)是唯一一部來自台灣的電影,單元負責人史都茲(Michael Stutz)表示,這部影片巧妙融入魔幻寫實元素,有著鮮明而吸引人的美學風格。
導演朱駿騰接受中央社越洋採訪時分享入圍心情,朱駿騰說,「這是我的第一部劇情長片,能夠在時隔20年後重新回到電影創作,並受到柏林影展的肯定,對我而言是莫大的鼓舞。」
大學主修電影的朱駿騰,因感受到創作瓶頸,從事電影工作多年後前往英國學習當代藝術。其後以視覺藝術家的身份活躍於藝術圈,創作領域涵蓋裝置藝術、錄像及其他新媒體藝術形式。
20年後回歸「本業」拍攝劇情長片,朱駿騰表示既熟悉又陌生,而為了讓電影能更真實反映故事背景,他特意搬到社子島居住一年,實地進行田野調查與創作,近距離觀察當地人的生活。
雖然是土生土長的台北人,朱駿騰坦言過去從未真正踏上這片市郊的沙洲,在真正進入社子島後,他被當地獨特的自然景觀與居民吸引,朱駿騰形容,社子島彷彿是一顆「時間膠囊」,所有事物都以一種緩慢且魔幻的方式存在。
此外,他也觀察到都市更新計畫對當地居民生活的影響,指出社子島像極了台灣的縮影,既面臨內部矛盾,也受到外部衝突的壓力。
為什麼將電影名稱取作「河鰻」?朱駿騰解釋,在社子島生活時,偶然看到一名漁夫捕捉鰻魚的場景,鰻魚在網中掙扎的扭動姿態讓他印象深刻。
朱駿騰研究後發現,生活在淡水的河鰻其實誕生於深海海溝,歷經漫長的遷徙與變態在河流中棲息,在生命的最後回到海溝產卵。
這種「生命的循環」深深吸引了朱駿騰,也成為電影的重要隱喻。他說,「從土地到人,社子島的種種事物似乎都順著水流而來,最終或許也將隨著水流而逝去。」
這部象徵自然的不可抗力,也反映出人們對歸屬感與未來,懷抱著不安與期待的電影,也將在2月13日到2月23日的柏林影展全球首映,展現來自台灣創作者獨一無二的世界觀與創作能量。
- 記者:中央社記者林尚縈柏林21日專電
- 更多娛樂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