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等關稅來襲 光學廠:客戶沒有砍單或要求停止出貨
面對美國對等關稅衝擊,光學大廠高層普遍表示,光學鏡頭是產業中、上游,不是首當其衝,目前未獲客戶砍單或停止出貨指令,但確實有客戶洽談要求分攤關稅成本。
美國對全球祭出高關稅,衝擊全球產業,光學族群近兩天股價處於「重災區」,大立光連兩天跌停,股價跌破2000元大關,亞光、先進光、揚明光、佳凌、今國光、中揚光、伯特光等均下挫跌停。
大立光指出,公司產品未直接輸美,關稅對大立光營運無直接影響。
玉晶光表示,對等關稅初期影響不大,因為玉晶光沒有直接出口到美國,都是出口到日本、韓國,目前沒有接獲客戶要求暫停訂單出貨,也沒有來洽談協商共同分擔關稅成本,但長期而言,要觀察會不會波及景氣,影響銷售量能。
受到對等關稅影響,光學廠佳凌董事長劉嘉彬坦言,「所有布局都亂了」,但由於光學產業位於產業中、上游,出貨後還要交付模具廠、組裝廠等,不算首當其衝,佳凌出貨地包括中國、日本、越南,近期日系客戶增加,去年底也有在日本設立研發中心。
佳凌表示,來自美國市場的營收約有2成,車用產品比較多,也包括無人機等新領域的產品,其餘有4到5成是出貨到台灣和中國,越南出貨的占10%,「出貨暫時沒有被客戶叫停,反而是視訊、安控產品有在追貨」。
佳凌指出,短期內出貨都是按照合約,由客戶負責通關報稅,中長期確實會有與客戶談判共同承擔關稅的問題浮現,但目前還沒有觀察到這樣狀況,由於車廠認證期長,要替換供應廠商難度很高。
觀察營收占比,佳凌車用鏡頭營收占比約4成多,消費性產品如視訊與安控3、4成,光通訊和投影、無人機等其他領域約2成。
中揚光總經理許智程表示,美國對全球實施高關稅,中國現在合計最高可能高達104%、台灣32%、泰國36%,目前看起來,美國主要對手仍是中國,還有所有可能洗產地的地方,雖然全球都避無可避,但至少台廠不會直接面對美國,壓力是來自客戶,特別是車用、伺服器、消費電子產品等。
他估算,中揚光與美國市場間接相關的營收比重,約有5、6成,不過由於是「供應鏈恐龍尾巴最後一段」,目前沒有砍單和出貨暫停的問題」,估計客戶就算調整出貨,影響也會到2、3個月後。
他坦言,目前確實已有台灣組裝廠,來洽談與供應鏈關稅承擔的比例,中揚光的原則是針對有毛利的業務,最多協助承擔1成左右的關稅,換言之,對整體毛利的影響大概5、6%。
光學元件與模具廠伯特光切入半導體設備領域,財務長陳永軒表示,出貨美國客戶不多,相關營收占比不到1%,直接影響不那麼大,半導體部分主要在台灣與日本產線,但因為世局不明,雖然金額不至於承受壓力,也會擔心產業擴產需求的量能會下降。
美國對全球祭出高關稅,衝擊全球產業,光學族群近兩天股價處於「重災區」,大立光連兩天跌停,股價跌破2000元大關,亞光、先進光、揚明光、佳凌、今國光、中揚光、伯特光等均下挫跌停。
大立光指出,公司產品未直接輸美,關稅對大立光營運無直接影響。
玉晶光表示,對等關稅初期影響不大,因為玉晶光沒有直接出口到美國,都是出口到日本、韓國,目前沒有接獲客戶要求暫停訂單出貨,也沒有來洽談協商共同分擔關稅成本,但長期而言,要觀察會不會波及景氣,影響銷售量能。
受到對等關稅影響,光學廠佳凌董事長劉嘉彬坦言,「所有布局都亂了」,但由於光學產業位於產業中、上游,出貨後還要交付模具廠、組裝廠等,不算首當其衝,佳凌出貨地包括中國、日本、越南,近期日系客戶增加,去年底也有在日本設立研發中心。
佳凌表示,來自美國市場的營收約有2成,車用產品比較多,也包括無人機等新領域的產品,其餘有4到5成是出貨到台灣和中國,越南出貨的占10%,「出貨暫時沒有被客戶叫停,反而是視訊、安控產品有在追貨」。
佳凌指出,短期內出貨都是按照合約,由客戶負責通關報稅,中長期確實會有與客戶談判共同承擔關稅的問題浮現,但目前還沒有觀察到這樣狀況,由於車廠認證期長,要替換供應廠商難度很高。
觀察營收占比,佳凌車用鏡頭營收占比約4成多,消費性產品如視訊與安控3、4成,光通訊和投影、無人機等其他領域約2成。
中揚光總經理許智程表示,美國對全球實施高關稅,中國現在合計最高可能高達104%、台灣32%、泰國36%,目前看起來,美國主要對手仍是中國,還有所有可能洗產地的地方,雖然全球都避無可避,但至少台廠不會直接面對美國,壓力是來自客戶,特別是車用、伺服器、消費電子產品等。
他估算,中揚光與美國市場間接相關的營收比重,約有5、6成,不過由於是「供應鏈恐龍尾巴最後一段」,目前沒有砍單和出貨暫停的問題」,估計客戶就算調整出貨,影響也會到2、3個月後。
他坦言,目前確實已有台灣組裝廠,來洽談與供應鏈關稅承擔的比例,中揚光的原則是針對有毛利的業務,最多協助承擔1成左右的關稅,換言之,對整體毛利的影響大概5、6%。
光學元件與模具廠伯特光切入半導體設備領域,財務長陳永軒表示,出貨美國客戶不多,相關營收占比不到1%,直接影響不那麼大,半導體部分主要在台灣與日本產線,但因為世局不明,雖然金額不至於承受壓力,也會擔心產業擴產需求的量能會下降。
- 記者:中央社記者江明晏台中8日電
- 更多財經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