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警告可能引發貿易戰 稱責任完全在歐盟

中歐近期貿易摩擦不斷,中國商務部今日提出歐盟「三個沒有做到」,指責歐盟不斷挑起貿易爭端,是典型的保護主義,還警告可能引發貿易戰,「責任完全在於歐方」。

歐盟執委會12日宣布擬對中國進口的電動汽車加徵最高38.1%暫時性反補貼關稅,中國隨後對歐盟進口的豬肉發起反傾銷調查,外界擔憂將引發新一輪貿易戰。

對此,中國商務部網站21日發布新聞稿向歐盟喊話。

中國商務部發言人稱,中方始終秉持雙方領導人共識精神,在雙邊會見、世貿組織第13屆部長級會議(MC13)等場合,透過各種方式向歐盟機構及成員國闡明中方立場,展示開放合作態度,明確要求透過對話協商妥善解決問題。但「歐方不斷挑起貿易爭端」。

中國商務部發言人提到,僅2024年以來,歐方就密集推出31項對中貿易投資限制措施,其中貿易救濟措施25項,還對中發起了外國補貼條例(FSR)調查、國際採購工具(IPI)調查,嚴重干擾中歐經貿合作。

中國商務部發言人指歐盟不斷升級貿易摩擦,並「可能引發貿易戰」,「責任完全在於歐方」,還提出歐盟有以下「三個沒有做到」:

一是沒有落實領導人共識。此次歐方反補貼調查中,歐方無視雙方領導人達成的重要共識,不顧中方多次嚴正交涉,預設調查結果,裁出不當稅率,是損害雙方企業利益,破壞中歐經貿合作大局。

二是沒有遵守世貿組織規則。歐委會在沒有產業申請的情況下,以保護本土產業為由,自主發起對中國的電動汽車反補貼調查,證據充分性和調查正當性不足;調查過程未按規則和既往實踐抽取樣本,人為捏造和誇大所謂的「補貼」項目,違規裁定高額稅率。

三是企業合法權益沒有得到保護。此次歐方反補貼調查中,要求提供過於寬泛的訊息,很多涉及商業敏感訊息和企業核心秘密,窺探中國企業商業秘密和智慧財產權。歐方暗箱操作,隱匿歐盟生產企業訊息,不及時、不完整披露盟內產業受損評估,擠壓中國企業問卷填答時間,侵蝕中國企業的知情權和抗辯權。

中國商務部發言人最後稱,歐方的做法是典型的保護主義,中方維護自身正當合法利益的決心堅定不移。中方希望歐方能夠落實雙方領導人達成的共識,按照世貿組織規則,透過對話協商妥處分歧,避免貿易摩擦升級失控,共同推動中歐經貿合作行穩致遠。


最新財經新聞
人氣財經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