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民間擴大進口外國米 2025年料達4萬公噸

日本民間企業從外國進口米糧的份量正在擴大,根據估算,包括兼松、神明等主要商社今年預估將進口約4萬公噸、相當於70萬人一年食用的米糧,達到去年進口量的20倍,當中超過半數將從美國進口。

根據日本政府4月公布的最新數據,上個月米價是去年同期近2倍,最近數個月來米價攀升,促使日本政府釋出部分緊急儲備米糧。

日本經濟新聞報導,即使日本政府釋出儲備米,日本國產米的價格依舊居高不下,包括AEON(永旺)超市在內的大型零售商及餐飲業者為了穩定供應,開始活用價格相對便宜的進口米。在與美國川普政府的關稅談判中,日本政府也正考慮把擴大免稅進口美國米作為談判籌碼之一。

猛暑導致日本稻米收成減少、國產米價格飆升,即使需要支付關稅,日本商社也開始推動購買外國米。

兼松計劃在今年12月之前進口2萬公噸外國米,以美國米為主。原本的進口計畫是1萬公噸,但目前簽約將供應給餐飲、零售業者的份量已經超過1萬公噸,兼松看好未來需求量將持續擴大,因此提高進口量。

日本政府每年有77萬公噸外國米可以用免關稅方式進口,被稱為「最低進口配額(Minimum Access,MA)」,其中最多10萬公噸可以用公開招標方式販售。去年,這10萬公噸全數由米商等業者得標。

民間企業進口的部分不在「最低進口配額」當中,業者採購時必須自行支付每公斤341日圓關稅。

米商神明預計在今年7月之前進口約2萬公噸的外國米,目前大多已與客戶完成簽約。神明表示,「進口米的需求上,(餐飲業者等)業務用與家庭用大致各佔一半。家庭用方面,不只是大型量販業者,甚至地方的小超市都有意願採購」。

木德神糧預計今年將結合政府和民間進口,採購外國米共1萬公噸。其他大型商社像是伊藤忠商事、丸紅、住友商事等,預料也會增加外國米的民間進口。

以往,必須要加上關稅成本的民間進口米,售價往往會比日本國產米高。因此,除非是日本沒有種植的稀有品種,否則很少進口外國米。然而猛暑和缺水導致日本稻米短缺,在截至2025年2月的11個月暫定統計中,2024年度的民間進口稻米量已經達到1497公噸,是2023年度的4倍以上。

根據東京都的米商,即使進口米必須負擔關稅,在店面的售價每5公斤也約僅3000日圓左右。相較下,同樣份量的國產米售價為4000至5000日圓,政府釋出的儲備米售價則是3500日圓左右,因此進口米的價格優勢非常明顯。

日本餐飲業界使用外國米的情況也日益普遍,吉野家和松屋從2024年起,部分門市的米飯已經從使用100%國產米,改為國產米與進口米的混合米。松屋從2025年4月起,甚至有門市改為100%使用進口米。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國際新聞
人氣國際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