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著高溫與屍臭!緬甸居民徒手挖掘殘骸 軍政府仍持續攻擊反抗軍

[周刊王CTWANT] 緬甸於28日發生規模7.7的強烈地震,震央位於實皆地區(Sagaing),深度僅10公里,屬於極淺層地震,導致建築倒塌、道路毀損、橋樑斷裂。目前已知當地至少有1,600人死亡、數千人受傷,災後情勢至今仍極為嚴峻。在重災區曼德勒市內,可說是滿街瓦礫與死亡氣息瀰漫,許多民眾在高達攝氏41度高溫下,徒手翻找瓦礫,試圖營救尚有生還的親友。但與此同時,緬甸軍政府還是致力於攻擊反抗軍,置災民於不顧。
根據《pbs》報導指出,這場地震不僅導致數十棟建築倒塌,也重創了當地機場與橋樑,救援行動因道路隆起與通訊中斷而受阻。
天主教救援服務組織(Catholic Relief Services)駐仰光(Yangon)經理布拉格(Cara Bragg)表示,目前多數救援工作仰賴當地居民與志工,缺乏重型機具輔助,多數民眾只能用鏟子與雙手搬開瓦礫。布拉格也提到,截至目前官方通報死亡人數為1,644人,3,408人受傷,但事實上仍有許多地區無法抵達,實際傷亡可能更為嚴重。
目前官方救援優先集中於政府辦公室與員工宿舍,許多住宅區則由民間自發清理。外國援助行動已於29日陸續展開。來自印度的一支救援隊於週六晚間抵達奈比多(Naypitaw),並於曼德勒北部設立60床的緊急醫療中心;中國派出一支車隊運送庇護所與醫療物資,途經650公里、耗時14小時以上抵達曼德勒。

俄羅斯與新加坡也派遣人員投入救援。馬來西亞則在30日派出50人隊伍,攜帶搜尋與救援設備與醫療資源。英國則承諾提供1,300萬美元援助,泰國則有55名士兵抵達仰光參與救援。
儘管外援已開始進入,但當地醫療資源極度匱乏,聯合國人道事務協調廳(U.N. Office for the Coordination of Humanitarian Affairs)表示,多數醫療設施受損或倒塌,醫療物資嚴重短缺,包括創傷包、麻醉劑、基本藥品與醫護人員所需的帳篷,許多傷患無法及時獲得救治。
此外,由於緬甸正值內戰,軍政府與民間武裝持續交火,使得部分地區對國際救援組織來說幾乎無法進入,進一步複雜了災後援助行動。
報導中提到,緬甸軍方於2021年翁山蘇姬(Aung San Suu Kyi)領導的民選政府後,緬甸局勢持續動盪,政府軍與民主派人民防衛軍(People’s Defense Forces)不斷交火,已有超過300萬人流離失所,近2,000萬人需人道援助。
而雙方的軍事衝突並未因地震而暫歇,地震發生當(28)日與隔(29)日,部分地區仍傳出迫擊砲與無人機攻擊。聯合國人權理事會(Human Rights Council)指派的緬甸人權觀察員安德魯斯(Tom Andrews)呼籲,緬甸軍政府立即停火,並強調救援物資運送與援助人員不應受到阻礙,因為「每一分鐘都很重要」。
延伸閱讀
- 記者:周刊王CTWANT
- 更多國際新聞 »