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歲童高燒持續未退 確診主因竟是「會走路的肺炎」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慈恩報導】11歲的許小弟日前因高燒四天、咳嗽等不適前往地方診所看診雖然日常生活及上課都沒有受到影響,但症狀不僅未好轉,更是出現胸悶、活力及食慾下降等情況。家長緊急帶至醫院急診,診斷為社區性肺炎,因黴漿菌急性抗體呈現陽性,懷疑為肺炎黴漿菌感染,故收治住院觀察。經抗生素治療後許小弟仍然高燒未退甚至出現肺炎擴散及肋膜積水的情形,遂照會小兒感染科醫師,透過黴漿菌抗生素的調整,當晚許小弟即逐漸退燒,一週後平安出院。



黴漿菌肺炎好發於幼童及青少年 未及時診治會進一步惡化



台北慈濟醫院小兒感染科吳秉昇醫師說明,黴漿菌肺炎主要為飛沫傳播,潛伏期通常約二至三週,高峰流行期約落在夏、秋二季,但由於台灣四季並不分明,一年四季皆有感染可能。後疫情時代黴漿菌肺炎病例有增加的趨勢,可能與免疫負債有關。通常好發於5歲以上的幼童及青少年,初期以長期咳嗽、喉嚨痛、發燒等症狀表現,之後慢慢出現胸痛及呼吸喘。若沒有及時診治,除了造成肺部感染及氣喘惡化外,也有可能引發免疫反應,出現肺外症狀如蕁麻疹、多型性紅斑、口腔及眼結膜潰瘍、甚至併發腦炎。



治療以抗生素為主 六成對紅黴素具有抗藥性



黴漿菌肺炎以抗生素治療為主,過往多半使用紅黴素,但衛福部疾管署《感染控制雜誌》研究曾指出,台灣兒童感染的黴漿菌已對紅黴素產生六成以上的抗藥性,必要時須改以其他抗生素,如四環黴素或喹諾酮類抗生素治療。吳秉昇醫師表示,醫師開立抗生素藥物會考量其年齡與臨床症狀嚴重度,並參考醫療指引進行治療,因此家長應遵從醫囑,按處方開立的劑量與時間讓孩童服用。



尚無黴漿菌疫苗可接種 戴口罩、勤洗手仍是最佳預防



後疫情時代,民眾配戴口罩的比例有所下降,而黴漿菌肺炎在校園及家庭的傳播力不可小覷,且目前尚無黴漿菌疫苗可接種,因此吳秉昇醫師提醒,戴口罩、勤洗手仍是最直接的預防。家長若發現孩童出現咳嗽、咳痰、呼吸喘、持續高燒不退、食慾活力下降等症狀時,應及時就醫,避免病情惡化。


【延伸閱讀】

大S流感併發肺炎過世 醫提醒:「這些人」應盡速接種疫苗

肺炎染抗藥性菌 八旬長者無藥可用!醫籲加速抗生素新藥引進與納健保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64845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健康新聞
人氣健康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